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5)
- 2023(9017)
- 2022(8160)
- 2021(7814)
- 2020(6557)
- 2019(15373)
- 2018(15489)
- 2017(30220)
- 2016(16511)
- 2015(18516)
- 2014(18243)
- 2013(17904)
- 2012(16317)
- 2011(14637)
- 2010(14412)
- 2009(12888)
- 2008(12337)
- 2007(10314)
- 2006(8953)
- 2005(7510)
- 学科
- 济(61246)
- 经济(61178)
- 管理(45178)
- 业(42701)
- 企(35995)
- 企业(35995)
- 方法(30128)
- 数学(26032)
- 数学方法(25737)
- 农(16065)
- 中国(15140)
- 学(14645)
- 财(14597)
- 业经(14394)
- 地方(13284)
- 贸(11433)
- 贸易(11427)
- 易(11100)
- 理论(10788)
- 农业(10770)
- 和(10560)
- 环境(10048)
- 技术(9959)
- 务(9720)
- 财务(9663)
- 财务管理(9648)
- 制(9619)
- 企业财务(9098)
- 教育(8917)
- 划(8714)
- 机构
- 大学(224317)
- 学院(222687)
- 管理(92380)
- 济(82166)
- 理学(81149)
- 经济(80244)
- 理学院(80243)
- 管理学(78788)
- 管理学院(78409)
- 研究(71690)
- 中国(51917)
- 科学(47826)
- 京(47817)
- 农(36935)
- 业大(36361)
- 财(36247)
- 所(35956)
- 研究所(33041)
- 中心(32415)
- 江(30669)
- 北京(29872)
- 财经(29795)
- 范(29707)
- 师范(29404)
- 农业(29302)
- 经(27164)
- 院(26185)
- 州(25381)
- 技术(24130)
- 师范大学(23903)
- 基金
- 项目(161201)
- 科学(125725)
- 研究(116478)
- 基金(116280)
- 家(101363)
- 国家(100527)
- 科学基金(86553)
- 社会(70766)
- 社会科(66912)
- 社会科学(66892)
- 省(63783)
- 基金项目(63164)
- 自然(58387)
- 自然科(56997)
- 自然科学(56984)
- 自然科学基金(55953)
- 划(53227)
- 教育(53067)
- 编号(48306)
- 资助(47730)
- 成果(38164)
- 重点(35558)
- 部(34655)
- 创(33665)
- 发(33576)
- 课题(32478)
- 创新(31294)
- 科研(31100)
- 项目编号(29991)
- 大学(29920)
共检索到309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晳洁 韩正康
在喂青杂干草条件下,湖羊瘤胃食糜 pH 和总缓冲容量分别为6.52±0.06和162.52±0.35 mmol/L;盲肠食糜则分别为8.02±0.06和244.33±7.70 mmol/L。通过灌注乙酸溶液于瘤胃或盲肠会影响其 pH 和总缓冲容量,提示瘤胃与盲肠代谢存在协调性联系。
关键词:
湖羊 盲肠 瘤胃 消化代谢 乙酸灌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华圣 陈杰
对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和皱胃瘘管的成年湖羊进行皱胃酪蛋白灌注,观察湖羊瘤胃消化代谢、血浆激素水平以及皱胃食糜中阿片样物质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皱胃酪蛋白灌注,使湖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水平升高19.64%(P<0.05),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水平升高10.78%(P<0.01),血浆胰岛素水平上升115.80%(P<0.01)。与此同时,皱胃食糜中的阿片样物质总活性增加了128.32%(P<0.01)。结果提示,皱胃酪蛋白灌注可增加湖羊消化道食糜中阿片样物质总活性,同时改善其瘤胃代谢和内分泌调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希 姜婉茹 叶平生 王换换 闫书平 谢娜娜 聂信天 张源淑
为探讨麦秸作为粗饲料的可行性,以苜蓿作为对照,通过对湖羊的饲喂试验分析麦秸对瘤胃发酵代谢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测定湖羊的消化道内容物pH及重量、血液及瘤胃液脂多糖含量、瘤胃液酶活力、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脏器指数,并观察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1)与苜蓿干草组相比,麦秸组瘤胃pH显著降低(P<0.05),网胃、瓣胃、皱胃及肠道pH无显著差异;2)与苜蓿干草组相比,麦秸组瘤胃内容物重及占宰前活重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3)两组湖羊瘤胃内容物和血液中脂多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4)麦秸组瘤胃内容物中木聚糖酶活力显著高于苜蓿干草组(P<0.01);5)两组湖羊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6)两组湖羊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7)两组湖羊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组织形态无病理性变化。综上,与苜蓿相比,饲喂麦秸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湖羊瘤胃排空速率,显著提高瘤胃木聚糖酶活力,促进纤维水解;饲喂苜蓿或麦秸均不会改变湖羊瘤胃发酵类型,不会影响瘤胃代谢及肠道组织形态,为麦秸在反刍动物上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湖羊 麦秸 瘤胃发酵 肠道组织形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国栋 郝小燕 张暄梓 刘森 张宏祥 田光元 张建新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和甜菜碱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胍基乙酸和甜菜碱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体重相近(22.03±1.30)kg、3月龄左右的杜泊×小尾寒羊杂种公羔,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胍基乙酸(guanidineacetic acid,GAA)(0或900 mg·kg~(-1))和甜菜碱(betaine,BT)(0或5 g·d~(-1))。试验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GAA组、BT组和GAA+BT组。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正试期第1天晨饲前称量体重作为初始体重(IBW),正试期内记录每只羊的日采食量、剩料量;正试期结束当日晨饲前先采血后空腹称重,作为终末体重(finwal body eight,FBW),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效率(FE);血清用于肌酸代谢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乳酸含量测定。试验结束当天正常饲喂试验羊,3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菌群定量。【结果】(1)饲粮中添加GAA日增重(ADG)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BT则显著提高了ADG(P<0.05)。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了饲料效率(FE)(P<0.05),且饲粮中添加GAA和BT对ADG和FE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H(P0.05)。(3)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羔羊瘤胃液中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原虫的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BT显著降低了产甲烷菌的数量(P0.05)。(4)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瘤胃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BT则显著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α-淀粉酶活性(P<0.05)。(5)饲粮中添加GAA或BT显著提高血清中肌酸含量(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GAA或BT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增加瘤胃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提高瘤胃微生物酶活性,提高血清中肌酸含量,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但与单独添加GAA或BT相比,GAA和BT组合添加对羔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沈奔 陈敏 韩宇 严啊妮 赵秀娟 施春伟 王洪荣
本研究旨在探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不同添加比例对高精料日粮湖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阐明各自缓解瘤胃酸中毒的适宜添加比例及其作用机理。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发酵底物精粗比为70:30,设置5个添加水平,分别为0 (对照)、1%、2%、3%、4%的泡叶藻(ASC_0、ASC_1、ASC_2、ASC_3、ASC_4)和羊栖菜(SAR_0、SAR_1、SAR_2、SAR_3、SAR_4),在6、9、12、24 h时测定发酵液的p H、氨态氮(NH_3-N)、微生物蛋白(MCP)、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 ASC_3、ASC4和SAR3添加组的发酵液p H在发酵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 <0.05);2) ASC_3组和SAR_3组发酵液氨态氮(NH_3-N)在发酵12和24 h时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两者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MCP)浓度在发酵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泡叶藻和羊栖菜各添加组发酵液乳酸浓度在发酵24 h时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 <0.05);4)对照组相比,泡叶藻各添加组发酵液乙酸/丙酸在发酵各时间点显著升高(P <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 <0.05),而羊栖菜添加组仅SAR_3组发酵液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在发酵24 h时显著升高(P <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添加泡叶藻和羊栖菜均能够有效缓解体外发酵液p H降低,降低乳酸浓度,提高乙酸/丙酸,改善瘤胃发酵模式,具有缓解瘤胃酸中毒的潜力。且在本研究条件下,两种海藻添加量均为3%时缓解瘤胃酸中毒的效果最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纪雯雯 云燕 王翀 茅慧玲
【目的】比较不同日龄湖羊Ovis aries羔羊瘤胃上皮细菌多样性及菌群组成差异,为幼龄反刍动物早期断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只出生体质量相近的初生湖羊羔羊,分别于日龄30 d (D30)和45 d (D45)各屠宰5只以获得瘤胃上皮组织,对其进行测序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D45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显著多于D30组羔羊(P<0.05),拟杆菌属、琥珀酸菌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奇异菌属Atopobium与瘤胃乳头长度呈负相关(P<0.01),琥珀酸菌属与瘤胃乳头宽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日龄羔羊的瘤胃上皮细菌定植存在差异,这些菌群参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代谢及瘤胃乳头发育。图7表2参32
关键词:
日龄 湖羊羔羊 瘤胃上皮 瘤胃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玉东 王振勇 柴同杰 侯志高 巩庆亮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和100∶0的9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pH、VFA和血清VFA浓度进行检测。对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一期试验为3 d。【结果】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瘤胃pH逐渐降低,其中饲喂精粗比为100:0日粮组的奶牛瘤胃pH显著低于其他精粗比日...
关键词:
奶牛 日粮精粗比 挥发性脂肪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旭艺 邢通 李蛟龙 张林 赵良 江芸 高峰
[目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对宿主的肠道发育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慢性热应激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的影响及日粮添加胍基乙酸(Guanidinoacetic acid, GAA)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体重相近的192羽28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NC,环境温度22 °C,自由采食饮水);热应激组(HS,环境温度32 °C,自由采食饮水);采食配对组(PF,环境温度22 °C,饲料饲喂量同前一天HS组肉鸡的饲料消耗量,自由饮水);HG组(环境温度32 °C,日粮添加0.6 g/kg GAA,自由采食饮水)。每处理6重复,每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14天。[结果]相较于NC组与PF组,热暴露显著降低盲Bacteroidota(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Firmicutes(厚壁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相对丰度(P < 0.05)。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炎症相关的Oscillospiraceae、Erysipelatoclostridium在HS组显著富集。相较于NC组,热暴露显著提高盲肠中乙酸浓度,显著降低丁酸浓度(P < 0.05)。相较于HS组,HG组的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乙酸浓度显著降低,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 < 0.05)。与抗炎相关的Geobacillus、Bacillaceae在HG组显著富集。[结论]慢性热应激使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改变;日粮添加GAA能够减轻慢性热应激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肉鸡 胍基乙酸 慢性热应激 盲肠微生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吉鹍 张震宇 吴文旋 李龙瑞 邹庆华
选9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41.3±1.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回肠瘘管的成都麻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成3组,饲以稻草基础日粮,分别补饲25%(MSL25)、50%(MSL50)与75%(MSL75)的苜蓿(MSL),采用Co–EDTA为食糜标记物,研究苜蓿补饲水平对山羊瘤胃动力学参数、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合成、十二指肠含氮物质流量以及十二指肠食穈氨基酸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SL25、MSL50与MSL75的瘤胃液相小数稀释率、瘤胃液相外流速率、瘤胃液相体积分别为2.19%/h、2.23%/h和2.20%/h,0.25、0.28和0.27 L/h,0.54、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春燕 赵海碧 邴睿 刘婷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饲料来源对湖羊羔羊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用7日龄(3.77±0.46)kg湖羊公羔60只,随机将试验湖羊公羔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5只羔羊,饲草来源组饲喂苜蓿干草(Alfalfa hay,AH)和燕麦干草(Oat hay,OH),非饲草来源组饲喂甜菜粕(Beet pulp,BP)和大豆皮(Soybean Hulls,SH)。试验中羔羊自由采食及饮水。70日龄羔羊饲养试验结束,各组随机将6只羔羊屠宰,获得24个盲肠内容物样品以备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24个盲肠内容物样品共获得72482条有效数据与2999个OTU,鉴定获得12个门,54个纲,103个目,174个科和349个属;在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方面,OH组显著高于AH组(P < 0.05);盲肠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核心菌门;瘤胃球菌科为优势菌科;OH组毛螺旋菌科显著高于AH和SH组、克里斯滕森菌科显著高于AH组和BP组(P < 0.05);BP组变形菌门显著高于AH、SH和OH组(P < 0.05),BP组毛螺旋菌科极显著高于AH和SH组(P < 0.01);OH 组Anaerostipes菌属显著高于AH组;SH和OH组未鉴定的丹毒丝菌属显著高于AH和BP组。使用Tax4Fun法的预测分析得出湖羔羊盲肠菌群以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能量和氨基酸代谢为主。相关性分析Muribaculaceae菌科与活体重和日增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普雷沃氏菌科与活体重和日增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综上所述,开食料不同粗饲料来源由于其纤维素结构不同,对湖羊羔羊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作用上具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粗饲料来源 盲肠微生物 功能 羔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春晓 吕佳颖 牛骁麟 马万浩 李飞 李发弟
为评价日粮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选择2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2.9±1.2 kg)120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栏位,每个栏位6只羊,分别以玉米(Zea mays)秸秆(CS组)、玉米芯(CC组)、葵花籽壳(SH组)和油菜(Brassica napus)秸秆(RS组)作为粗饲料来源,添加比例均为20%,4组精料配比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正试期结束后每个栏位选择接近该栏平均体重的3只羊屠宰,测定瘤胃发酵、瘤胃菌群结构和肌肉脂肪酸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 SH组和RS组湖羊瘤胃中戊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高于CS组和CC组(P 0.05)。研究得出,玉米芯日粮会改变羔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中乙酸的比例,有利于纤维分解菌的增殖,适于作为湖羊粗饲料来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延法 韩正康
在精料和青干草口粮条件下,研究了5头装有消化道瘘管的阉公湖羊的复胃,大小肠消化代谢及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复胃微生物蛋白(MCP)的合成效率为9.80±0.59g MCP/100g OMD,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有机物(OM)的消化率分别为38.79%±1.35%,和49.26%±1.72%。小肠对食糜的纯吸收量4.69±0.28kg/d;总氮(TN)7.88±0.45g/d,其中非氨氮(NAN)7.24±0.42g/d。MCP—N 在小肠内的表观消化率76.87%,是 TN 的1.57倍。其中3头阉公湖羊 TN 的整体表观消化率为65.33%±1.90%,小肠占70.96%;OM 和 ADF...
关键词:
湖羊 消化代谢 吸收 复胃 小肠 大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玲 李书杰 林红 裴明财 朱靖 韩兆玉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ZnO/凹凸棒石复合剂对湖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60~70日龄的健康湖羊[(15±5)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4只,6重复,每重复4只羊。其中对照组饲喂全混合配方颗粒料,试验组于对照日粮中添加壳寡糖/ZnO/凹凸棒石复合剂(500 mg·kg~(-1)),预饲期7 d,正式试验80 d后进行屠宰,采集试验个体瘤胃液进行微生物和代谢组学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日粮中添加复合剂能够显著提高湖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Chao1、Ace和Shannon指数,改变瘤胃菌群结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剂显著提高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P<0.05)。瘤胃内容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湖羊相比,复合剂组湖羊瘤胃中丙酸、磷酸葡萄糖酸、白藜芦醇和丁香酸等含量显著升高,而与脂质代谢有关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胆固醇、胆汁酸、棕榈酸、2-单硬脂酸酯、1-单十七烷基甘油酯等含量显著降低[错误发现率(FDR)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复合剂 瘤胃 微生物 代谢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美杰 姜君 徐诣轩 李志鹏 申军士 朱伟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尿素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70只育肥公湖羊(23.6~26.0 kg)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以下日粮:正常豆粕(SBM,170 g·kg~(-1)),低豆粕(40 g·kg~(-1))基础上添加0、10、20和30 g·kg~(-1)尿素(U0、U10、U20、U30)。试验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功能菌群数量,同时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与U10组相比,U20和U30组瘤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NH_3-N)浓度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与U0和U30组相比,SBM、U10和U20组总菌、甲烷菌和原虫数量显著升高(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显示U30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U0和U10组(P0.05)。U10组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高于SBM、U20和U30组(P<0.05),但Firmicutes却显著降低(P<0.05)。RDA结果显示pH值、NH_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对瘤胃不同菌属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pH值的影响最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淑珍 刘俊斌 刘立山 宫旭胤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日粮对育肥湖羊瘤胃内容物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龄((60±10) d)相近、体质量((19.51±2.07) kg/头)接近的湖羊断奶公羔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Ⅰ组(BSN)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BSH),每组12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粮,BSN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BSH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分别在正试期的第30天(短期)和第60天(长期)每组随机选择6只羊取瘤胃内容物和血清进行分析。【结果】(1)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粮对湖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指数Chao 1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湖羊瘤胃菌群在门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的螺旋体菌门、迷踪菌门相对丰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 <0.05),长期饲喂BSH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瘤胃球菌属1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长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2)短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血清代谢物中L-苹果酸、D-2,3-二羟基丙酸、5-氨基水杨酸、2-氮杂环丁烷羧酸、棕榈酰溶血磷脂酸、1-磷酸果糖、核黄素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BSN组5-磷酸脱氧核糖、丙烯酸、甘氨酰异亮氨酸、2-酮丁酸、1,2,4-偏苯三酚、β-D-半乳糖、丁酸乙酯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而3'-磷酸腺苷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通路为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长期饲喂BSH组10E,12Z-共轭亚油酸、N4-乙酰胞嘧啶、吡咯烷酮羧酸、9,10-环氧十八烷酸、肌酸酐均较CON和BS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高的关键通路为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3)属水平上差异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发现,普雷沃氏菌属UCG-003与大豆苷显著负相关(P<0.05),螺旋菌属2与3'-磷酸腺苷显著负相关(P<0.05),而瘤胃球菌属UCG-011与对苯二甲酸、喹啉酸、5,7-二羟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4H-色胺-4-酮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短期饲喂可调节湖羊瘤胃微生态平衡,使纤维降解有关的细菌相对丰度增加,但长期饲喂不仅调节能力降低,且长期大剂量(200 mg/kg饲粮)饲喂还会引起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调;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影响湖羊代谢过程,短期饲喂可能调控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代谢过程,长期饲喂可能调控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瘤胃菌群 血清代谢物 湖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