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7)
- 2023(5529)
- 2022(4557)
- 2021(4053)
- 2020(3406)
- 2019(7387)
- 2018(6921)
- 2017(13080)
- 2016(7230)
- 2015(7695)
- 2014(7332)
- 2013(7221)
- 2012(6500)
- 2011(5889)
- 2010(5490)
- 2009(5010)
- 2008(4806)
- 2007(3991)
- 2006(3372)
- 2005(2646)
- 学科
- 济(27278)
- 经济(27242)
- 管理(21058)
- 业(21014)
- 企(16345)
- 企业(16345)
- 方法(13704)
- 数学(12542)
- 数学方法(12461)
- 财(9273)
- 农(8189)
- 贸(7018)
- 贸易(7018)
- 易(6863)
- 中国(6454)
- 学(6049)
- 业经(6013)
- 农业(5690)
- 务(5170)
- 财务(5167)
- 财务管理(5161)
- 技术(5003)
- 企业财务(4929)
- 环境(4742)
- 制(4663)
- 收入(4562)
- 产业(3993)
- 划(3990)
- 银(3968)
- 银行(3930)
- 机构
- 大学(104113)
- 学院(103345)
- 济(42699)
- 经济(42082)
- 管理(39394)
- 研究(36692)
- 理学(35512)
- 理学院(35108)
- 管理学(34460)
- 管理学院(34303)
- 农(29113)
- 科学(25798)
- 中国(25450)
- 农业(23908)
- 业大(23272)
- 京(20930)
- 所(20061)
- 研究所(18922)
- 财(17440)
- 农业大学(16461)
- 中心(16140)
- 财经(14688)
- 江(14128)
- 经(13598)
- 经济学(13358)
- 省(12699)
- 院(12636)
- 业(12533)
- 科学院(12444)
- 经济学院(12353)
- 基金
- 项目(79939)
- 科学(61983)
- 基金(60001)
- 家(56569)
- 国家(56125)
- 研究(48846)
- 科学基金(46619)
- 社会(33081)
- 自然(32989)
- 基金项目(32426)
- 自然科(32297)
- 自然科学(32282)
- 自然科学基金(31761)
- 社会科(31492)
- 社会科学(31483)
- 省(31311)
- 划(27114)
- 资助(23575)
- 教育(21719)
- 重点(18306)
- 计划(18001)
- 创(17116)
- 部(17103)
- 编号(16745)
- 发(16572)
- 科研(16242)
- 创新(16103)
- 科技(16095)
- 业(16008)
- 国家社会(14595)
共检索到135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海生 陶龙兴 王熹 黄效林 谈惠娟 程式华 闵绍楷
在可控条件下设计了水稻灌浆期间灌溉稻田旱作的3 种灌水方式,形成3 种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对亚种间杂交水稻协优9308 和两优培九碳水化合物的运转与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植与干-湿条件下,茎鞘的贮藏物质或剑叶的光合产物运输率分别为60%与90%,旱作条件下碳水化合物输出率明显降低(P<0.01)。水植与干-湿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灌浆成熟期间籽粒是吸收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籽粒吸收叶鞘贮藏标记物50%和叶片光合物质80%。但在旱作条件下,籽粒摄取力显著下降,分别下降约10%和20%。干旱胁迫致使杂交组合劣势粒碳水化合物摄取能力的下降,是稻株结实率和充实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 灌水方式 籽粒 光合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江鹏 刘海俊 黄志午 刘晓英 尤杰 徐志刚
【目的】探讨光谱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华粳5号为材料,采用660 nm(R660)和630 nm(R630)的红光及460 nm(B460)和440 nm(B440)的蓝光分别与专用植物灯(W)组成不同光谱,设R660+W、R630+W、B460+W及B440+W 4种光谱处理,于水稻灌浆期测定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蓝光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灌浆后期,B460+W处理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红光处理,R660+W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最多,B460+W处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高于其他处理。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B460+W处理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暗呼吸量子效率、补偿点量子效率、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捕光色素分子数(No)。【结论】B460+W处理能改善水稻剑叶光系统Ⅱ的性能,使其在灌浆后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即在白光背景中添加460 nm蓝光是人工环境水稻栽培灌浆期的适宜光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晓东 宋雪梅 王宁 赵庆勇 朱镇 陈涛 赵凌 王才林 张亚东
【目的】研究南粳系列超级稻灌浆期光合产物转运和分配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性及其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总结南粳系列超级稻高产的生理优势,为优质高产粳稻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粳5718、南粳晶谷、南粳3908和南粳5055为研究对象,以淮稻5号为对照,在孕穗期、开花期以及开花后每隔7 d至成熟期测定剑叶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和转运,以及剑叶和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物质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统计产量差异。【结果】南粳系列超级稻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淮稻5号,其剑叶净光合速率在孕穗期和花后28 d显著高于淮稻5号。在物质转运方面,南粳系列超级稻开花后茎叶干重、叶片输出量、输出率和转运率显著高于淮稻5号,其中南粳5718叶片输出量和输出率最高。南粳5718剑叶中与淀粉降解和糖类代谢相关基因(OsSPS1,OsSUT2,OsGWD1)的表达比其他品种启动早,最高表达量也高于其他品种。籽粒中SWEET基因在灌浆早期的蔗糖转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后期OsPK3、OsSUT1、OsSUT2基因在糖类的运输卸载中发挥重要作用,OsAGPL2和OsDPE1基因在中后期淀粉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南粳5718、南粳晶谷、南粳3908籽粒中与淀粉合成和糖类运输的相关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淮稻5号。【结论】南粳系列超级稻较高的产量在物质转运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茎秆和叶片物质积累量多,穗积累量大,叶片和茎秆物质转运率高;叶片中蔗糖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高,有利于蔗糖在源端的合成、装载和转运;籽粒中蔗糖转运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高,有利于蔗糖在库端的卸载及籽粒中淀粉的合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亚洁 许德美 孙斌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旱种 籽粒灌浆 垩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莹 殷红 战莘晔 乔媛
随着大气臭氧层变薄,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增加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以粳稻沈农265为材料,研究盆栽水稻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和抗氧化能力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试验设自然光照(CK)、UV-B辐射增强5%(T1)和10%(T2)共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使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值均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T2处理对剑叶细胞膜伤害较重,3个测定时期MAD分别较CK增加了34.90%、23.00%和19.54%;抗氧化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参数 抗氧化酶系统 丙二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小荣 钟蕾 左清凡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交组合灌浆期、茎鞘干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的动态变化特性,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茎鞘物质运转、籽粒千粒重、单茎籽粒总灌浆量的动态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抽穗后初期阶段叶片干物质进行一定的积累有利于籽粒充实度的提高;整个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源量对于两系杂交组合单穗籽粒总产量的提高意义明显;抽穗后初期阶段茎鞘干物质的积累越多以及后期向籽粒调运率越高,对于两系法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和单穗总产量的提高越有利。本文还从干物质运转上探讨了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选育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黎明 李明 郑殿峰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以深化灌溉方式对籽粒灌浆过程调控的认识,为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空育131和垦稻24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分析灌溉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茎蘖数、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W2和W1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增加结实率,降低植株高度和缩短倒3、4节间长度,其中W2处理下成穗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能力增强,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何钟佩
以14C饲喂旗叶为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持续变温及控制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影响旗叶光和性能并影响光和产物的输出与向库器官的分配,减少籽粒和韧皮都汁液中蔗糖的含量,改变14C同化物的输出动态,导致灌浆强度和千粒重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14)C同化物 高温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国伟 王贺正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以及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通过稻草覆盖旱种、地膜覆盖旱种、裸地旱种和常规水种(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旱种对水稻灌浆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种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剑叶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低于水种水稻,后期尤为明显;旱种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水种水稻,灌浆中后期旱种稻根系活力下降较快;上述生理指标(MDA除外)水种>覆草旱种>覆膜旱种>裸地旱种。表明与其他旱种方式相比,覆草旱种水稻的群体质量相对较好,后期生理活性较高。对覆草旱种与覆膜旱种及水种在生理活性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覆草旱种 覆膜旱种 生理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立清 王嘉宇 陈温福
以千重浪2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孕穗—灌浆期低温对谷粒和糙米性状的影响及谷粒和糙米性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显著地降低了谷粒和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体积和重量,强、中势粒降低幅度最大的处理时期是叶龄余数为1.0时,其中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84%和12.99%;而弱势粒降低幅度最大的时期是叶龄余数为0即剑叶完全展开时,其中千粒重比对照降低了16.77%。灌浆期低温明显地降低了谷粒充实度,其中抽穗后16~20d的处理,谷粒充实度下降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与谷粒充实度相比,谷粒大小与粒重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谷粒长、宽和厚的增加,粒重也明显增加。
关键词:
水稻 谷粒 糙米 谷粒充实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一霞 李洋 朱海涛 蔡昆争 黄飞 王维
【目的】探明抗旱性不同的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水稻与其受体亲本在灌浆期亏缺灌溉条件下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运转及籽粒充实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介入巴西陆稻IAPAR9抗性基因片段的单片段代换系W27-3-5-2-4-3-3-5-7和受体亲本华粳籼74为材料,利用水平分根系统在水稻花后7 d设置全根水层(两个分隔室内均保持浅水层,W/W)、半根水分亏缺(一个分隔室内保持浅水层,另一个分隔室内土壤水分控制在-30—-40 kPa,W/D)、全根水分亏缺(两个分隔室内土壤水分均控制在-30—-40 kPa,D/D...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亏缺 产量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耿立清 王嘉宇 陈温福
为研究不同时期低温对水稻穗部性状影响程度,以千重浪2号和润宇1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低温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使参试品种的穗长、一次枝梗长、一、二次枝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和结实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叶龄余数为1.0时的低温处理对上述穗部性状的影响最大。孕穗期低温主要降低了穗中部和穗下部的二次枝梗数、粒数和结实率,对一次枝梗的影响相对较小。灌浆期低温则使结实率明显下降,穗粒重降低。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灌浆期 低温 穗部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方民 钟连进 孙宗修
利用人工气候箱 ,设高温 (日均温度 32℃ )和适温 (日均温度 2 2℃ ) 2个温度处理 ,研究了 2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蔗糖与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率及蔗糖合成酶 (SS)、ADPG焦磷酸化酶 (ADPG 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 (GBSS)、淀粉分支酶 (SBE)、淀粉去分支酶 (DBE)的活性变化动态及其温度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籽粒灌浆初期 ,高温处理下籽粒中的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及SS、ADPG PPase、SSS、SBE和DBE的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适温处理 ,而在灌浆中后期 ,不同温度下籽粒...
关键词:
早籼水稻 温度 淀粉合成 酶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小建 王绍华 李刚华 丁艳锋
以Ⅱ优107(大穗)和汕优63(中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灌浆结实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结果表明,灌浆前期Ⅱ优107比汕优63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齐穗期汕优63叶鞘和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Ⅱ优107。在物质主要输出期(齐穗后10 d内)和齐穗至成熟期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汕优63除倒1鞘略低于Ⅱ优107外,倒2、倒3鞘均高于Ⅱ优107,汕优63茎秆输出量要远高于Ⅱ优10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华 屠乃美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分别对 3个早稻 ,3个晚稻共 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 1个晚稻恢复系的灌浆特性及其与茎鞘物质运转和输导组织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高的灌浆速率应作为选择高产组合的依据之一 ,并且要将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结合考虑 .2 )两段灌浆时间差越小 ,越有利于提高籽粒结实率和充实度 .3)高糖花比是促进籽粒灌浆的前提 ,抽穗前提高糖花比 ,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 ,减少空秕粒的产生 ,进而提高千粒重 .4 )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转的作用 ,不同组合表现不同 .早...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灌浆 物质运转 输导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