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4)
- 2023(8773)
- 2022(7283)
- 2021(7101)
- 2020(5929)
- 2019(13418)
- 2018(13215)
- 2017(24359)
- 2016(12757)
- 2015(14663)
- 2014(13772)
- 2013(13341)
- 2012(12459)
- 2011(11276)
- 2010(11221)
- 2009(10369)
- 2008(10203)
- 2007(8937)
- 2006(7699)
- 2005(6926)
- 学科
- 济(48228)
- 经济(48181)
- 管理(38234)
- 业(37756)
- 企(33189)
- 企业(33189)
- 方法(20136)
- 中国(18463)
- 数学(16481)
- 数学方法(16359)
- 技术(16081)
- 农(12798)
- 业经(12395)
- 贸(12312)
- 贸易(12299)
- 易(12095)
- 技术管理(12082)
- 财(10404)
- 制(10093)
- 学(9248)
- 理论(9241)
- 银(9040)
- 银行(9019)
- 行(8794)
- 农业(8165)
- 融(8072)
- 金融(8070)
- 和(7972)
- 策(7873)
- 划(7811)
- 机构
- 大学(176736)
- 学院(176241)
- 济(78088)
- 经济(76826)
- 管理(66527)
- 研究(63886)
- 理学(57178)
- 理学院(56521)
- 管理学(55839)
- 管理学院(55494)
- 中国(49204)
- 京(37669)
- 科学(37055)
- 财(33430)
- 所(31393)
- 研究所(28763)
- 中心(28194)
- 农(27354)
- 财经(26830)
- 江(25047)
- 经济学(25045)
- 经(24756)
- 北京(24138)
- 业大(23670)
- 范(22732)
- 院(22534)
- 师范(22466)
- 经济学院(22441)
- 农业(21752)
- 财经大学(20137)
- 基金
- 项目(118673)
- 科学(95539)
- 研究(88635)
- 基金(87679)
- 家(77115)
- 国家(76497)
- 科学基金(65744)
- 社会(58242)
- 社会科(55361)
- 社会科学(55347)
- 基金项目(45728)
- 省(45654)
- 教育(41035)
- 自然(40883)
- 自然科(40115)
- 自然科学(40106)
- 自然科学基金(39476)
- 划(38911)
- 资助(34318)
- 编号(33741)
- 创(31605)
- 创新(28558)
- 成果(27993)
- 重点(27311)
- 部(27047)
- 发(26457)
- 国家社会(25207)
- 课题(24682)
- 中国(23723)
- 教育部(23599)
共检索到268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建成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粘合剂、催化剂、润滑剂,更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化保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有助于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更有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泽宇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今天依旧焕发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国式现代化源自于中华大地,要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就要明确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根与魂。同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传统文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国庆 王紫依
<正>随着这建立我国自主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开展新时代营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文化自信增强,“国潮”作为一种新兴消费现象已成为引领市场潮流的焦点。自2011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国潮”相关搜索量已增长逾五倍,中国顶尖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也随之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国潮消费主体主要由90后与00后人群构成。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认同,这使他们更易接纳“国潮”品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范成 张晓光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文道德素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在万众创新的今日,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地方。文章着重探讨的是如何加强探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创新人才的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以及这将对推动我国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起到的贡献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人才培养 当代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春玲
<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播及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场所。进入新时代,随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职能、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与定位》一书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国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日前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陈部长指出:"中国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行为方式怎么调整,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阐述。在这个方面发生问题,我们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段言简意赅的话语,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说得生动形象而又语重心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九龙 贺秉花 尹莉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大庆 魏大鹏
在感性质量创新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基因与工业化扩张因素,为创造感性价值需以实证和解释的方法界定感性需求的范围和趋势,形成质量的感性概念,为此,构建了再现传统文化特征的感性向心力模型,提炼出感性元素,表明了文化基因与感性质量的关系是存在着自由与理性的相互作用,感性质量的本质是满足需求的价值判断的伦理与道德标准,说明了在市场约束环境中感性质量是创造世界品牌与质量等级的一种力量。
关键词:
感性价值 文化基因 质量突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静
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体现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中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注重实干、艰苦奋斗、勤勉朴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意义,并从强化认识、优化方法、营造氛围、网络育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践创新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张岂之①一、教育功能问题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以“人”为中心,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塑造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仁人”——圣贤。中国第一位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文献《诗》、《书》、《礼》、《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在管理工作中,文化会影响管理者的价值判断、战略目标与执行策略、方式,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路径。本文提出中文语境下“管理”的定义、逻辑与框架,旨在推动传统管理智慧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江
中国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有着伴之而生的历史,在建设和谐文化中更负有重任。高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并致力于培养可引导和谐文化建设的教员和学生。作为一名高校教员,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和谐文化 高等院校 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迟会礼 吕长芳 陈福刚 张忠立
本文对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根据高职德育工作的要求以及高职学生的德育需求,将高职德育工作目标归纳梳理,针对高职德育的重点内容,就如何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分别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德育 全面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意识形态、增强思想引领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重要路径,在内容选择和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也需考察和顺应中国当下的具体国情,更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质和凝聚作用。既要紧跟现代时事发展,又要不忘过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共通,加大创新学习力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 继承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究——以“图书馆+书院”模式为例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范式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应用——评《思政课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逻辑、价值与实现路径——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创新与应用——评《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
温故而“智”新: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中小学教材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效融合——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