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9)
- 2023(8168)
- 2022(6727)
- 2021(5943)
- 2020(4810)
- 2019(10587)
- 2018(10096)
- 2017(18527)
- 2016(10484)
- 2015(11118)
- 2014(10552)
- 2013(10496)
- 2012(9861)
- 2011(8814)
- 2010(8561)
- 2009(7751)
- 2008(7471)
- 2007(6608)
- 2006(5855)
- 2005(5086)
- 学科
- 济(39160)
- 经济(39109)
- 管理(29209)
- 业(27198)
- 企(20728)
- 企业(20728)
- 方法(16740)
- 数学(15003)
- 数学方法(14849)
- 农(12634)
- 学(11201)
- 中国(10260)
- 财(10237)
- 环境(9426)
- 业经(9193)
- 农业(8814)
- 贸(8803)
- 贸易(8800)
- 地方(8710)
- 易(8578)
- 制(6922)
- 技术(6798)
- 划(6638)
- 融(6053)
- 金融(6052)
- 务(5915)
- 财务(5912)
- 财务管理(5899)
- 银(5895)
- 银行(5844)
- 机构
- 大学(147972)
- 学院(147428)
- 研究(58657)
- 济(58029)
- 经济(56937)
- 管理(52574)
- 理学(46015)
- 理学院(45433)
- 管理学(44458)
- 管理学院(44253)
- 科学(41831)
- 农(41681)
- 中国(41634)
- 农业(33881)
- 所(32755)
- 业大(32111)
- 京(31640)
- 研究所(30652)
- 中心(25749)
- 财(24269)
- 江(22566)
- 农业大学(22055)
- 省(21531)
- 院(21384)
- 科学院(19777)
- 北京(19710)
- 财经(19486)
- 室(19116)
- 业(18550)
- 经(17888)
- 基金
- 项目(110916)
- 科学(85614)
- 基金(80885)
- 家(77135)
- 国家(76517)
- 研究(69344)
- 科学基金(62618)
- 自然(44928)
- 省(44748)
- 社会(44276)
- 自然科(43866)
- 自然科学(43844)
- 基金项目(43365)
- 自然科学基金(43095)
- 社会科(41995)
- 社会科学(41978)
- 划(39044)
- 资助(32110)
- 教育(29726)
- 重点(26232)
- 计划(25789)
- 发(24740)
- 编号(24140)
- 创(23461)
- 科技(23393)
- 部(23088)
- 科研(22435)
- 创新(22094)
- 业(21893)
- 农(19946)
共检索到212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立峰 张富仓 张鹏 李志军 周罕觅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措施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地区,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灌水(充分灌水(CK),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不灌水5个水平)及施氮(施纯氮0,120,180 kg/hm2)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5个处理,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WUE和IWUE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小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菊 张富仓 王艳丽 赖珍林 李越鹏 严富来 王海东 郭金金
为探究适合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的灌水量和滴灌频率的最佳组合,采用‘咸科858’为试验材料,设置作物蒸发蒸腾量(ETc)60%(W_1)、80%(W_2)和100%(W_3)3个灌水水平和间隔4(D_1)、8(D_2)和12d(D_3)3个滴灌频率,共9个处理。生育期内,对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率下,W_3处理的株高、茎粗、LAI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W_1和W_2处理,灌水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影响极显著,其中产量在W_3最高,平均达到15 769kg/hm~2,比W_1和W_2分别提高29.68%和8.90%,而其IWUE最低,较W_1和W_2分别减少22.17%和12.68%,灌水量对春玉米耗水量有显著影响,且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量下,亏缺灌溉(W_1和W_2)中D_1处理的生长指标、产量、WUE和IWUE最大;充分灌水(W_3)水平下,春玉米产量、WUE和IWUE均在D_2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16 658kg/hm~2、3.16kg/m~3和4.3kg/m~3;灌水量和滴灌频率二者交互作用对春玉米株高、产量、WUE和IWUE有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W_3D_2处理得分最高。综上,W_3D_2(100%ETc,间隔8d)处理高产且WUE较高,可作为河西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最佳滴灌灌水组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波,张志良,原华荣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分布及其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和人口与环境的协同机制有最敏感的反馈效应。因此,必须把人口迁移因子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内生变量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人口迁移与迁出地和迁入地联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桂平 程辉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殷文
【目的】针对干旱绿洲灌区水资源匮乏、春小麦生产化肥投入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氮减投对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试区春小麦节水节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宽幅匀播(W)和传统条播(C)2种种植方式下,设2个灌水梯度为传统灌水(I2,2 400 m~3·hm~(-2))、减量灌水20%(I1,1 920 m~3·hm~(-2))和3个施氮梯度为传统施氮(N3,225 kg·hm~(-2))、减施氮肥20%(N2,180 kg·hm~(-2))、减施氮肥40%(N1,135 kg·hm~(-2)),研究宽幅匀播和传统条播下春小麦产量对水氮减量的适应性。【结果】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增大了春小麦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_(max))、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V_(mean))和抽穗期之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延迟了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T_m)。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春小麦V_(max)和V_(mean)分别提高13.0%—23.4%和11.0%—16.9%,T_m延迟3.3—3.7 d,宽幅匀播可有效调控春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1.0%—17.3%与4.3%—9.6%,收获指数提高6.3%—6.9%。与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相比,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增加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为16.0%—22.5%与5.6%—13.2%,提高收获指数8.2%—10.9%,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与减水20%传统施氮春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春小麦增产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协同提升,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依次提高3.9%—7.1%与18.4%—22.7%,以千粒重的提高幅度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主要通过提高收获指数、增大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宽幅匀播可实现春小麦生产的水氮同步减量20%,是绿洲灌区春小麦水氮节约稳产高产的可行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雒淑珍 马忠明 赵继荣
研究了固定道龙作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内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及其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措施下,0~30 cm土层,固定道垄作在拔节前土壤含水量较高;30~60 cm土层,其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下降8.55%,下降幅度最大,表现了良好的供水性;60~90 cm和90~120 cm土层,固定道垄作在全生育期内均保持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其产量较传统提高11.25%,水分利用效率达15.59 kg/(mm.hm2)。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垄作固定道 春小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新磊 付秋萍 王全九
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氮和灌水水平,研究施氮量和灌水量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光合作用生理及籽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灌水提高叶片Fv/Fm和Pn,并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施氮明显降低千粒重,而适量灌水明显提高千粒重。
关键词:
施氮 灌水 冬小麦 光合作用 籽粒产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庆丰 章琦
二十世纪后期,甘肃省河西内陆河灌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大幅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河西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建立能够节约用水的农灌水权制度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总结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现行水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借鉴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试点的经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把水权制度的一般理论运用到河西内陆河灌区农业灌溉的实践当中,构建了河西内陆河灌区可交易的农灌水权制度,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农灌水资源的节水农业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
关键词:
农业灌溉 水权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小刚 张富仓 田育丰 李志军
【目的】探讨西北旱区春小麦最佳的水氮耦合形式。【方法】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量分配以及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对干旱区春小麦的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168 kg/hm2,并于拔节期灌水90 mm、抽穗期灌水70 mm,小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水氮对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与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相似,但抽穗期灌水对地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显著。在施氮量224 kg/hm2、抽穗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50 mm的条件下,小麦可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在生产中考虑提高小麦收获指数时,首先应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分蘖期和灌浆期灌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龚大鑫 窦学诚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河西农户节水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可以为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和转变农户用水观念提供理论支持。依据对河西绿洲灌区武威的农户调查资料,应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从促进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
关键词:
河西绿洲灌区 农户 节水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燕振刚 刘强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 548.64、3 149.59、2 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 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 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 215.15、162.01 kg/hm~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燕振刚 刘强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 548.64、3 149.59、2 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 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 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 215.15、162.01 kg/hm~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祥
通过当地气候资源及气候条件对河西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定量分析,从充分利用和深层开发气候资源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河西发展高优农业对策是:稳定粮食生产基地,兼顾发展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气候资源,制约因素,开发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甘肃河西地区工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思路王礼茂(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指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即东起乌鞘岭,西止星星岭,南依祁连山,北连荒漠的东西狭长地带,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爱华 徐中民 程国栋 樊胜岳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州城市化现状 ,认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指出河西绿洲加速城市化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系统规划城市建设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