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01)
2023(22222)
2022(18708)
2021(17356)
2020(14351)
2019(32832)
2018(32389)
2017(61886)
2016(33588)
2015(37499)
2014(37526)
2013(36803)
2012(33867)
2011(30443)
2010(30828)
2009(28505)
2008(28151)
2007(25466)
2006(22672)
2005(20034)
作者
(95892)
(79810)
(79204)
(75271)
(50694)
(38182)
(36069)
(31127)
(30332)
(28843)
(26974)
(26873)
(25417)
(25204)
(24469)
(24288)
(23550)
(23481)
(22829)
(22804)
(19768)
(19595)
(19356)
(18442)
(17839)
(17737)
(17735)
(17705)
(16084)
(15867)
学科
(143511)
经济(143352)
(113784)
管理(105922)
(97576)
企业(97576)
方法(59618)
数学(48662)
数学方法(48033)
(47113)
业经(40804)
(40566)
中国(39016)
地方(32241)
农业(32017)
(28088)
(27447)
财务(27359)
财务管理(27304)
(26263)
企业财务(25907)
理论(25463)
技术(24883)
(24221)
贸易(24202)
(23519)
(23424)
(21501)
银行(21449)
(21241)
机构
学院(478438)
大学(473138)
(192988)
管理(189336)
经济(188729)
理学(162163)
理学院(160391)
管理学(157648)
管理学院(156756)
研究(156296)
中国(119961)
(100901)
科学(94180)
(90752)
(78444)
(77540)
(73744)
中心(72064)
财经(71555)
研究所(69645)
业大(69025)
(64906)
北京(63644)
(63246)
师范(62676)
农业(60107)
(59564)
经济学(57313)
(57216)
财经大学(52707)
基金
项目(315616)
科学(249364)
研究(236102)
基金(227298)
(195964)
国家(194144)
科学基金(168453)
社会(149078)
社会科(141100)
社会科学(141064)
(125155)
基金项目(119874)
教育(108985)
自然(107474)
自然科(105012)
自然科学(104989)
(103412)
自然科学基金(103115)
编号(98066)
资助(92955)
成果(79500)
重点(70150)
(69802)
(68995)
课题(67713)
(66704)
创新(61770)
国家社会(60817)
项目编号(60111)
教育部(59633)
期刊
(223952)
经济(223952)
研究(141305)
中国(97487)
(75076)
管理(74208)
(72970)
学报(70160)
科学(66541)
教育(57239)
大学(54905)
学学(51566)
农业(50786)
技术(45607)
(44537)
金融(44537)
业经(40157)
财经(35058)
经济研究(33562)
(30252)
问题(29069)
(26664)
技术经济(24845)
图书(24401)
(22750)
现代(22724)
商业(22177)
科技(22095)
理论(21583)
(21224)
共检索到723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简冠群  邓首华  
产业振兴情境下的关系投资是指基于农村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尚低的现状下,为克服市场失灵,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渠道动员企业等社会主体长效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投资模式。文章通过贵州苗姑娘集团与广东海大集团两家企业参与农村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案例实践,提炼出关系投资主要有直接捐助、半价值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三种具体模式。企业通过关系投资向贫困地区输入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内生能力,并盘活市场生态,进而实现产业振兴。成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村市场化程度尚低的现状是关系投资实施的情境条件;兼具情感认同与财务实力的企业是关系投资实现的主体条件;建立更为理性包容的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关系投资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先军  
基于农村相对贫困的现实,关系投资是推动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利益相关企业,以情感归属、回馈社会等社会履责为动机,以"非纯粹"的投资行为,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实现从观念脱贫、经济脱贫、能力脱贫到全面脱贫的一种投资方式。通过对碧桂园和昊龙两家企业在支持农村贫困地区的案例分析,探寻企业在农村贫困地区关系投资的内在机制。作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可通过关系投资方式,为农村发展提供资本、人才、知识以及组织供给,帮助农民提升乡村发展中的主体行为能力,推动农村产业、资本、人才和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为农村贫困地区脱贫不返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关系投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投资,它源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特定市场领域,其发展需要社会信任资本维系,尤其需要具有情感认同和资本实力的投资者以及对民间投资的有效环境营造。当然,为推进乡村振兴中企业作用的发挥,政府需要发挥制度供给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为企业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磊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各领域的发展,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体现。在这一战略框架下,乡村体育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金灼  
新时期,国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地处福建省东北的宁德,一直致力于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向农业多层次、深层次进军。宁德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立足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宁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更加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各产业间的交叉渗透,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探索多种形式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猛  李富强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后,中央企业帮扶工作随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开启,进入探索和实践新阶段。中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方面开展工作,时间更为长久,任务从未减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并且需要发展和美学相结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乡村振兴时期央企开展帮扶工作的关键领域。为做好央企帮扶工作,建议: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科学研定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打造示范亮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捷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  
在科学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系统架构中,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形态,其相关的技术、业态、模式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势必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基于此背景,由蒋辉、吴永清编著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状况,阐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与意义,借鉴国内外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微观的村级层面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架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红志  
主持人语: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地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本期的专题聚焦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共有5篇文章。《以联村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了淄博市如何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从而实现农村内部相邻村庄之间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菲  曾丽芳  杨同华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乡村职业教育振兴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引起一股热潮,需要将信息技术引入乡村职业教育这一特殊体系中,帮助乡村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乡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信息技术能给乡村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服务乡村职业教育振兴的建构路径,可包含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教学学习资源库的搭建以及人力资源库的建立,如何有效建立该体系,可从资金保障、硬件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涛  吴彧端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从审计起源、审计理论、审计法律层面阐述了政府审计与乡村治理的契合性,探讨了国家审计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免疫预警、监督问责、纠偏修正三大功能定位。针对其政策要求及现有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村级审计全覆盖、防范村干部"微权力"腐败、推行和完善乡村审计结果公告、培养乡村审计人才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审计支持模式等五方面实现路径,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审计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姚树荣   陈锴民  
党的二十大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乡村发展掀起新的高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视角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多维目标的基础支撑。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着“无人种粮、无地种粮、无力种粮”的难题,生态安全面临着“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资金匮乏”的挑战,社会安全面临着“乡村危机、农民进城、改革冲击”的风险。基于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护发展:一是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与农民收入提升,着力强化财政支农、耕地保护、产业强农等政策措施,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二是统筹推进生态安全保障与和美乡村建设,从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统筹推进社会安全保障与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城乡融合制度障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