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8)
- 2023(3410)
- 2022(2903)
- 2021(2687)
- 2020(2646)
- 2019(5966)
- 2018(5944)
- 2017(10599)
- 2016(6647)
- 2015(7485)
- 2014(7518)
- 2013(7511)
- 2012(7269)
- 2011(6579)
- 2010(7179)
- 2009(7026)
- 2008(5756)
- 2007(4892)
- 2006(4120)
- 2005(3671)
- 学科
- 济(23449)
- 经济(23436)
- 方法(14880)
- 管理(14551)
- 数学(13756)
- 业(13650)
- 数学方法(13408)
- 企(11157)
- 企业(11157)
- 学(8918)
- 农(5110)
- 中国(5085)
- 财(4551)
- 理论(4154)
- 贸(3976)
- 贸易(3972)
- 融(3960)
- 金融(3958)
- 易(3854)
- 和(3831)
- 业经(3674)
- 环境(3666)
- 地方(3515)
- 农业(3384)
- 银(3314)
- 银行(3256)
- 制(3200)
- 划(3113)
- 行(3100)
- 技术(3099)
- 机构
- 学院(94628)
- 大学(94418)
- 研究(37726)
- 管理(30928)
- 济(30311)
- 科学(30291)
- 经济(29560)
- 农(28033)
- 理学(26934)
- 理学院(26516)
- 中国(26447)
- 管理学(25294)
- 管理学院(25168)
- 所(22879)
- 业大(22811)
- 农业(22449)
- 京(21536)
- 研究所(21509)
- 中心(16269)
- 室(15008)
- 省(14684)
- 江(14622)
- 农业大学(14569)
- 实验(14041)
- 院(13927)
- 北京(13753)
- 技术(13633)
- 实验室(13507)
- 重点(12814)
- 科学院(12645)
- 基金
- 项目(71061)
- 科学(52993)
- 基金(49839)
- 家(48146)
- 国家(47816)
- 研究(41708)
- 科学基金(38172)
- 自然(29772)
- 省(29659)
- 自然科(29051)
- 自然科学(29043)
- 自然科学基金(28482)
- 划(25903)
- 基金项目(25743)
- 社会(22429)
- 资助(22396)
- 社会科(21142)
- 社会科学(21137)
- 教育(20036)
- 计划(18044)
- 科技(17452)
- 重点(17344)
- 编号(15280)
- 科研(14939)
- 发(14812)
- 创(14125)
- 部(14022)
- 专项(13501)
- 创新(13329)
- 课题(12344)
共检索到13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珊 甘小洪 憨宏艳 许宁 侯正扬 陈杨 邓晓娟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欢 王东 段帆 李珊 甘小洪
[目的]为了更好地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资源库,本文以161个水青树种质为试材,利用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数据,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方法]首先,采用欧氏距离和瓦尔德法对所有个体进行逐步聚类;然后,设定10个取样比例(10%、15%、20%、25%、30%、35%、40%、45%、50%、55%),分别用随机取样策略、偏离度取样策略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筛选出与之对应的核心种质资源库。将这3种不同取样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资源库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适种质资源。[结果](1)三种取样策略中,位点优先取样法明显提高了其种质资源库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且45%是最适合构建水青树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比例;(2)对种质资源核心库不同数量性状进行t检验,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以上。[结论]在欧氏距离结合瓦尔德法聚类条件下,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是构建水青树种质资源核心库的最佳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左丝雨 乌云塔娜 朱绪春 杜笑林
长柄扁桃Amygdalus pcdunculata是适合沙区和荒山荒地栽培的濒危生态经济林树种,为了对目前国内长柄扁桃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对蒙陕交界7个长柄扁桃天然居群的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62个野生长柄扁桃个体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变异规律、叶长变异程度及类型、叶宽变异程度及类型、叶长宽比变异程度及类型及叶柄长变异程度、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长柄扁桃叶片长宽比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0.36,其次是叶宽、叶柄长、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24、0.22;野生长柄扁桃按照叶长范围0.94~4.52 mm,可分为LⅠ~LⅨ共9个类型;叶宽分布范围在0.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敬元 熊丹 梁宏伟 王玉兵 廖明尧 陈发菊
以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14株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材料,提取其叶片基因组DNA,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RAPD反应条件中的各个因子,包括模板DNA质量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DNA聚合酶浓度和Mg2+浓度。结果表明,香果树基因组DNA在以下条件有较好的扩增效果:25μL体系中,Taq酶1.33×10-3kat.L-1;随机引物0.5μmol.L-1;Mg2+2.6 mmol.L-1;dNTP 220μmol.L-1;DNA模板4.40 mg.L-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星 杨琳懿 唐军荣 李启少 李建运 宋钰
【目的】为了解新樟属树种间叶片性状的多样性差异,提高新樟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方法】采集了新樟属植物7个种10个样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外部形态、表皮、叶脉以及横切面等性状的定性和定量分研究,对其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16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9对性状达到显著水平(P <0.05),叶片表型性状间关联性强。进一步进行叶片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可将20个叶片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89%,说明新樟树种叶片关联性状的进化方向存在差异。而后对10个新樟属植物个体的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新樟树种的叶片性状聚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分别为新樟、6068新樟、沧江新樟、7683新樟、大果滇新樟、海南新樟、滇新樟、7751滇新樟;第二类群为川鄂新樟;第三类群为文山新樟,同时发现叶脉密度和气孔数目是区分不同类群的重要性状。【结论】新樟属树种叶片表型性状多样程度较高,叶片性状之间存在关联进化,可初步将10个新樟属植物分成3大类群,研究结果为新樟属进一步确定种间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旭 杨志玲 雷虓 陈慧 麦静
凹叶厚朴为我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其较高的药用价值,野生资源遭到无节制的盗砍,造成种群数的衰退和群落残败。调查浙江省遂昌县桂洋林场不同群落野生凹叶厚朴的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群大小级为不典型的"J"型,种群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凹叶厚朴以萌生更新为主,随着群落郁闭度的增加,萌生苗的比例增高,但不同群落平均萌枝数量、平均胸径及株高无显著差异。实生苗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植株呈现变矮、变细的趋势;凹叶厚朴实生和萌生苗在不同群落中年龄结构差异均极大,针阔叶混交林中更新良好,针叶林大量高龄幼苗生长缓慢,且植株不易进入上层空间,常绿阔叶林中存在严重的更新不良现象;各群落中,更新幼苗株高和胸径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泉 王定江
以异形玉叶金花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组合的激素组合及外源物对异形玉叶金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6-BA 0.2 Mg/L+2,4-D 1.5 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5 g/L椰乳,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4 MS+0.5Mg/L NAA+0.2 Mg/L IBA。
关键词:
异形玉叶金花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朝运 张小平 张昱 李文良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m2或16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繇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半球上一个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孑遗植物。3a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8种,隶属19科26属。其中菌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3科20属21种。通过分析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保护现状及致危原因,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表4参1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兰英 王永清 张丽 胡泽明
选择44个在杜鹃分类中的重要性状用SPSS10.0进行分析,其中二元性状18个、多元性状13个、数量性状13个。Q聚类采用平均欧氏距离平方系数,R聚类采用相关系数距离,聚类方法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Q聚类结果将46种杜鹃花属植物分为特征明显的2大类群,即有鳞类杜鹃和无鳞的常绿类杜鹃,在2大类群下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吻合,但美容杜鹃和汶川星毛杜鹃的亚组归属值得商榷。R聚类结果表明性状被分为明显不同的组,鳞片出现部位、花器构造、外部器官尺寸等性状群内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0.39%,表明杜鹃分类中存在重要性状,主要是有无鳞片、有无腺体和毛被以及叶、花、果...
关键词:
杜鹃花属 数量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利利 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目的]结合分子数据确定印楝属内3个种及云南省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变异类型的遗传背景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印楝、泰楝、菲楝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变异类型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小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9 21.50 cm2,变异系数为51.70%,其次为种子宽与小叶对数,二者变异幅度分别为0.47 0.95 cm和7.00 12.33,变异系数分别为30.34%和30.31%;主成分分析显示,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小叶基部偏斜程度、小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韩海荣 康峰峰 马钦彦
为了研究辽东栎天然种群在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表型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在该地区内共抽取了5个辽东栎天然种群,分别测了叶片及顶芽共24项形态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种群间共有5个性状指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一方面来自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环境因素.经研究得出,辽东栎表型性状受坡向、坡度、种群内树木平均胸径、种群密度等间接生态因子的影响.种群内变异是辽东栎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表型分化系数(Vst)为13.31%,分化程度低,但部分性状也有了较大的分化,如最底部锯齿宽(25.99%)、中间顶芽宽(25.23%)等.在种群...
关键词:
辽东栎 天然种群 叶片 顶芽 表型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福 何中声 洪伟 郑世群 王兆杰
对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生物学特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特征、遗传多样性、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旅游评价等研究进行综述,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是介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一种常绿阔叶林过渡类型,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复杂。格氏栲种群过熟、物种竞争和人为干扰等均对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格氏栲林已处于衰退之中,中龄种群个体较少,格氏栲野外种子萌发困难与幼苗生长缓慢。格氏栲林缘有米槠、木荷和马尾松自然演替趋势,需对格氏栲幼苗与幼树保护,促进格氏栲种群更新,维持格氏栲种群年龄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格氏栲天然林的碳库储量、养分库储量、土壤呼吸速率、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
关键词:
格氏栲 濒危植物 生态学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