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
2023(10)
2022(13)
2021(11)
2020(4)
2019(27)
2018(12)
2017(25)
2016(11)
2015(12)
2014(11)
2013(18)
2012(13)
2011(15)
2010(11)
2009(14)
2008(11)
2007(5)
2006(11)
2005(22)
作者
(44)
(34)
(25)
(21)
(16)
(13)
(13)
(13)
(12)
(12)
(12)
(12)
(12)
(11)
(11)
(10)
(10)
(10)
(10)
(10)
(9)
(9)
(9)
(9)
(9)
(8)
(8)
(8)
(8)
(8)
学科
(116)
(107)
农业(73)
(73)
经济(73)
收入(56)
分配(51)
(47)
企业(47)
管理(46)
(43)
(42)
税收(42)
技术(34)
市场(29)
产品(28)
产品价格(28)
价格(28)
农产(28)
农产品(28)
技术管理(28)
(26)
业经(23)
联合(23)
合体(22)
方法(22)
经济联合(22)
经济联合体(22)
联合体(22)
数学(21)
机构
大学(209)
学院(197)
(117)
经济(117)
(98)
管理(84)
理学(81)
理学院(81)
管理学(78)
管理学院(78)
研究(74)
农业(72)
中国(59)
业大(58)
(52)
金融(52)
公司(48)
(48)
农业大学(47)
外汇(45)
中汇(43)
(43)
咨询(43)
(43)
经济学(42)
财经(42)
(41)
经济学院(39)
科学(38)
经济管理(37)
基金
项目(149)
研究(128)
基金(125)
科学(116)
国家(103)
(103)
科学基金(85)
社会(76)
社会科(72)
社会科学(72)
(66)
基金项目(62)
编号(59)
(54)
创新(51)
成果(50)
(48)
(48)
(48)
自然(46)
(45)
资助(43)
国家社会(41)
自然科(41)
自然科学(41)
自然科学基金(41)
(40)
农业(37)
教育(37)
中国(35)
期刊
(126)
经济(126)
(87)
(71)
金融(71)
上海(55)
研究(51)
农业(44)
中国(43)
农村(40)
(40)
农村经济(33)
价格(31)
(29)
业经(28)
理论(28)
实践(27)
(27)
管理(26)
(21)
世界(20)
(20)
农业经济(20)
学报(18)
问题(18)
经济问题(17)
中国农村(16)
大学(16)
学学(16)
科学(16)
共检索到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战勇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粮食生产力,发展农业经济,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的农业政策,其中的亮点之—是提高粮食保护价格,把补贴给国有粮食流通经营企业的钱以价格的形式直接补贴给粮食生产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学峰  
本文从研究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粮价的波动出发,深入探讨了国内粮价独立于国际粮价的趋势和原因,并分析了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益有限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祖梅  
对于自2002年9月以来逐渐上涨的粮价,给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性,有人提出了置疑。有人认为,价格变化是产销变化的必然结果,虽然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粮食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在粮食供需机制下,粮食价格必然会下调而趋于平衡。也有人认为粮食的涨价会导致农产品生产要素的涨价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最后只会导致全面的价格上升,出现通货膨胀,结果是粮价上涨带来的福利收益增量随着生产要素、流通渠道费用等的上升而逐渐抵消。笔者认为粮价上涨时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绝非如此表面。从下面几个角度予以说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方志红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粮价涨跌影响着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影响农民的收益、粮企的利润,还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南2001年至2011年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和CPI等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粮食价格的走势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粮食价格与农民收入、CPI的计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调控粮食价格、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匡晓卫  王建国  曾永健  
由于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时有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吉安市物价局按照"调研论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步骤积极稳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强化了稳定农副产品市场手段,有效安定了民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志恒  
2011年12月15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广东省常委、常务副省长肖志恒作了题为"以全面推进‘三项建设’为抓手,构建稳价惠民长效机制"的大会发言,对进一步完善稳价安民机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刊现予以发表,以供读者参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持续走高的趋势,导致经济体存在从结构性物价上涨走向普遍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2.3%,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贡献度接近84%。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绥化市物价局立足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价调基金稳价惠民"双联工程"建设。其基本内容是运用价调基金予以补贴扶持建立价格惠民商店,逐步扩大其覆盖面,在全市范围内联网,实现网络化格局;通过价格惠民商店、平价商店等在调控价格、补贴救助上统一行动、集中投放,在全市范围内联动,实现规模化效应,即实现价调基金的联网联动。一、价调基金双联工程的具体内容1.价格惠民商店建设联网。在绥化市级及各县(市)价格惠民商店、平价商店建设实行"一专多托"的模式。"一专",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卉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对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企业样本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降低股价非同步性,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且该作用对于小规模企业、所在地的传统金融禀赋基础较好和传统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企业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通过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信息透明度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以未来盈余反应系数衡量股价信息含量和采取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基于此,应继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推动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协同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数字金融的潜在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亮  陈德慧  余国新  
[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新的方向。[方法]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结果]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粮食体系韧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主销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次之。[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数字技术,因地制宜发挥各产区优势,并加强地区间的相互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光强  王焕  
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区域竞争性视角,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位一体分析框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首先通过激活主产区农业竞争性要素市场,提高主产区农业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主产区农业差异化竞争与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效应;其次,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直接作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业产业的现代演进,推动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主产区农业的广深化与绿色化功能,是新时期加速推动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自愿  周翼强  章砚  
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助推着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存在着微观层面企业创新迎合和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质量不高的窘境,这令我们反思政府科技政策的执行力及对企业创新的引导性是否受到企业逆向选择行为因素的"牵绊"。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012-2017年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借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外生条件对创新迎合倾向的存在性进行判定,采用PSM-DID方法检验创新迎合倾向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政策的竞争与普惠视角,分别探究创新迎合背景之下,政府财政补助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以及创新迎合倾向对这两类政策的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创新迎合倾向,且会显著降低企业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水平;(2)两类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均表现为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前者效果更明显;(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容易受到企业创新迎合倾向的约束,而政府财政补助不易受到创新迎合倾向的约束。本文的研究为微观主体创新迎合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创新激励政策、实现我国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海岚   康思  
基于中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4—202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文旅消费潜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激发了家庭文旅消费潜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消费效应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对文旅消费潜力的激发作用尚不显著;(2)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激发文旅消费,且夜间经济已成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动能;(3)数字普惠金融对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居民认知能力差异。据此建议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欠发达地区的纵深推广、加快发展型与享乐型消费市场的建设以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能,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深入挖掘数字普惠金融对文旅消费的提振作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全体农户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完全成本或种植收入的保险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向华  曹复明  倪冰  
为及时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集中居住点安置房的价格和有关收费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价费政策提供依据,近期我们选择了苏州、南通、泰州、盐城四个市11个县、市(区)的19个拆迁安置点、集中统建点、规划自建点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建房的价费及有关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