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1)
2023(11539)
2022(10264)
2021(9596)
2020(8183)
2019(18941)
2018(18824)
2017(35736)
2016(19828)
2015(22350)
2014(22212)
2013(22243)
2012(20562)
2011(18478)
2010(18768)
2009(17465)
2008(15958)
2007(13661)
2006(11910)
2005(10251)
作者
(61183)
(50562)
(50277)
(47606)
(32213)
(24477)
(22849)
(19997)
(19497)
(18130)
(17359)
(17102)
(16284)
(16104)
(15844)
(15613)
(15410)
(15204)
(14506)
(14385)
(12948)
(12456)
(12419)
(11584)
(11496)
(11347)
(11296)
(11089)
(10382)
(10164)
学科
(75538)
经济(75447)
管理(54123)
(51197)
(43051)
企业(43051)
方法(36469)
数学(31435)
数学方法(31022)
(21028)
(19628)
中国(19199)
(17910)
业经(16836)
地方(15882)
理论(13594)
农业(13343)
(13313)
贸易(13305)
(13062)
(12940)
(12846)
环境(11995)
技术(11733)
(11360)
财务(11298)
财务管理(11278)
(10942)
金融(10938)
企业财务(10706)
机构
大学(283428)
学院(279930)
管理(108643)
(102571)
经济(100149)
研究(98912)
理学(94732)
理学院(93584)
管理学(91616)
管理学院(91157)
中国(69983)
科学(67564)
(61828)
(54820)
(52294)
业大(49279)
研究所(48331)
(45298)
农业(43553)
中心(43111)
(40156)
北京(39130)
(37215)
财经(36780)
师范(36723)
(36273)
(33566)
(32868)
技术(31940)
(30768)
基金
项目(201076)
科学(154809)
基金(143709)
研究(139618)
(129019)
国家(127968)
科学基金(107288)
社会(83793)
(79718)
社会科(79087)
社会科学(79061)
基金项目(76935)
自然(74104)
自然科(72315)
自然科学(72288)
自然科学基金(70977)
(68006)
教育(63808)
资助(60176)
编号(55905)
重点(45876)
成果(45110)
(42787)
(42552)
(41369)
计划(39776)
课题(39515)
科研(39465)
创新(38579)
大学(36543)
期刊
(110096)
经济(110096)
研究(78565)
学报(56103)
中国(52381)
(49060)
科学(48637)
大学(40871)
管理(39615)
学学(38730)
农业(34135)
(32545)
教育(31168)
技术(23444)
(20158)
金融(20158)
(18207)
业经(17727)
财经(17181)
经济研究(17180)
业大(15661)
图书(15641)
科技(15550)
林业(14669)
(14637)
(14549)
问题(14031)
理论(13511)
技术经济(12812)
资源(12749)
共检索到400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庆  郭泉水  刘世荣  姜春前  郝玉光  
研究了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 ,果实空间分布、果实数量、果实重量、结籽率、花果转移率随年龄和生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为 4a。果实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上部 >中部 >下部 ,上、中部显著高于下部。平均单株果实的数量分布随年龄变化曲线呈山峰型。在 4~ 1 8a范围内 ,随着年龄增大 ,结实量增加 ,到 1 8a以后 ,随着年龄增加 ,结实量逐渐减少 ,1 3~ 2 7a为结实高峰期。果实重量随年龄变化趋势与果实数量随年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自然状态下 ,四合木结籽率为 1 2 6%~ 2 80 % ,花果转移率为 5 4 3 9%~ 71 43 % ,结籽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姜春前  刘世荣  郭泉水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单朵花的花期约为4~5d,整株开花可持续8~15d。花在上午盛开,下午花的多数萼片、花瓣呈半合拢状。在花开之前,花丝和花柱就已伸长,而且柱头高出花药2~3mm。花盛开时,花丝进一步伸长,与柱头近相等,内轮4~5个雄蕊花药先开裂,开裂方式为背向纵裂;花药紧围靠着雌蕊柱头,柱头有分泌物,可与花药粘在一起;外轮4~5个雄蕊花药至少晚一天开裂。花将谢时,花药全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江红  王永秀  成舜  宝力高  
以1977年MSS及1990年、2000年、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与GIS技术,选择若干相关指标,在系统分析四合木生境景观构成动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文驱动因子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四合木生境景观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而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扩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展明显,这与研究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及其生境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外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晓慧  殷东生  沈海龙  张军保  张鹏  
风箱果的自然更新能力差,处于濒危状态.该文重点研究了果实出种量及不同母树间种子的重量分异、品质特征和吸水过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由于有性生殖的限制导致其濒危.结果表明,风箱果结实率很低,含1~2粒种子的果实比例最大,占全部果实的64·47%,平均每个果实中有2·98粒种子.不同母树种子重量分异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为1·38g,平均含水量为10·33%,生活力达到87·78%;种子吸水过程有3个明显的阶段:0~6h是急剧吸水的阶段,6~10h吸水基本停滞,10~24h种子重量不再增加;种子的萌发实验表明:不同植株间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平均发芽率为21·44%,但播种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郎学东  张炜银  罗建  汪书丽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彬  蔡传涛  
就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条件对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 Pers.Lesch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箭毒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5℃,40℃高温是箭毒木种子的致死温度;周期性光照不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但全黑暗条件可以促进胚芽的生长;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70%,最佳含水量为40%;在室内自然摊放条件下,12周后发芽率减半,约18周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箭毒木对热带干性季节性雨林生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濒危现状主要是由于滥砍乱伐和森林被破坏造成.由于箭毒木种子具有顽拗性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进行保护,以就地保护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范繁荣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5个天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桂木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的多态位点频率为81.08%,平均Shannon指数为0.2319,Nei指数为0.1660,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378,基因流(Nm)为0.1251。说明白桂木种群间的基因流受限严重,其遗传变异有73.78%存在于种群间,只有26.22%发生于种群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鹏  廖声熙  崔凯  张春华  刘方炎  
濒危植物翠柏为柏科高大珍贵用材树种,通过对翠柏主要分布区墨江、昌宁翠柏植株树干解析,研究了两地翠柏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翠柏在20年前生长缓慢,20—60年进入快速生长期,70年以后达到数量成熟,材积生长量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2)翠柏幼苗期具有耐荫性和长大后有喜光特性,墨江地区翠柏生长好于昌宁地区,其生长表现与两地自然条件相符合;(3)针对翠柏特点,提出幼苗时搭建荫棚,幼树时期进行疏伐,数量成熟时期进行间伐或疏伐等促进生长经营措施,为翠柏资源培育与保护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丽娟  顾地周  秦莉  何雪梅  
The tender stem of Rosa rugosa was used as explant and it suitable medium compositions were screened through 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ssue culture of Rosa rugosa required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in different phases.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a were as fo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臧润国  刘世荣  郭泉水  
研究了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 ,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四合木种群株数随径级、高度级的变化呈“山峰型”,植株数随冠幅级变化成倒“J”型。现实的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呈“凸”型。四合木种群的死亡率 qx、致死力 k X 随龄级增大而增高 ,存活率 lx 随龄级增大而降低。其存活曲线接近于 Deevey 型。利用L eslie矩阵定量模拟种群动态 ,发现在受外界干扰很小条件下 ,该种群具有波动特点 ,各龄级的个体数变化趋势不同 ,种群由衰退型向增长型过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春会  罗梦  马玉华  马小卫  
对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的分布、植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学特性、化学及药理学特性、生 物细胞学特性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并对我国北部发展长柄扁桃的意义及值 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艳莉  阎洪  郭泉水  王祥福  巴哈尔古丽  
2005年对野生的杏黄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并于2006年4月用典型抽样法对杏黄兜兰的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杏黄兜兰天然分布集中在怒江流域,垂直分布范围超过现有资料记载的海拔2100 m。杏黄兜兰分布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在以石灰岩为基质发育的土壤上,杏黄兜兰丛生于高山栎-杜鹃次生灌木群落内腐殖质丰富的林下,杏黄兜兰易栽培成活。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的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存在随着遮荫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不遮荫和单层遮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随着N肥中的含N量增加而增加;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对杏黄兜兰的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影响不大,但不同遮荫强度对杏黄兜兰叶片的厚度有较大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英  田旗  彭红玲  胡永红  
对舟山群岛2种濒危植物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和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的天然生境和迁地保护区生境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种植物所处群落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普陀樟原生境土层较厚、有机质较丰富,呈酸性;舟山新木姜子原生境土壤土层较薄,肥力较强,呈酸性。迁地保护区群落具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点。迁地保护区土壤呈酸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呈中等程度。对原生境和迁地保护区重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气候条件、群落特征还是土壤理化性质上,2种生境都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本着尽可能保持种群多样性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国海  潘扬  覃国乐  谭卫宁  鲁长虎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