- 年份
- 2024(4408)
- 2023(6072)
- 2022(5007)
- 2021(4413)
- 2020(3612)
- 2019(7840)
- 2018(7435)
- 2017(13703)
- 2016(7664)
- 2015(8096)
- 2014(7470)
- 2013(7267)
- 2012(6472)
- 2011(5824)
- 2010(5537)
- 2009(5164)
- 2008(5040)
- 2007(4273)
- 2006(3495)
- 2005(2853)
- 学科
- 济(26671)
- 经济(26640)
- 业(22356)
- 管理(22188)
- 企(17932)
- 企业(17932)
- 方法(13329)
- 数学(11850)
- 数学方法(11778)
- 财(8369)
- 农(8020)
- 学(7830)
- 贸(7064)
- 贸易(7064)
- 易(6912)
- 业经(6709)
- 中国(6264)
- 务(5888)
- 财务(5887)
- 财务管理(5883)
- 农业(5669)
- 企业财务(5622)
- 技术(5231)
- 环境(5222)
- 制(4415)
- 产业(4319)
- 划(4151)
- 银(3706)
- 技术管理(3677)
- 出(3668)
- 机构
- 学院(109328)
- 大学(109262)
- 济(41487)
- 经济(40873)
- 管理(40098)
- 研究(38302)
- 理学(36424)
- 理学院(35947)
- 管理学(35267)
- 管理学院(35107)
- 农(32261)
- 科学(28539)
- 农业(26339)
- 中国(26069)
- 业大(25562)
- 京(21972)
- 所(21084)
- 研究所(20042)
- 农业大学(18074)
- 财(16816)
- 中心(16653)
- 江(14878)
- 财经(14471)
- 业(13816)
- 室(13655)
- 院(13498)
- 省(13470)
- 经(13363)
- 科学院(13062)
- 实验(13021)
- 基金
- 项目(85107)
- 科学(65437)
- 基金(63036)
- 家(59694)
- 国家(59212)
- 研究(51519)
- 科学基金(49021)
- 自然(35187)
- 自然科(34405)
- 自然科学(34384)
- 基金项目(34216)
- 社会(34182)
- 省(34028)
- 自然科学基金(33826)
- 社会科(32434)
- 社会科学(32425)
- 划(29264)
- 资助(24365)
- 教育(23043)
- 重点(19749)
- 计划(19663)
- 创(18499)
- 科技(18005)
- 发(17856)
- 编号(17852)
- 业(17810)
- 部(17738)
- 科研(17492)
- 创新(17302)
- 农(15575)
共检索到14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孟翔 褚皓清 赵越 颜安 谢开云 刘伟 孙伶俐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还可提高其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为探究灌溉、施磷肥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 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 (P0)、60 (P1)、120 (P2)和180 kg·hm-2 (P3) 4个肥力梯度,以及土壤不灭AM真菌(AM)和土壤灭AM真菌(-AM)两种处理。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苜蓿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在P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79%和157.90。第1茬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在RDI处理著高于QI处理;第3茬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在QI处理显著高于RDI处理,而干物质采食量和中性洗涤纤维RDI处理显著高于QI处理。另外,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干物质消化率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AM处理与-AM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孟翔 刘伟 褚皓清 颜安 谢开云 孙伶俐 赵越
土壤养分是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为探究灌溉、磷肥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两个灌溉处理,磷肥0 (P_0)、60 (P_1)、120(P_2)和180 kg·hm~(-2) (P3) 4个肥力梯度,以及AM (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 (土壤灭AM真菌)两种处理。结果表明:定额灌溉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磷肥和A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0-20、20-40和40-60 cm土层紫花苜蓿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大于土壤有效磷含量,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重要贡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甘霖 蒋朝 刘彩凤 庞晓攀 刘慧霞
灌溉和磷添加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稳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磷添加量(0、64、127和191 mg·kg~(-1))和灌溉量(40%~45%、60%~65%和80%~85%土壤饱和含水量)互作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粗、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以期证实灌溉和磷添加互作时是否存在最佳理论组合。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大,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和叶片数均呈增加趋势,茎粗及其第1茬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第2茬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大后相对稳定趋势;而其磷肥农学效率则随灌溉量增加呈先相对稳定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磷添加量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叶片数、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呈增加趋势,分枝数和茎粗先增加后降低;而其磷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大后相对稳定趋势。灌溉与磷添加互作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第1茬和第2茬的株高、分枝数、茎粗、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蒙程 陆妮 柴琦
本研究设定4个pH梯度(4.43,5.06,6.43和7.16),设置了接种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同时接种AMF和根瘤菌以及不接菌处理分析温室不同pH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使其株高降低了1.27%10.13%,地上生物量
关键词:
酸胁迫 AM真菌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龙会英 张德
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以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系)的一级分枝数和水分有明显差异。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6号苜蓿品种‘南苜701-特克拉’的年均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9 589.96 kg·hm~(-2),显著高于5号‘四季旺’和8号‘德钦’(P <0.05)。在2018年,8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在4个季度中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第3季度>第2季度>第4季度>第1季度。所有供试材料的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全钙、无氮浸出物差异均不显著(P> 0.05)。8号品种‘德钦’的粗蛋白含量(21.43%)、粗灰分(10.16%)和全磷含量(0.25%)均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18.36%)。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热引41号紫花苜蓿’‘德钦’‘多叶’和‘WL525HQ’”的综合表现较好,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文利 刘忠宽 刘振宇 智健飞
通过7个浓度水平的咸水灌溉盆栽试验,研究了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加大,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的株高均呈下降的趋势。随株龄的增长,紫花苜蓿对咸水灌溉的耐受力增强。在初花期,高盐分含量的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茎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显著,而低盐分含量的咸水对其也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过高盐分含量的咸水灌溉将增大紫花苜蓿的茎叶比,降低紫花苜蓿的品质。低盐分含量的咸水对紫花苜蓿的再生速度虽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咸水灌溉 生物学性状 再生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振洲 吴征江 李春阳 蒋朝 武文莉 刘慧霞
为探究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盆栽试验,分析了土壤水分梯度(W_(1):85%~90%、W_(2):75%~80%、W_(3):60%~65%、W_(4):35%~40%土壤田间饱和含水量)和植株密度(D_(1):10株·盆~(-1)、D_(2):15株·盆~(-1)、D_(3):20株·盆~(-1))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及相对饲用价值(RFV)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CP、EE、NFE及RFV值在W_(2)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F、NDF、ADF及CA在W_(2)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CP、RFV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降低;EE、CA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EE在D_(1)、D_(2)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并显著低于D_(3)处理,CA在D_(1)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CF、NDF及ADF随植株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F在D_(2)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NFE随植株密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D_(1)、D_(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D_(3);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互作对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在W_(2)土壤水分下,紫花苜蓿获得较高的CP(22.40%)、EE(3.40%)、NFE(27.04%)和RFV(151.24%),较低的CF(36.26%)、NDF(40.23%)、ADF(30.53%)和CA(10.91%);在D_(2)处理下,紫花苜蓿获得较高的NFE(27.52%)和较低的CF(37.79%)。综合考虑,当土壤水分在饱和含水量的60%~80%,植株密度为15株·盆~(-1)时,紫花苜蓿营养品质达到最佳。这一结果为紫花苜蓿田通过水分和种植密度耦合管理技术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德明 张少平 耿小丽 张榕 刘乾
为了确定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半干旱地区生产性能的大小和营养价值的高低,在兰州国家区域试验站,连续两年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水量、无氮浸出物、钙、磷含量8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在不同茬次时株高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内随着收割茬数的增加,株高和干草产量不断减小,中苜3号、甘农3号、甘农5号、中苜5号和康赛的植株较高,甘农5号、甘农3号和阿迪娜的干草产量较高;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营养品质也存在差异,其中甘农5号、中苜3号最优,甘农3号、中苜5号、康赛次之。从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甘农5号、中苜3号、甘农3号、中苜5号和康赛生产性能优异、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娟娟 阿拉木斯 赵金梅 薛艳林 于林清 玉柱 张英俊
【目的】选择我国培育的中草3号、甘农1号、龙牧806、中苜2号、新疆大叶、公农1号等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氨基酸组分的分析及含量的测定,综合评价紫花苜蓿蛋白质营养价值,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我国紫花苜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分别种植于不同试验小区,小区面积为30 m2,重复3次。试验样品为当年种植的第一茬于初花期刈割的苜蓿,每个小区随机选3行,刈割后105℃杀青20 min,65℃烘干48 h,粉碎过60目筛。采用盐酸水解法,使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氨基酸含量及组分。通过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和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比较,通过计算紫花苜蓿必须氨基酸比值(RAA)、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RC)、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综合评价紫花苜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我国培育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含有被测的17种氨基酸。6个紫花苜蓿品种除天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脯氨酸(Pro)、鲜味氨基酸(F)的含量以及酸鲜甜氨基酸与苦味氨基酸比值((S+F)/B)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为14.85%—19.48%、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5.35%—6.93%、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50%—12.55%,其中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紫花苜蓿含有9种药效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60%以上,甘农1号、新疆大叶和公农1号紫花苜蓿的药效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紫花苜蓿酸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与苦味氨基酸含量比大于1.8。除了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低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外,其他几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6个紫花苜蓿品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T值)在35%—36%之间,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值(E/N值)在54%—57%之间,E/T值和E/N值均略低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在73—77之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均接近1。【结论】紫花苜蓿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齐全,相对均衡合理,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可食用优质蛋白源,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紫花苜蓿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作为蔬菜食用时建议搭配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高的食品作为互补,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洋 崔国文 尹航 杨柳 张亚玲 闫得朋 巩林
以种植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肥料采用自主研发的苜蓿专用复合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以年施肥量(225、300、375、450、525和600 kg·hm~(-2))和施肥时期(返青期,第1次刈割后,第2次刈割后)两个因素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8个不同的施肥方案,以不施肥作为对照,探讨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均能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其中,返青期一次性施肥525 kg·hm~(-2),年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2.15 t·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38.54%,比第1次和第2次刈割后施同样肥量处理分别高12.50%和18.42%,比返青期一次性施225和600 kg·hm~(-2)处理分别高25.65%和5.29%。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返青期施肥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为23.54%,比不施肥对照提高14.83%。研究结果为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的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晓霞 秘一先 陈宏亮 张龙 闫雅 屈海龙 郎凤红
为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于2017–2019年对北美引进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其在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巨人407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为16.68 t·hm-2;4020MF、BR4010、巨能7、55V12生产性能较强,3年平均产草量为16.47~16.63 t·hm~(-2);54V09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52%;WL316HQ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35.12%和28.8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020MF、皇冠、WL363HQ、BR4010等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具有引种和推广价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艳昆 王佳文 王静 张伟燕 付晶 王洪芳 武守朝 肖宇
为筛选出适合沧州盐碱地种植及营养价值高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4年(2018-2021年)观测其茎叶比、株高和干草产量,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分析9个营养性状指标。结果表明:‘WL363HQ’的叶量丰富,茎叶比最低;‘WL298HQ’的株高平均值最大,但与‘MF4020’‘中苜3号’和‘耐盐之星’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中苜3号’干草产量最高,4年平均值为14 092.65 kg·hm~(-2),粗蛋白、粗灰分、磷和干物质体外30h消化率在参试品种中也最高,分别为26.57%、10.43%、0.44%和81.98%;‘康赛’的粗脂肪和钙含量最高,分别为2.33%和1.96%,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7.93%和33.20%;‘耐盐之星’的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体外30 h消化率最高,为24.46%。‘MF4020’各项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苜3号’‘康赛’和‘MF4020’表现优异,适宜在河北沧州盐碱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卫东 张玉霞 丛百明 孙明雪 夏全超 张庆昕 杜晓艳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抗寒性对磷肥施用种类和用量的响应,为科尔沁沙地苜蓿抗寒越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二因素(磷肥种类和施肥量)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秋季施用0,100,200,300,400 kg/hm~2(以P_2O_5计)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对紫花苜蓿越冬材料人工模拟低温冷冻条件(-20℃),以冷藏(4℃)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根颈的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并对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低温冷藏和低温冷冻条件下,随着2种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紫花苜蓿根颈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均在300 kg/hm~2(P_2O_5)处理下最低;紫花苜蓿根颈SOD、POD、CAT活性和SP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300kg/hm~2 (P_2O_5)处理下3种酶活性和SP含量达到高点。在施肥量相同时,与施用磷酸二铵相比,施用重过磷酸钙的紫花苜蓿根颈MDA含量更低,SOD、POD、CAT活性和SP含量大多更高。与低温冷藏条件相比,相同肥料处理在低温冷冻条件下紫花苜蓿MDA、SP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其中在施肥量为300 kg/hm~2(P_2O_5)时,施用重过磷酸钙紫花苜蓿根颈的SP含量最高,SOD、POD、CAT活性最强,分别为38.85 mg/g、135.59 U/g、387.57U/(min·g)和47.71 U/(min·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冷冻条件下,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紫花苜蓿根颈的MDA含量,均与SOD、POD、CAT活性和SP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P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磷肥 冷冻胁迫 抗氧化活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发光 顾立峰 刘昱茜 任桢 施雨 徐振然 周桂生 卢海潼 王小山 张网定 任志强 朱广龙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WL919品种为材料,设置15.0 kg·hm~(-2) (D_1)、30.0 kg·hm~(-2) (D_2)、45.0 kg·hm~(-2) (D_3)3个播种量,150.0 kg·hm~(-2) (N_1)、225.0 kg·hm~(-2) (N_2)、300.0 kg·hm~(-2) (N3) 3个施肥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滩涂盐碱地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等密度(D_2)下达到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均以中密度中氮(D_2N_2)处理最优。3)播种后120 d时紫花苜蓿处于现蕾期和初花期,此时紫花苜蓿的饲草品质较好,干草产量为11 057.2 kg·hm~(-2),因此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4)丙二醛含量在播种后60 d时最低,此时施氮量对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播种后120 d时,D_3N_2组合下丙二醛含量最低。5)随着种植密度以及施氮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先增后减。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_2N_2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中等密度(D_2)下较高,在D_2N_2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_2、D_3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氮(N_2)下活性最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中密度中氮(D_2N_2)处理下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均能达到最优水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洪仁 杨晓洁 吴雅娜 刘琳 沈月
为了给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3年3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需水量分别为221、187、169、179、755、70和825mm,需水强度分别为4.3、4.7、4.1、2.5、3.7、0.4和2.3 mm·d(-1),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94、118、66、131、508、56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