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3)
- 2023(7449)
- 2022(5897)
- 2021(5367)
- 2020(4607)
- 2019(10340)
- 2018(9891)
- 2017(19555)
- 2016(10404)
- 2015(11229)
- 2014(10885)
- 2013(10838)
- 2012(9793)
- 2011(8325)
- 2010(8631)
- 2009(8357)
- 2008(8655)
- 2007(7987)
- 2006(7084)
- 2005(6860)
- 学科
- 业(72704)
- 企(69087)
- 企业(69087)
- 济(52320)
- 经济(52256)
- 管理(51434)
- 业经(25074)
- 财(22217)
- 方法(22043)
- 农(20306)
- 务(18588)
- 财务(18585)
- 财务管理(18576)
- 企业财务(17654)
- 农业(15867)
- 数学(14748)
- 数学方法(14685)
- 技术(14643)
- 制(12572)
- 策(12433)
- 企业经济(12149)
- 划(11834)
- 经营(11178)
- 体(10809)
- 和(10475)
- 中国(10416)
- 技术管理(10110)
- 理论(9960)
- 体制(9905)
- 决策(8964)
- 机构
- 学院(156564)
- 大学(148370)
- 济(71670)
- 经济(70629)
- 管理(68089)
- 理学(58463)
- 理学院(58002)
- 管理学(57512)
- 管理学院(57218)
- 研究(43813)
- 中国(37802)
- 财(34471)
- 京(29840)
- 财经(27288)
- 农(25572)
- 经(24726)
- 江(24630)
- 科学(23850)
- 经济学(21411)
- 所(21168)
- 业大(20960)
- 商学(20944)
- 商学院(20788)
- 中心(20123)
- 农业(20030)
- 财经大学(19872)
- 经济学院(19490)
- 经济管理(19087)
- 州(19034)
- 研究所(18672)
- 基金
- 项目(97698)
- 科学(80094)
- 研究(74187)
- 基金(73257)
- 家(61563)
- 国家(60913)
- 科学基金(55556)
- 社会(50276)
- 社会科(47859)
- 社会科学(47847)
- 省(39816)
- 基金项目(38893)
- 自然(34778)
- 自然科(34045)
- 自然科学(34038)
- 自然科学基金(33563)
- 教育(32793)
- 划(30842)
- 编号(29203)
- 资助(29020)
- 业(28974)
- 创(24382)
- 成果(21782)
- 部(21756)
- 创新(21731)
- 发(21633)
- 重点(21442)
- 制(21222)
- 国家社会(21000)
- 人文(19724)
共检索到233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吉昱华 冉华 蔡跃洲
激励结构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括国有企业困境都与激励结构扭曲有关。本文运用标准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个体行为假设出发,分析了国企所面临的困境。摆脱了以往就事论事的分析方法,把对国企困境各种角度的分析纳入到一个完整的框架中和统一的视角下。这样有助于认清导致国企困境的原因,促进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激励结构 国有企业困境 个体行为模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辛宇 吕长江
本文以泸州老窖2006年6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最终未能施行)以及其2010年1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稿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薪酬管制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问题。我们发现: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之下,泸州老窖这家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兼具激励、福利和奖励三种性质,而这种性质的混杂性最终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陷入定位困境,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效果。最后,针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问题,我们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结合资源依赖理论,以2008—2014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国企高管谋求政治晋升而产生的相关后果进行实证检验并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异常社会捐赠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中存在的异常社会捐赠与其高管的任职年限呈负相关关系,也即高管任职年限越短,其晋升的可能性越大,该企业的异常捐赠额度越高。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企高管为了谋求政治晋升而有意识地进行了国企的社会形象管理,意在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从而为自身的政治晋升做好铺垫。央企高管比地方国企高管更加注重社会形象管理,公益类国企高管进行社会形象管理的动机比竞争类国企高管更加强烈。此外,某些外部环境变量,如年度和行业等对实证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敏 王成方 刘慧龙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冗员负担对高管激励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冗员负担显著降低了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加剧了薪酬的"粘性"程度,促使高管进行了更多的在职消费;但没有证据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上述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所导致的冗员负担的存在对国有企业的高管激励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政府会弱化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允许高管进行较多的在职消费,用以弥补高管在现金薪酬方面的损失。本文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效果不佳、在职消费等隐性激励方式广泛存在的现象提供较合理的解释。本文丰富了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及企业冗员的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结合资源依赖理论,以2008—2014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国企高管谋求政治晋升而产生的相关后果进行实证检验并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异常社会捐赠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中存在的异常社会捐赠与其高管的任职年限呈负相关关系,也即高管任职年限越短,其晋升的可能性越大,该企业的异常捐赠额度越高。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企高管为了谋求政治晋升而有意识地进行了国企的社会形象管理,意在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从而为自身的政治晋升做好铺垫。央企高管比地方国企高管更加注重社会形象管理,公益类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晔 杨甦华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以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描述行政命令强制实施的配给政策对国有企业所造成的扭曲现象,指出判断国有企业数量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社会是否以最小的经济代价生产了必需的公共产品。
关键词:
信贷配给 逆向选择 利率管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晶
如何才能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很多国有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明明 李善民 史欣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进行反腐败"持久战"。十八大之后持续的重拳反腐给中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八项规定"出台作为标志性的外生冲击事件,采用DID模型检验了国有企业在职消费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反腐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明显下降;反腐败会降低国有企业当期的财务绩效,但却有利于国有企业价值的提升;反腐败对国有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国有企业高管的隐性激励效果来实现的。本研究为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为以后研究反腐败提供了基础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汝银
一、理论背景与现实问题在放松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的直接控制方面,随着国有企业享受“三资”企业的政策待遇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中国国有企业部门的改革正在逐步向前推进。然而,如果可配套的更深层次的改革措施不能迅速出台,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或者会行之不远,或者虽能普遍展开,但却无法取得成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雪军 余津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黎自成 王明华
在企业内部实行股权期权制是目前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被认为是解决国企经营者长期激励的一个重要策略。然而 ,要有效地发挥它的激励作用 ,除了完善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法律保障等外部条件外 ,行业特征、企业特征以及经营者和员工的组织承诺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因此 ,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 ,既是一种激励策略 ,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体现
关键词:
股权制 激励机制 国企改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迎新 刘绍东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总激励成本及总激励绩效关系的探索,提出了国有企业全员系统激励机制,并说明了在国有企业占有主体性、决定性的企业系统激励资源的条件下,全员系统激励将使国有企业系统激励成本极小化及激励绩效极大化,进而给出了对国有企业总激励资源进行系统优化配置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期刊] 改革
[作者]
江伟
本文针对当前人们对国有企业经理激励不足的看法提出了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 ,指出以扭曲的控制权收益激励所主导的激励机制是产生此悖论的缘由 ,并给出了建立国有企业经理市场化选择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控制权 激励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