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2)
- 2023(10025)
- 2022(8251)
- 2021(7339)
- 2020(5841)
- 2019(13185)
- 2018(12759)
- 2017(23431)
- 2016(12324)
- 2015(13587)
- 2014(13147)
- 2013(12992)
- 2012(12376)
- 2011(11394)
- 2010(11891)
- 2009(10937)
- 2008(10924)
- 2007(10299)
- 2006(9468)
- 2005(8635)
- 学科
- 济(56979)
- 经济(56935)
- 管理(38251)
- 业(35819)
- 企(28969)
- 企业(28969)
- 中国(21467)
- 地方(20949)
- 农(17004)
- 业经(15476)
- 技术(15460)
- 方法(13274)
- 农业(11575)
- 银(11329)
- 银行(11308)
- 融(11288)
- 金融(11288)
- 地方经济(11194)
- 行(11109)
- 发(11029)
- 技术管理(10742)
- 制(10727)
- 财(10549)
- 数学(10263)
- 数学方法(10120)
- 学(9935)
- 环境(9607)
- 贸(9259)
- 贸易(9244)
- 易(8820)
- 机构
- 学院(171764)
- 大学(168234)
- 济(71644)
- 经济(70022)
- 研究(65589)
- 管理(62216)
- 理学(51176)
- 中国(50898)
- 理学院(50518)
- 管理学(49651)
- 管理学院(49289)
- 科学(38175)
- 京(37999)
- 财(33651)
- 所(32991)
- 中心(29687)
- 江(29431)
- 研究所(29257)
- 农(27938)
- 范(25497)
- 师范(25261)
- 北京(24896)
- 财经(24569)
- 院(24237)
- 州(24184)
- 业大(22581)
- 经(22097)
- 省(21957)
- 农业(21125)
- 经济学(21116)
- 基金
- 项目(106598)
- 科学(84320)
- 研究(83374)
- 基金(73301)
- 家(63281)
- 国家(62643)
- 科学基金(53647)
- 社会(52637)
- 社会科(49812)
- 社会科学(49801)
- 省(44900)
- 基金项目(37891)
- 教育(37755)
- 划(36363)
- 编号(34326)
- 自然(31519)
- 自然科(30802)
- 自然科学(30796)
- 自然科学基金(30204)
- 发(30171)
- 成果(28825)
- 资助(28593)
- 课题(26399)
- 创(25351)
- 发展(24887)
- 重点(24645)
- 展(24402)
- 创新(23812)
- 部(22019)
- 年(21467)
共检索到295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丽雯 周海涛
面对"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使命感不强、制度活力不足、利益主体参与度不高等瓶颈,亟须在坚守责任的基础上重塑高校组织愿景,以权力下移和组织结构微调重塑制度活力,以共享共建理念重塑主体能动性,激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动能。
关键词:
双一流 使命感 新动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天权 杨维东
随着"双一流"建设推进及《慈善法》颁布实施,教育基金会迎来发展机遇期。教育基金会既是资源汇集的平台,也是引导各方有序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机制。应创新治理模式,鼓励教育基金会在大学治理改革过程中先行先试。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430余家各级各类大学教育基金会,排名前二十的教育基金会捐赠收入近60亿元,其中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家2016年捐赠收入就超过15亿元。然而,与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将大学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中,迎来了"双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睿 范程程
我国碳市场起源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体系,在CDM体系结束后,我国在8个省市开展了碳市场试点,随后开展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从交易产品来看,我国碳市场分为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对应的产品分别是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随着碳市场的发展,其暴露出的问题和解决思路逐渐清晰。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新动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如何开展建设工作,是政府和大学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包括"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间的关系,服务国家需要与大学自身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与超越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央建设与地方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流人才培养与一流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短期建设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入选学科建设与未入选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剑 朱立明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引起了社会集中关注与广泛热议。"双一流"建设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核心在于学科的建设,关键在于学校的发展。"双一流"建设政策自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到大学的办学方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方向引领作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抽象的、无形的,表现为事物的内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当前,"双一流建设"被置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地位,被赋予"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的重大意义,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行。在此紧要关头,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几个关键词出发剖析"双一流建设"的意蕴,或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并贯彻落实这一政策。首先应厘清"世界一流"的涵义。简要分析可知,"一流"是通过横向比较而得到的关于自身状态水平的客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长安大学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学校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0年由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建校60多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
关键词:
长安大学 “双一流”建设 教育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现有53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1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19种专业硕士学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洪成文
首先,从比较的视角理解“双一流”。“双一流”要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思想,要有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教育的思想;第二,制度,要有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的制度,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提供可以借鉴的范本;第三,人才,特别是人才流动的方向,国内专家能向国外流动,参与国际交流,参与别的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咨询。所以,高等教育强国的三个指标,概括而言就是有没有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平和光 程宇
通过对19个省市"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定位比较明确、资金投入较大、注重分类开展、突出学科特色、重视人才建设、强调成果转化、传承优秀文化、坚持开放发展是各省市"双一流"建设的共同特点。然而,如何制定"双一流"标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地方高校顺利突围、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应对人才大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其当下面临的困境。扎根中国大地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标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依据自身实际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以实现重点突破,遵守学科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科专业布局
关键词:
“双一流” 政策分析 特点 困境 出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战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近期,《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对"四唯"倾向进行集中清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三部委两院有关文件的战略意义,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构建具有鲜明中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刘静 乔刚
"双一流"建设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多元的"双一流"建设评价理念,从评价维度、价值判断、监测平台、多元主体等要素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贯彻落实"清理四唯"。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评价 清理“四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秋衡
第一,我们在探讨很多未来领域的时候,所谓的一流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未来方向标,而未来的一流创新领域和一流学科之间有点像塔尖和塔基的关系。未来尖端领域大多不显现为学科,但需要一流的塔基。因此真正一流未来领域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流塔基,一流学科首先是塔基的意义。第二,高校分类发展与管理涉及到内涵建设。自2017年1月开始,我国高校明确划分为研究型、应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不辱使命加油干,主动作为创一流;要实现高校创新驱动建设,引领大学、学科建设新潮流;要构建科学的世界一流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不辱使命加油干,主动作为创一流。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