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7)
- 2023(11295)
- 2022(10176)
- 2021(9706)
- 2020(8264)
- 2019(19379)
- 2018(19414)
- 2017(37560)
- 2016(20562)
- 2015(23359)
- 2014(23484)
- 2013(23264)
- 2012(21209)
- 2011(19137)
- 2010(19695)
- 2009(18182)
- 2008(16551)
- 2007(14029)
- 2006(11939)
- 2005(10288)
- 学科
- 济(81083)
- 经济(81004)
- 管理(56411)
- 业(53311)
- 企(44833)
- 企业(44833)
- 方法(42085)
- 数学(37140)
- 数学方法(36457)
- 农(20449)
- 学(19854)
- 中国(18792)
- 财(17672)
- 地方(16982)
- 业经(16972)
- 理论(14882)
- 贸(14403)
- 贸易(14395)
- 易(13959)
- 农业(13661)
- 制(13477)
- 和(13394)
- 环境(12486)
- 技术(12322)
- 务(11607)
- 财务(11533)
- 财务管理(11514)
- 划(11331)
- 融(11295)
- 金融(11292)
- 机构
- 大学(290854)
- 学院(289983)
- 管理(117090)
- 济(108193)
- 经济(105578)
- 理学(102313)
- 理学院(101164)
- 管理学(98883)
- 管理学院(98393)
- 研究(95812)
- 中国(68551)
- 科学(64300)
- 京(62564)
- 农(49436)
- 所(48902)
- 业大(47522)
- 财(46694)
- 研究所(45168)
- 中心(43065)
- 江(40769)
- 北京(39690)
- 农业(38735)
- 财经(38380)
- 范(38301)
- 师范(37889)
- 院(35346)
- 经(34897)
- 州(33804)
- 技术(32431)
- 经济学(30966)
- 基金
- 项目(207500)
- 科学(161513)
- 基金(149190)
- 研究(146419)
- 家(131581)
- 国家(130553)
- 科学基金(111704)
- 社会(88632)
- 社会科(83939)
- 社会科学(83915)
- 省(81832)
- 基金项目(79631)
- 自然(76769)
- 自然科(74951)
- 自然科学(74933)
- 自然科学基金(73507)
- 划(69397)
- 教育(68075)
- 资助(63460)
- 编号(59825)
- 成果(47126)
- 重点(46696)
- 部(44531)
- 发(43152)
- 创(42579)
- 课题(41449)
- 科研(40312)
- 创新(39695)
- 计划(39162)
- 大学(38351)
- 期刊
- 济(113484)
- 经济(113484)
- 研究(79400)
- 中国(52616)
- 学报(50179)
- 科学(45895)
- 农(43581)
- 管理(41635)
- 大学(37401)
- 学学(35386)
- 财(33084)
- 教育(32780)
- 农业(30763)
- 技术(26487)
- 融(20246)
- 金融(20246)
- 业经(18704)
- 经济研究(17793)
- 财经(17259)
- 业(16621)
- 图书(15551)
- 科技(15307)
- 经(14583)
- 问题(14232)
- 技术经济(14090)
- 资源(14083)
- 理论(13810)
- 版(13762)
- 统计(13707)
- 林业(13576)
共检索到40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叶学敏
血皮槭(Acer griseum(Franch.)Pax),落叶乔木,中国特有濒危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血皮槭天然种群已十分稀少且呈片段化分布,正濒临灭绝,亟需得到保护。目前,对于濒危植物血皮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资源生长状况、天然更新、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SSR标记引物开发、天然种群遗传变异和谱系地理学研究等方面。本文通过种群生态学方法分析了血皮槭天然种群的动态和生存曲线,计算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参数、静态生命表和生存率曲线;并采用MaxEnt模型评价了血皮槭的潜在适生区,主导的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馨 马文旭 赵天田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华榛末次间冰期以来6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为准确,温度是影响华榛在6个不同时期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末次间冰期华榛的适生区总面积相比现代少9%左右,末次盛冰期变化不大,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总面积相对现代多4.4%,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适生区面积均增加。华榛不同时期的分布中心均位于湖北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分布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华榛在冰期时适生区面积呈收缩趋势,在全新世中期及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适生区面积呈扩张趋势。[结论]华榛在气候变化的情境下适生区分布区域不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分布中心有向高纬度方向迁移的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 张华雨 李宗峰 张世强 王国行 邓洪平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岛屿状"局部小种群;群落中共出现伴生植物75科156属182种,其中表征科为蔷薇科、百合科、菊科、樟科、山茱萸科;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群落的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均较高;崖柏群落林木层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4层,崖柏主要处在灌木层、乔木下层和乔木中层,乔木上层基本没有分布;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李干 高伟杰 黎宏琴
【目的】为明晰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8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各物种适生区变化趋势,分析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保护空缺(GAP)。【结果】MaxEnt优化预测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准确。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影响各拟单性木兰属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为气温和降水,其中主要影响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最适范围15 ~ 210 mm,同时还受海拔因素影响;影响光叶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因子为温度年较差,最适范围为9 ~ 26 ℃;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昼夜温差月均值,其适宜范围6 ~ 8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长主要受到最干季均温影响,适宜范围在7 ~ 14 ℃,同时还受土壤因素影响。2061—2080 年气候情景下,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缩减11% ~ 33%,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分别扩增15% ~ 28%,各树种迁移距离54 ~ 296 km。各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在保护空缺面积较大,基准期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均在6%和11%以下。【结论】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分布最易受到最干月降水量、温度年较差、昼夜温差月均值等因素影响。在基准期时,各拟单性木兰属乔木高适生区面积分布较为零散。未来随着气候变暖,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缩减29% ~ 51%;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扩增21% ~ 49%。未来自然保护区内各拟单性木兰的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波动在2%以内。建议在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等适生热度值高地区,增加自然保护区,以增强对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乔木的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朝运 张小平 张昱 李文良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m2或16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炎 李昆 廖声熙 崔永忠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滇中高原地区翠柏个体生长状况以及不同郁闭度翠柏纯林的种群结构、种内竞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翠柏植株胸高断面积与树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胸径和树高分别为31~40cm和19m左右时是其生长过程中较为明显的转折点,之前,树高生长占有明显的优势,随后,胸径增长迅速,树高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2)滇中地区翠柏天然林林地破碎化程度较高,径级结构的分布极不规律,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状;3)现有零星分布的翠柏纯林中,植株密度和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以致种群中单株平均竞争强度压力差异较大;同时,林下幼小植株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极为强烈,但随着胸径的增大,植株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翠柏 竞争 幼苗更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姜春前 刘世荣 郭泉水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单朵花的花期约为4~5d,整株开花可持续8~15d。花在上午盛开,下午花的多数萼片、花瓣呈半合拢状。在花开之前,花丝和花柱就已伸长,而且柱头高出花药2~3mm。花盛开时,花丝进一步伸长,与柱头近相等,内轮4~5个雄蕊花药先开裂,开裂方式为背向纵裂;花药紧围靠着雌蕊柱头,柱头有分泌物,可与花药粘在一起;外轮4~5个雄蕊花药至少晚一天开裂。花将谢时,花药全部...
关键词:
四合木 濒危植物 开花习性 传粉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世俊 何平 王瑞波 方兴
选取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种群的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率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各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其所处生境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各种群的平均种子质量与种群大小及土壤条件均无关,说明种群平均种子质量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影响的参数。小种群低萌发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近交衰退带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引起的,而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长期保护这些小种群,应将种群统计因素与种群遗传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增加种群中个体数目,扩大种群,提高种子萌发率,促...
关键词:
种子萌发 隔离种群 濒危植物 缙云卫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朝运 郭卫东 刘鹏
该文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 9个七子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从 70多个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 2 7个引物进行扩增 ,共检测到 2 6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6 3个 ,多态位点比率 6 0 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约为 10条 .应用Jaccard公式计算 9个种群的相似性 ,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组间连接法作出 9个种群遗传分化的树系图 .结果显示 9个种群分为 3个分支 :北山、植物园、大盘山和东白山种群组成一个分支 ;天台山和括苍山种群组成第二个分支 ;四明山种群单独一个分支 .同时基于表型数据矩阵的PCA分析也支持上述的聚类结果 .分析认为 9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
关键词:
林分因子 群落特征 生境特征 更新 藤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西 郭秋菊 姚兰 艾训儒 朱江 黄阳祥 薛卫星 李玮宜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鹅掌楸种群的天然更新、稳定与演替机制,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对湖北鹤峰鹅掌楸天然种群进行调查。【方法】通过建立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描绘种群结构特征,利用种群数量动态量化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扩散系数判断物种在不同龄级的集聚与分散状态,分析鹅掌楸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及分布格局。【结果】1)种群Ⅰ~Ⅵ中小龄级个体占比88.4%,Ⅴ~Ⅶ大龄个体占比33.61%,Ⅶ~Ⅹ老龄个体占比11.62%,总体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高度在第Ⅴ级(20~25 m)个体数量最多,总体呈单峰型;2)种群死亡率单调上升,在第Ⅷ龄级达最大值(qx=75%),期望值在第Ⅰ龄级最高(ex=4.43),随后逐渐降低,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动态指数显示种群为增长型,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敏感性。整个种群呈现前期缺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成活率差是导致其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3)种群在不同径级均为集聚分布,聚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鹅掌楸天然种群中中小龄级个体数量相对较多,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发展良好,但幼龄与老龄个体严重缺乏,因此,提高种子萌发率与幼苗存活率是促进种群恢复更新的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世彤 江明喜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库区的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展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研究,是科学地指导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现状、生理生态、致濒因素、繁殖技术、迁地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并基于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文娟 江泽平 刘建锋 郭泉水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1]。该植物目前多见于重庆城口县和开县交界的石灰岩山地,喜光,生长缓慢,耐瘠薄。目前有关崖柏的研究有遗传多样性[2-3]、群落生态学[4]、无性繁殖[5]和低温适应机制[6]等,但是崖柏光合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光环境响应方面的
关键词:
崖柏 光环境 光合作用 日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The density effec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suga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density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i.e. N =exp( a ln 2S+b ln S+c) , where N and S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basal area of ...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密度 密度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