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1)
- 2023(9378)
- 2022(7814)
- 2021(7025)
- 2020(5888)
- 2019(13040)
- 2018(12885)
- 2017(23738)
- 2016(13332)
- 2015(14035)
- 2014(13727)
- 2013(13188)
- 2012(12289)
- 2011(10955)
- 2010(10892)
- 2009(9910)
- 2008(9534)
- 2007(8685)
- 2006(7525)
- 2005(6593)
- 学科
- 济(45030)
- 经济(44964)
- 管理(34807)
- 业(31597)
- 企(24537)
- 企业(24537)
- 方法(18832)
- 数学(16478)
- 数学方法(16285)
- 农(14236)
- 学(14079)
- 中国(13451)
- 财(12706)
- 制(11234)
- 业经(10499)
- 贸(9636)
- 贸易(9634)
- 农业(9404)
- 易(9352)
- 体(9014)
- 地方(8850)
- 银(8222)
- 银行(8162)
- 融(8015)
- 金融(8008)
- 行(7799)
- 技术(7629)
- 环境(7494)
- 理论(7418)
- 务(7180)
- 机构
- 大学(181012)
- 学院(180168)
- 研究(69884)
- 济(68528)
- 经济(67027)
- 管理(63333)
- 理学(54826)
- 理学院(54111)
- 管理学(52881)
- 管理学院(52590)
- 中国(50819)
- 科学(48578)
- 农(46968)
- 京(39962)
- 所(38285)
- 农业(37677)
- 业大(37083)
- 研究所(35586)
- 中心(30756)
- 财(30561)
- 江(28014)
- 院(26172)
- 北京(24816)
- 农业大学(24624)
- 省(24488)
- 财经(24043)
- 范(22379)
- 技术(22234)
- 经(21978)
- 室(21939)
- 基金
- 项目(131436)
- 科学(100880)
- 基金(94534)
- 家(88899)
- 国家(88183)
- 研究(85526)
- 科学基金(72123)
- 社会(53021)
- 省(52156)
- 自然(50500)
- 基金项目(50128)
- 社会科(50110)
- 社会科学(50095)
- 自然科(49348)
- 自然科学(49323)
- 自然科学基金(48457)
- 划(45547)
- 教育(38566)
- 资助(38002)
- 编号(32047)
- 重点(30938)
- 计划(28915)
- 发(28213)
- 创(27542)
- 部(27530)
- 科技(26354)
- 科研(26291)
- 创新(25897)
- 成果(24857)
- 业(24433)
共检索到267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富 康永祥 侯姣姣 王梦 刘欣蕊
【目的】探究木醋液对土壤团聚体和侧柏生长的影响,为木醋液在黄帝陵古柏群保护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醋液为研究材料,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灌施不同稀释倍数(0∶1,1∶0,1∶1,1∶5,1∶10,1∶25,1∶50,1∶100,1∶500,即木醋液与水的体积比)木醋液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团聚体分散度、不稳定团聚体指数和侧柏生长指标(苗高、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灌施一定量的木醋液,能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稀释倍数小于10倍时,灌施木醋液有利于增加
关键词:
木醋液 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 侧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丽 范丽 林启美 赵小蓉 李贵桐
为了研究木醋液对土壤微生物,尤其是镰孢菌及疫霉菌数量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向大棚土壤加入系列量木醋液,25℃下培养35 d。结果显示,在培养期间,各处理土壤pH值变化很小。除培养第7天外,木醋液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的影响,只有加入量达到3. 3 m L/kg,土壤pH值才显著降低了近0. 2个单位。培养初期加入木醋液的土壤矿质氮含量略有降低,降低量为15. 1~28. 2 mg/kg。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所有土壤矿质氮含量逐渐增加至相近的水平(324. 9~344. 8 mg/kg)。在35 d培养期间,加入不同体积木醋液的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与对照土壤仅在某些时间点有明显的差异,但在第14天时,1. 3,3. 3 m L/kg处理的土壤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分别比比对照土壤低31. 4%,34. 4%;在第21天时,0. 7,1. 3,3. 3 m L/kg处理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20. 2%,24. 8%,40. 6%,0. 3,0. 7,3. 3 m L/kg处理可培养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45. 9%,35. 5%,36. 6%。加入系列量木醋液的土壤,在培养过程中其镰孢菌和疫霉菌数量的变化很大,但与对照土壤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木醋液作为酸性液体,对土壤酸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土壤矿质氮、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镰孢菌和疫霉菌数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木醋液几乎没有杀灭镰孢菌和疫霉菌的作用,不适合用作土壤熏蒸剂,减轻土传病害的作用可能也很有限。
关键词:
木醋液 土壤 镰孢菌 疫霉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建辉 叶旭红 韩冰 李文 虞娜 范庆锋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目的】灌溉是设施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子。探究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稳定性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合理水分调控、促进设施土壤结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年膜下滴灌试验地为对象,供试作物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植模式为沟垄覆膜。设置了3个灌水控制下限,其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30及40 k Pa(分别记为D20、D30、D40),灌水控制上限均为6 k Pa。各小区以埋设深度30 cm的张力计指示土壤水分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洲鸿 刘勇 段树生
为研究施肥对侧柏苗木抗旱性的影响 ,采用不同氮素水平和施肥方法培育侧柏播种苗木 ,并且用所培育的苗木进行造林试验 ,研究养分对于侧柏苗木抗旱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量高氮水平能够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矿物质含量 ,改善苗木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气孔调节作用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指数施肥方法有利于苗木对养分的吸收 ,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使苗木体内的矿质元素增加 .秋季施肥不影响苗木木质化 ,却提高了苗木体内氮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关键词:
侧柏 氮素 施肥方法 抗逆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湘婷 王林 黄平 万宇轩 李建中 万贤崇
疏伐是一项重要的林业管理措施,其可以通过降低森林密度、减少树木对资源的竞争来提高树木的生长(Martín-Benito et al.,2010)。然而,在疏伐后的若干年内这种生长释放作用经常不能体现出来(Yang,1989;Youngblood,1991),而且疏伐带来微环境的突然改变还可能引起存留树木的生长停滞、甚至顶端坏死(Bladon et al.,2006;2007)。疏伐后
关键词:
光照 风吹 生长 形态建成 侧柏 栓皮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春 邢尚军 马海林 杜振宇 马丙尧
以侧柏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干旱(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对容器苗和裸根苗生长、营养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侧柏抗氧化酶活性(POD和SOD)、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逐渐增加。干旱胁迫下,同侧柏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减少了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干旱胁迫程度较轻时,侧柏容器苗和裸根苗的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差异不显著。而在重度干旱时,同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侧柏容器苗和裸根苗的相对含水量分别下降了10.43%和18.36%,相对电导率分别提高了28.87%和43.49%...
关键词:
侧柏 容器苗 裸根苗 干旱胁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张宏利 王明春 杨清娥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入不同物质组成的抗逆配方,对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和油松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逆配方对侧柏和油松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配方A13、A22、C3和C5在侧柏苗木成活率、生长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其他配方;配方B5在提高油松苗木成活率、生长量和地径等方面的作用普遍优于其他配方。初步说明上述配方可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关键词:
抗逆配方 油松 侧柏 生长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华芳 张建华 梁建生 尹伟伦
在土壤急性和缓慢干旱处理过程中,用液体闪烁计数器的单光子监测器测定了侧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 和大叶相思( Acacia auriculiformis) 根系超弱发光(UWL) 强度。结果表明,UWL 随土壤干旱持续时间延长、土壤含水量( SWC) 和根系含水量( RWC) 下降而减少,P< 0-001 。土壤缓慢干旱时,植株根系UWL 衰减较急性干旱时缓慢。UWL 与植株水势( Ψ) 在P< 0-1 水平上显著相关。给干旱土壤恢复正常浇水,SWC、Ψ和UWL 均有所恢复,但UWL 的恢复滞后于SWC 和Ψ。结论是根系UWL 作为反应树种抗旱性的生理指标比水势(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何春梅 游燕玲 黄毅斌
【目的】氮是南方黏瘦型中低产田重要的限制因子。研究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团聚体中氮素累积及有机氮组成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氮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黄泥田36年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4种处理耕层土壤,采用湿筛和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分析团聚体氮素累积与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配的变化。【结果】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7%—51.9%(P2 mm团聚体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24.7与20.0个百分点(P2 mm团聚体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含量分别较CK增加10.1%—36.3%与20.7%—100.5%,并相应提高两组分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NPKM与NPKS处理增加尤为明显。对于>2 mm团聚体,施肥处理酸解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7.2%—40.4%(P<0.05),以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酸解氨基酸态氮与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分别以NPKS与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0%与52.1%(P2 mm与0.25—2 mm团聚体的非酸解性氮及酸解铵态氮与相应粒级团聚体中的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2 mm团聚体非酸解性氮的累积。配施牛粪对提高>2 mm团聚体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含量与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最为明显,配合稻秸还田则对提高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及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最为明显。冗余分析表明,水稻氮吸收量受>2 mm与0.25—2 mm团聚体非酸解性氮组分影响较大,NPKM和NPKS处理水稻氮吸收量受土壤有机氮组分影响高于NPK与CK处理。【结论】长期施肥增加了黄泥田耕层土壤>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及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有机无机肥配施尤为明显。>2 mm团聚体中非酸解性氮、酸解性氮及酸解铵态氮含量与该团聚体中碱解氮含量以及水稻氮吸收量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有效氮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健 谭俊杰 林泽毅 林强 杨尚东 谭宏伟
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木醋液应用于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对青枯病菌和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稀释度的木醋液中,稀释600倍的木醋液浇灌不仅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的生长,而且有助于提高番茄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对照(CK)相比,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以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木醋液具有显著抑制番茄青枯病及枯萎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浇灌稀释木醋液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生长,改善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作用;其中,以稀释600倍(B)木醋液的改良效果最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法喜 段廷玉
AM真菌–植物共生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容易受到耕作和秸秆覆盖等农业措施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为对象,模拟田间小麦→苜蓿轮作系统,探究了土壤干扰/不干扰以及秸秆覆盖/不覆盖处理下不同AM真菌及其组合对蒺藜苜蓿生长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 AM真菌和蒺藜苜蓿的不同组合对土壤干扰和秸秆覆盖的响应存在差异性;2)土壤干扰会抑制AM真菌对蒺藜苜蓿的生长和磷吸收的促进作用,土壤干扰可影响AM真菌,进而影响蒺藜苜蓿;3)秸秆覆盖提高了蒺藜苜蓿生长和磷吸收;4) AM真菌总体上增加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干扰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因土壤团聚体颗粒直径大小而异。综上所述,在田间条件下,适宜的AM真菌、免耕以及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作物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潇杰 任志杰 李双静 田培培 卢素豪 马耕 王丽芳 马冬云 赵亚南 王晨阳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及300 kg·hm~(-2)(N3),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碳氮含量、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变化,并探寻长期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调控路径。【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呈现大团聚体(>0.25 mm)向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转化的趋势,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碳、氮含量在0—20cm土层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上升,20—4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N0相比,0—20 cm土层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1%—37.2%和19.4%—29.4%;20—40 cm土层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5.3%—32.2%和6.1%—29.3%。长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N0相比,施氮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提高31.6%—62.0%,微团聚体提高8.7%—61.2%,粉黏粒提高14.0%—81.7%。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2.6%—51.0%、25.7%—35.9%和3.2%—9.7%,且均以N3处理最高。在2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7.6%—35.2%、11.7%—24.0%和1.1%—12.9%,且均以N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产量。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188.1%、177.3%和173.2%。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施氮通过改变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结论】综上,长期合理施氮提高了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180 kg·hm~(-2)时最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庆梅 付增娟 张洪燕
用0.5、1.0、1.5、2.0 g.L-14种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分别对长白落叶松和侧柏种子浸种处理18、24 h,对照为始温45℃清水浸种24 h、恒温25℃培养21、28 d。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后,长白落叶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都有显著提高,以1.0 g.L-1壳聚糖浸种24 h效果最佳;侧柏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以2.0 g.L-1壳聚糖浸种24 h后效果最好。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侧柏 种子 萌发 壳聚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学博 樊剑波 周静
【目的】通过沼液还田试验,探明沼液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沼液合理应用及培肥旱地红壤肥力,提升土壤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红壤旱地2013—2014年沼液还田定位试验,按照不同沼液全氮还田比例设6个等氮量(N-P2O5-K2O量均为120-90-135 kg·hm-2,对照除外)处理:对照(不施肥,CK)、100%化学氮(NPK)、85%化学氮+15%沼液N(BS15)、70%化学氮+30%沼液N(BS30)、55%化学氮+45%沼液N(BS45)和100%沼液N(BS100),分析各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OM)、>0.25 mm机械稳定性(DR0.25)和水稳...
关键词:
红壤 沼液还田 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婷婷 汪景宽 李双异
施用有机肥可以改进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湿筛法分离团聚体,通过测定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析施肥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作引起了富碳的大团聚体减少,贫碳的微团聚体增多,自然土壤>250μm的团聚体显著高于施肥(OM和CK)处理,单位土壤团聚体的含量增加了约20%,而施肥处理微团聚体含量与自然土壤相比增加了约18%,微团聚体占绝对优势。(2)团聚体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微团聚体碳含量增加9~28g.kg-1。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有机肥(OM)增加了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数量,促进了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显...
关键词:
团聚体 团聚体碳 棕壤 施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