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8)
2023(9473)
2022(7844)
2021(6970)
2020(5482)
2019(12375)
2018(12352)
2017(23949)
2016(12857)
2015(14439)
2014(14249)
2013(14398)
2012(14011)
2011(12874)
2010(13284)
2009(12400)
2008(12220)
2007(11328)
2006(10463)
2005(9816)
作者
(38349)
(31716)
(31689)
(29638)
(20064)
(14931)
(14162)
(12266)
(11962)
(11419)
(10849)
(10515)
(10259)
(10157)
(9759)
(9721)
(9446)
(9223)
(9221)
(9076)
(8141)
(7867)
(7606)
(7257)
(7226)
(7211)
(7129)
(7021)
(6363)
(6347)
学科
(61919)
经济(61868)
管理(42527)
(39161)
(30653)
企业(30653)
中国(22857)
地方(18748)
方法(18657)
(17685)
数学(16006)
数学方法(15913)
技术(15567)
环境(15111)
业经(15038)
(13626)
银行(13604)
(13435)
(13311)
(12673)
(12587)
金融(12587)
农业(11688)
(11665)
贸易(11649)
(11469)
(11335)
(11254)
技术管理(10893)
地方经济(10710)
机构
学院(191854)
大学(189541)
(85488)
经济(83749)
管理(71677)
研究(69471)
理学(59673)
理学院(58998)
管理学(58292)
管理学院(57913)
中国(55313)
(41306)
(41232)
科学(39357)
(35207)
财经(31316)
研究所(31104)
中心(31030)
(30409)
(29251)
(28186)
北京(27192)
经济学(26307)
(25814)
师范(25582)
(25060)
(25012)
业大(24691)
经济学院(23641)
财经大学(22919)
基金
项目(115011)
科学(91132)
研究(88776)
基金(81380)
(69687)
国家(69065)
科学基金(58862)
社会(57237)
社会科(54435)
社会科学(54425)
(46772)
基金项目(42604)
教育(39144)
(38535)
编号(35881)
自然(34671)
自然科(33806)
自然科学(33798)
自然科学基金(33165)
资助(32151)
(32009)
成果(29844)
(26812)
发展(26463)
课题(26251)
重点(26029)
(25980)
创新(25377)
(25079)
国家社会(23434)
期刊
(104843)
经济(104843)
研究(65313)
中国(44329)
管理(30179)
(29324)
(28274)
(25032)
金融(25032)
科学(24963)
学报(24448)
教育(23067)
农业(19347)
大学(19158)
业经(19091)
学学(17805)
技术(17512)
经济研究(17110)
财经(15517)
问题(14099)
(13436)
(11471)
技术经济(10789)
商业(10772)
科技(10199)
(10039)
国际(10014)
理论(9694)
现代(9437)
(9236)
共检索到313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睿  范程程  
我国碳市场起源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体系,在CDM体系结束后,我国在8个省市开展了碳市场试点,随后开展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从交易产品来看,我国碳市场分为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对应的产品分别是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随着碳市场的发展,其暴露出的问题和解决思路逐渐清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丽雯  周海涛  
面对"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使命感不强、制度活力不足、利益主体参与度不高等瓶颈,亟须在坚守责任的基础上重塑高校组织愿景,以权力下移和组织结构微调重塑制度活力,以共享共建理念重塑主体能动性,激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动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博  蔡兰英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等碳业务的会计处理也要逐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规范。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界定和对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尽早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承智  谢涤宇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启动与建设当中,碳排放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生产模式在将来会有较大改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完善。欧盟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实务进展和理论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在国际会计指南缺位的情况下,其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未来发展的新观点可以为我国提供相关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兵  武涌  陈小龙  
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近30%,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首先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概况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建筑节能工作,说明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政策目标以及措施。以天津和深圳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为例,研究中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程序和方法学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东京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天津、深圳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了对比,并提出发展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为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通过碳排放交易制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志勋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而碳排放权交易正是最有效的减排制度。目前,该制度在各国已得到广泛实践,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适合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玉高  郭元  吴宗鑫  
全球气候变化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度增加和破坏性增大而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在温室气体中CO_2所起的作用大约占50%以上,CO_2的排放源大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巨额成本,远远超过了一个或一小部分国家的承受能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龙  周融  雷汉云  
从市场激励机制和市场惩罚机制两个角度,结合市场供需平衡的经济思想,借助“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波特假说”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及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选取中国2008—2019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污染避难所假说”倒逼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退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通过“波特假说”牵引低碳产业或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完善已经扩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征收碳交易行政性费用,通过行政手段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并补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给侧,加快完善北方高污染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溥  李宽强  
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认为,基于我国国情,以历史排放或现有排放量的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混合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拍卖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可能是中国当下最佳策略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志刚  谢娇玲  黄艳林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权和碳计价结算货币主导权的缺失成为我国无论是在政府层面、学术领域还是实践方面,都是倍感担忧的问题。争夺碳交易定价权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构建一个重要的国家金融战略予以实施,其中适时推出CERs期货是该战略的重心。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外CERs期货合约设计的异同点及其对交易运行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和市场特点,探讨了中国CERs标准期货合约的设计,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碳排放权期货的战略目标、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殿伟  文桂江  
在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碳交易市场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通过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发现自然资本的价值,使自然资本由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转化为内生因素。本文在对世界主要碳交易制度体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碳交易机制运行的条件及中国建立碳交易体系的障碍和问题。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能力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打破碳市场分割,合理分配减排指标;完善碳减排监控体制,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交易平台的建设,构建碳交易区域市场,培育碳交易市场体系;激励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构建自主碳金融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晨  曹雨清  胡梦  
基于我国2013年起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从预防性和治理性两个层面考察了对异质性环保投资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碳排放权交易并未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投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资源支持不足,但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预防性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并且其政策效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差异。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旸  陈浩苗  
以湖北、广东和深圳3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环保政策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政策对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有明显影响,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无明显影响,这说明环保政策对不同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广东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扩大碳排放权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碳金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