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
- 2023(310)
- 2022(297)
- 2021(328)
- 2020(250)
- 2019(619)
- 2018(579)
- 2017(1068)
- 2016(585)
- 2015(667)
- 2014(630)
- 2013(554)
- 2012(551)
- 2011(484)
- 2010(537)
- 2009(497)
- 2008(467)
- 2007(489)
- 2006(402)
- 2005(359)
- 学科
- 管理(4055)
- 企(3538)
- 企业(3538)
- 业(3400)
- 济(1992)
- 经济(1989)
- 人事(1830)
- 人事管理(1830)
- 财(1385)
- 方法(1184)
- 务(1072)
- 财务(1072)
- 财务管理(1072)
- 企业财务(1067)
- 数学(1050)
- 数学方法(1045)
- 划(824)
- 策(821)
- 经营(729)
- 技术(728)
- 决策(698)
- 计划(688)
- 制(632)
- 技术管理(593)
- 业经(572)
- 体(500)
- 学(478)
- 体制(459)
- 税(440)
- 税收(435)
- 机构
- 大学(8975)
- 学院(8757)
- 管理(3980)
- 理学(3594)
- 理学院(3563)
- 管理学(3529)
- 管理学院(3512)
- 济(3510)
- 经济(3445)
- 研究(2384)
- 财(1964)
- 中国(1896)
- 京(1771)
- 财经(1592)
- 农(1575)
- 业大(1552)
- 科学(1546)
- 经(1480)
- 江(1282)
- 农业(1273)
- 财经大学(1262)
- 所(1167)
- 中心(1150)
- 商学(1138)
- 商学院(1131)
- 研究所(1063)
- 北京(988)
- 经济学(986)
- 州(970)
- 工商(930)
共检索到12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石建忠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使得员工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超极限的发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空间,创造无限”;……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相信只要媒体能及的地方人们都会知道。人们不仅只是记住了这些富有创意的广告词,而且关注着我国十多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界崛起的一颗耀眼的新星——联想集团。20万元对一个普通的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凤娥 田治威 陈丽荣
理论上,股权激励能够缓解代理问题,达到抑制过度投资的目的,但实证中,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却存在诸多分歧。笔者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主观感知的激励力度视角出发,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过度投资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股权激励力度的管理层持股水平、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以及企业业绩,均对股权激励的过度投资抑制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在管理层持股水平低于门槛值、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高于门槛值、企业业绩(净资产收益率)高于门槛值时,股权激励才能有效发挥其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为设计更好的激励机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过度投资 激励力度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惠良 江红莉 吴有华
文章将过度自信心理引入到基金投资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中,研究了基金经理的最优激励合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若基金经理对风险控制任务(任务不可观测)的过度自信程度超出该项任务的不可观测程度,则应对该项任务提供激励,反之应该采取固定工资制;提高收益率任务的最优激励合同受任务是否独立、基金经理对风险控制任务的过度自信程度与风险控制任务的不可观测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多任务 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霆 周嘉南
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困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水平;股权激励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过度自信 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于文超 李任玉 何勤英
本文以2004-2009年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高管参政议政对公司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参政议政能够显著降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而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高管参政议政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强。上述结论说明,国有企业高管参政议政体现了政治激励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与已有文献多关注薪酬激励不同,本文以高管参政议政这一普遍现象为切入点,考察了政治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的结论表明,高管政治激励能够有效地改善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这一发现为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规范国有企业投资体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
关键词:
高管参政议政 过度投资 制度环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翁建雄
(一) 在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通过物质激励机制来调动人民银行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已在微观经济管理上得到普遍运用并起着卓有成效的作用;特别当前,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已被放到重要的位置,加上证券市场的发展,外资银行的引入和综合性股份制银行的出现,更加刺激了干部职工对物质利益的关注,物质激励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的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保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已经从保障职能转向了激励职能,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激励机制。这种经济激励机制与被释放出来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强烈动机相结合,使我国国有企业被迫走上了一条过度经济激励的轨道。从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演进入手,探讨过度经济激励的形成原因,有助于调整国有企业分配方案,完善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分配制度 过度经济激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要家 王广凤
近年来,"看病贵"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导致"看病贵"的一个直接推动因素是医疗服务中的"过度医疗"问题。医疗服务具有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在此背景下会形成医患之间合约谈判权的非对称分布,形成"权责不对等"的"委托困境"问题,从而引发"过度医疗"和医疗市场中"富人驱逐穷人"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政府管制并不能改变医患之间合约谈判权的非对称分布格局,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建立以医生声誉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医患关系 过度医疗 声誉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韩忠雪 周婷婷
在通常条件下,公司多元化往往造成公司价值贬损,但是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却一直缺少合理的解释。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资料和国际通用的超额价值方法,验证了我国上市多元化公司存在折价现象,并从高管激励、公司过度投资等角度考察了代理问题与公司多元化折价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管激励与公司投资等反映的代理问题深刻影响着公司多元化和折价程度,表明代理问题可能是造成公司多元化折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丽平 杨兴全
以2004~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权力角度考察管理层激励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但是管理者权力和国有性质均弱化了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者权力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强。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管理者权力 过度投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詹雷 王瑶瑶
本文以2005-201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过度投资可能引发的后果,并研究管理层激励不足对过度投资后果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一方面,过度投资能为管理层带来更高的未来货币薪酬,在管理层激励水平较低时,管理层更可能通过过度投资为自己带来未来货币薪酬的增加;另一方面,过度投资减损了企业价值,过度投资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更低,未来财务风险更大,在管理层激励水平较低时,价值减损更为显著。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过度投资 企业价值 财务风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美群 李聪
许多企业只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导致员工没有奖金积极性就立即下降。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员工激励 过度理由效应 机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博
本文以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为出发点,以我国产权属性和薪酬管制为制度背景,分析了上市公司货币薪酬、持股比例以及在职消费水平三种激励手段与管理层过度投资的相关性,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契约对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有效的激励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过度投资冲动,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契约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较弱,这为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峻
国内已有的研究均发现管理层激励(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强度和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成反比关系,支持有效契约理论(或利益协同理论),这对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限薪令"和股权激励管制提出了挑战。本文利用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只有对于非国有公司来说,管理层激励才适用有效契约理论(或利益协同理论),而对于国有公司来说,薪酬激励同时适用有效契约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管理层货币薪酬和过度投资之间呈U形关系,股权激励和过度投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非国有公司的管理层超额薪酬和过度投资成反比关系,管理层的超额薪酬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具有激励作用。但是,竞争性行业的国有公司管理层超额薪酬和过度投资成正比关系,管理层超额薪酬有可能是拥有较高权力的管理层寻租的结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和管理层不完全承担投资失败责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限薪令"和股权激励管制在当前情形下仍是合理的,竞争性国有企业管理层"市场化"薪酬制度的实施需要在进一步厘清政企关系之后的基础上进行。
关键词:
股权性质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