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7)
2023(5411)
2022(4945)
2021(4498)
2020(4250)
2019(9990)
2018(9975)
2017(19145)
2016(11157)
2015(12800)
2014(13151)
2013(13252)
2012(12627)
2011(11603)
2010(11635)
2009(11088)
2008(11234)
2007(10428)
2006(8784)
2005(7930)
作者
(36617)
(30834)
(30789)
(29393)
(19491)
(15038)
(14163)
(12514)
(11460)
(11076)
(10494)
(10282)
(10227)
(9938)
(9909)
(9805)
(9728)
(9177)
(8867)
(8856)
(8181)
(7640)
(7577)
(7222)
(7045)
(6955)
(6931)
(6836)
(6460)
(6408)
学科
(45588)
经济(45551)
(27729)
管理(27234)
方法(24256)
数学(21817)
数学方法(21638)
(21352)
企业(21352)
(13244)
(11655)
(11574)
中国(10737)
(9339)
贸易(9339)
(9051)
地方(8752)
农业(8479)
(8065)
业经(8059)
(7278)
财务(7264)
财务管理(7239)
(7142)
企业财务(6821)
(6792)
银行(6738)
(6421)
金融(6419)
(6390)
机构
大学(167383)
学院(166613)
(64635)
经济(63137)
研究(60405)
管理(58838)
理学(50548)
理学院(49898)
管理学(48842)
管理学院(48546)
中国(43840)
科学(41744)
(41162)
(35878)
(34108)
农业(33303)
业大(32056)
研究所(31464)
(28753)
中心(27747)
(25918)
财经(23069)
北京(22610)
农业大学(21561)
(21510)
师范(21194)
(20823)
(20744)
(20595)
(20487)
基金
项目(111125)
科学(83537)
基金(77609)
研究(74852)
(70804)
国家(70230)
科学基金(56633)
(45085)
社会(43991)
社会科(41509)
社会科学(41487)
基金项目(41346)
自然(38879)
(38622)
自然科(37927)
自然科学(37908)
自然科学基金(37238)
教育(34902)
资助(32928)
编号(30680)
重点(26063)
成果(25462)
(24344)
(24336)
计划(23852)
(22537)
科技(22357)
科研(22317)
课题(21825)
创新(21211)
期刊
(68501)
经济(68501)
研究(43714)
(37115)
学报(36205)
中国(30989)
科学(28927)
大学(24846)
农业(24782)
学学(23688)
(23151)
管理(18574)
教育(15459)
(14350)
(13532)
金融(13532)
技术(13493)
财经(11411)
业经(11254)
经济研究(10840)
(9905)
问题(9743)
(9725)
业大(9500)
技术经济(8497)
科技(8216)
统计(8215)
农业大学(8033)
理论(7975)
(7942)
共检索到239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周璇  刘铁东  
为了研究灌浆期玉米(Zea mays L.)的第1至第8层节根的生理性状及其差异,采用田间试验,选用掖单13和丹玉13,分别以第1至第8层节根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茎节上生长的节根的生理功能,并比较差异。结果显示,灌浆期玉米不同层节根生理功能存在差异,第6至第8层节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第1至第5层节根中的含量(P<0.05),第7至第8层节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第1至第6层节根中的含量(P<0.05),节根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灌浆期玉米次生根根据生理活性分为两组,第1至第5层节根为第1组,第6至8层节根为第2组,第2组节根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海涛  曹万明  梅碧蓉  张彪  陈洁  谭君  康继伟  
利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分析了91个玉米杂交种灌浆期穗下第一茎节抗折力与株高、穗位高、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直径、穗下节间均长、穗上节间均长、次生根层数、雄穗主轴长、穗位高/株高、穗下节数/总节数、离地20 cm茎粗、穗下节间茎皮厚等12个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系数,发现穗下第一茎节抗折力与穗下第一茎节粗、穗下节间均长、穗上节间均长和穗下第一茎节间长关联度高,说明影响玉米杂交种穗下第一茎节抗折力的性状主要是其直径、节间长度和株高;玉米杂交种穗下第一茎节抗折力对其它性状的影响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慧  张磊  刘双利  曹玉军  魏雯雯  刘春光  王永军  边少锋  王立春  
【目的】明确目前东北地区主推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粒重形成过程的籽粒灌浆特性,为玉米籽粒发育调控和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北区40个不同熟期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60 000株/hm2大田种植。调查各品种出苗至成熟的生育天数,依据生育期对不同品种的熟期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熟期品种产量和百粒重的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解析不同熟期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积累起始势、灌浆速率、灌浆时间等籽粒灌浆参数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结果】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东北地区目前主推的玉米高产品种按生育期长短可分为中熟(I)、中晚熟(II)、晚熟(III)和超晚熟(IV)4类,其中晚熟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冬梅  刘洋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郭晋杰  陈景堂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磊  于海秋  依兵  蒋春姬  王晓光  曹敏建  
研究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灌浆至成熟期的生理特性,探讨其耐低钾的生理机制,为钾高效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多年筛选出的典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典型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D937为试材,在天然低钾土壤上进行田间试验,于灌浆至成熟期测定根系形态、叶片持绿性、各器官的钾素积累量、钾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性状。与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相比较,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主要表现为平均根长增加幅度大;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下降幅度小;持绿叶片数、单株绿叶面积、相对绿叶面积的下降幅度小;叶绿素含量增加;根、叶、雌穗中的钾积累量略有增加;茎中的钾积累量下降幅度小;各叶片和叶鞘的钾含量下降幅度小,尤其棒三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震海  张立军  樊金娟  阮燕晔  马兴林  
本试验在防雨棚中盆栽条件下进行。供试玉米杂交种5个,苗期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3个供水处理,拔节期均复水到正常供水水平。籽粒成熟后,对产量和主要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粒长和出籽率与产量关系最密切,通径分析表明轴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行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珊珊  张翼飞  杨克军  明立伟  杜嘉瑞  徐荣琼  孙逸珊  李伟庆  李桂彬  李泽松  李佳宇  
【目的】针对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机械粒收技术高效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将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按一定比例间作,以期明确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春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品种郑单 958(ZD958)、先玉 335(XY335)和益农玉 10(YNY1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生育期长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品种间作,即 ZD958 与 YNY10 间作(Z‖Y)、XY335 与 YNY10 间作(X‖Y)2 个水平;设置 6 种间作幅宽(行数)比例,即 6:6、4:4、2:2、1:1、0:1、1:0,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间作比例的减小,生育期长的品种生理成熟和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降低,生理成熟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及总脱水速率呈加快趋势,平均灌浆速率(G_(mean))、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_(max))、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的粒重(W_(max))逐渐增加,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需要的天数(T_(max))、籽粒活跃灌浆期(D)逐渐缩短,产量和百粒重增加明显(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蔡一林  张文龙  王国强  代国丽  覃鸿妮  徐军  况守峰  
以9个玉米基因型为材料,在低磷和高磷两个供磷水平下,研究玉米基因型磷效率及其相关的9个生理性状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的抗氰呼吸速率、根系分泌相对酸性磷酸酶和相对总氨基酸、叶片相对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丙二醛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相对过氧化氢酶对磷效率的偏回归系数均显著,建立根据抗氰呼吸速率、根系分泌相对酸性磷酸酶和相对总氨基酸、叶片相对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丙二醛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相对过氧化氢酶影响磷效率(Y)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1780581257+0·10129842149 X1-0·3195810288 X2+0·0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收兵  徐丽娜  陶洪斌  董志强  王璞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金得乐"化控试剂为调控株型的手段,在紧凑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玉米的株型,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试验设为3个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每个密度下设置相同的化控处理:T(6+12)6、12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2.25和1.5mL/L"金得乐"(EC)试剂;T(6+8)6、8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1.5mL/L EC试剂;CK对照不喷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下存在着不同的理想株型。中低密度下较为理想的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的40%),穗位层短即棒三叶叶间距小(占株高的17%),穗位层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29%),穗上层叶片紧凑,叶间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斌  胡笑涛  王文娥  马黎华  周始威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不同处理玉米茎流进行精准预测,为推算玉米蒸腾耗水量以及制定合理的灌水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试验研究对象为夏玉米,品种为西农985。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交替沟灌高水处理(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AFI1)、交替沟灌低水处理(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AFI2)和常规沟灌处理(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CFI)。AFI1、AFI2每次灌水量为CFI灌水量的2/3和1/2。利用通径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巍巍  王阳  李永祥  刘成  刘志斋  彭勃  王迪  张岩  孙宝成  石云素  宋燕春  杨德光  王天宇  黎裕  
【目的】探讨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共同亲本,分别与掖478和齐319杂交,构建两套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缩写为Y/H和Q/H),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河南、新疆等3个地点共6个环境下进行了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穗粒重4个性状的表型鉴定,采用单环境分析和多年多点的联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在单环境分析中,2个群体分别检测到33个QTL和46个QTL,主要分布在第4、5、6、7、10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Y/H群体中共定位到4个环境钝感的QTL(即在2或2以上环境下均能被检测到的QTL,且在联合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文姝  张海波  孙宏蕾  阮燕晔  崔震海  张立军  
为改良苞叶性状、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测定了我国五大类群玉米在2种不同环境下的苞叶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各个类群之间苞叶性状的差异及环境对各个类群不同苞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苞叶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且变异广泛,其中苞叶长度具有高遗传力,苞叶数量、苞叶总厚度和苞叶宽度具有中等遗传力;苞叶长度与苞叶宽度达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类群间玉米苞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苞叶长度差异最显著,苞叶宽度和苞叶数量次之,苞叶总厚度无显著差异;除兰卡斯特苞叶总厚度外,各个类群的苞叶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育种中多数苞叶性状可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并且以一个性状为主目标的改良可达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苞叶性状改良的效果;兰卡斯特和唐四平头的苞叶数量不多且长度适中,可作为苞叶性状改良的重要种质来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博  罗水清  陈平平  罗红兵  刘伟华  
以临奥9号、科玉2号、奥玉28、三北2号、三北89、中单808、帮豪玉108、渝单7号、科玉6号、荃玉9号、中科10号、登海11号、联创9号、同玉18、钻卡巴巴、泰玉12、湘农玉14号和奥玉3102等18个夏玉米品种以及临奥1号(CK)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的产量,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北89和中单808产量较高,分别为521.2 Kg/(667 m2)和468.3 Kg/(667 m2),比CK分别增产16.4%和4.6%,有望成为湖南夏玉米推广的主要品种;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等农艺性状对产量有正相关影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若男  任伟  李叶蓓  张萍  陈璐洁  陶洪斌  王璞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了6月15日(对照)、6月25日和7月5日3个播期,研究灌浆期低温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干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夏玉米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指导生产实践和实现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月25日和7月5日播期的夏玉米在灌浆期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受胁迫程度随之加剧,这2个播期的玉米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群体生长率均较对照呈逐渐降低趋势。3个播期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千粒重在不同播期间差异显著,最终6月25日和7月5日播种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了17%和31%。因此,应该选择适宜的夏玉米播种时间,降低玉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大雷  闫发宝  陆卫平  
【目的】探明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在灌浆结实期的变化趋势。【方法】以糯玉米新品种NQ01和NQ11为材料,研究其灌浆结实期(花后10、20、30和40 d)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随着灌浆进程推进,籽粒干重和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籽粒含水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籽粒鲜重和体积先升后降。淀粉粒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大,且以花后10—20 d增加最为明显。结晶类型和碘结合力均表现出典型的糯性特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研究表明,随着灌浆进程,转变温度和糊化温度降低,热焓值在花后20—40 d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花后10 d,回生值和黏度特征值两品种表现不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