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5)
2023(11644)
2022(9591)
2021(8739)
2020(7452)
2019(16038)
2018(15982)
2017(30405)
2016(16470)
2015(18180)
2014(17730)
2013(17072)
2012(15129)
2011(13220)
2010(13468)
2009(13168)
2008(13009)
2007(11889)
2006(10568)
2005(9797)
作者
(45217)
(37980)
(37651)
(35665)
(23991)
(17869)
(16993)
(14500)
(14118)
(13645)
(12851)
(12518)
(12221)
(12043)
(11840)
(11366)
(11315)
(11175)
(11071)
(10559)
(9424)
(9330)
(9235)
(8815)
(8671)
(8462)
(8406)
(8202)
(7630)
(7600)
学科
(80094)
(75153)
企业(75153)
管理(66366)
(63426)
经济(63330)
(28769)
业经(27265)
方法(24669)
(24264)
(21960)
(20690)
财务(20661)
财务管理(20646)
税收(20509)
(20344)
企业财务(19549)
农业(17417)
数学(16734)
(16620)
数学方法(16566)
技术(16431)
中国(15587)
(14659)
理论(14571)
(14522)
(14066)
(13740)
企业经济(12186)
经营(12016)
机构
学院(229870)
大学(218732)
(91806)
管理(90808)
经济(90015)
理学(77266)
理学院(76586)
管理学(75505)
管理学院(75089)
研究(69096)
中国(56266)
(51271)
(44937)
科学(41181)
(39823)
财经(38496)
(37475)
(34694)
(34662)
业大(32633)
中心(31619)
农业(31398)
研究所(30617)
(29241)
财经大学(27904)
北京(27428)
经济学(26623)
商学(26104)
商学院(25855)
技术(25641)
基金
项目(145926)
科学(115679)
研究(110595)
基金(104708)
(90001)
国家(89127)
科学基金(78330)
社会(70185)
社会科(66501)
社会科学(66482)
(60382)
基金项目(54706)
教育(49801)
自然(49384)
自然科(48328)
自然科学(48311)
(48114)
自然科学基金(47502)
编号(46621)
资助(41831)
成果(37227)
(35547)
(34292)
重点(32157)
(31634)
课题(31552)
创新(31112)
(30819)
(30089)
项目编号(29755)
期刊
(110716)
经济(110716)
研究(69532)
中国(45756)
(44625)
管理(39374)
(38971)
学报(32262)
科学(29652)
农业(26753)
大学(24431)
学学(23585)
教育(22775)
业经(22269)
技术(22150)
(19883)
金融(19883)
财经(18821)
经济研究(17676)
(17524)
(16276)
(16155)
(15794)
财会(14057)
税务(14035)
问题(13504)
技术经济(12517)
现代(11831)
商业(11772)
会计(11654)
共检索到353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杜建华  
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缓慢主要源于税收体系的不完备性。单一的税惠比例无法兼顾效率与公平,使所得税惠政策无法起到必要的激励作用;同时,缺少优税合格资格规定的企业年金计划运行也缺乏必要的约束。激励约束机制的双重缺失成为企业年金发展的桎梏。当前,税收体系的完善既要求确立EET税惠模式保持效率性,也要防止对高薪雇员过度优惠兼顾公平,同时需规定税惠政策的适格条件形成约束,使企业年金制度在统一的税收体系框架内顺利运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史晓芳  
本文基于2011-2016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对债务约束视角下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税收激励与企业研发支出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债务约束则与企业研发支出强度之间显著负相关;债务约束显著增强了税收激励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祥虎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文化类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税收激励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税收激励与文化类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负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增强了创新税收激励对文化类企业融资约束的负相关性。本文的研究不仅能为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提供证据,更能为缓解文化类企业融资约束提供有益借鉴,更为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供助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卢馨  吴婷  龙丹  
近年来,国企高管腐败案件频发,呈现出从个体腐败向群体腐败转变的新趋势,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本文以2007-2009年被广泛报导的安徽古井集团腐败窝案为例,从制度的角度剖析了国企高管腐败的诱因。分析发现,国企高管腐败内生于制度的天然缺陷。制度缺陷引起的激励失效与约束缺失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公开透明的内部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强化法律约束、政府的严密监管以及全面的媒体监督是加强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是减少国企高管腐败动机的必要手段;破除企业集权式文化对于预防腐败的发生至关重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贤  罗荷花  
运用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信用缺失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形成的"银行不放贷,企业不还贷"的恶性循环。针对目前中国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分析四种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融资激励机制设计及各自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及相关配套措施,形成新的融资激励机制,更好地实现银企之间信息对称和银行积极"放贷"、小微企业积极"还贷"的融资激励,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宪明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和企业自身都是十分有利的。但目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动机不强。造成我国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的缺失。为此,应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协调机构,规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晓维  
企业拥有独立的、完整的经营权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在企业拥有经营权后,不能对经营者加以有效的约束—激励,经营者就有可能以其个人(或集团)的效用目标替代国有资产目标,企业仍然不会有活力。因此,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激励,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充分条件。本文通过国有企业在不同产权安排下对经营者实施约束—激励的成本和效力的比较,讨论了优化国有资产产权结构,降低约束—激励成本的一般规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森平  刘树鑫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入库有赖于高效规范的税收征管。本文利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了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三方的博弈模型,探讨了税收征管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春梅  杨志红  
1.调整现行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纠正企业间的不平等待遇。可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扩展到标准较低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使普通的中小科技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余倩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破解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需求。基于2014和2015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和融资约束、改变管理者预期和抑制企业金融化等多重路径正向激励企业创新;该政策不仅显著增加了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也有效改善了企业创新质量;但该激励效应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得更明显。上述结论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企业创新行为的决定机理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现代财税体制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雪洁  孟辉  
新兴产业因其技术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极易成为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而产业政策能否真正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发挥激励约束效应。本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阐释其产业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显著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导致的激励约束缺失。据此提出新兴产业政策需依据产业发展阶段特征及政策目标差异,构建多元主体的全过程政策实现机制,并适时视政策效果对其进行调整或退出的选择,才可能尽量降低激励约束缺失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琳  
文章以沪深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9—2018年间财务数据对高管双重激励对财务绩效的作用与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税收负担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及社会责任CSR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均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其中股权激励对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薪酬激励对规模相对较大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税收负担显著增强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间的相关性;社会责任在高管双重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毅峣  何晓峰  
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发展很快,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42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1.6倍。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方面的税收法律政策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客观上加重了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丹  张慧玲  王永进  
本文研究税收激励能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定价能力。本文通过建立税收激励与企业市场定价能力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2004年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例,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考察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税收激励的研发创新效应大于行业竞争效应,最终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就研发创新效应而言,税收激励促进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税收激励对市场定价能力的影响具有行业竞争程度和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异质性。在更换了成本加成率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对照组省份选择、其他政策因素、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之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德林  柳希望  徐嘉钰  
文章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环境。结果表明,税收激励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能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显著增强税收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与所处营商环境较差的企业相比,在所处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中,税收激励对其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营商环境对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