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6)
2023(1932)
2022(1681)
2021(1657)
2020(1432)
2019(3391)
2018(3299)
2017(6817)
2016(3452)
2015(4003)
2014(4031)
2013(3940)
2012(3710)
2011(3215)
2010(3321)
2009(2993)
2008(3226)
2007(3000)
2006(2825)
2005(2679)
作者
(9622)
(7782)
(7728)
(7515)
(5115)
(3672)
(3639)
(3114)
(2938)
(2895)
(2754)
(2749)
(2600)
(2574)
(2574)
(2443)
(2386)
(2328)
(2279)
(2093)
(1989)
(1937)
(1907)
(1838)
(1830)
(1809)
(1741)
(1735)
(1706)
(1597)
学科
(16055)
银行(15910)
(14676)
(13045)
管理(11369)
(10187)
经济(10174)
(9821)
(9240)
企业(9240)
业务(8975)
(8732)
制度(8731)
(8231)
金融(8231)
银行制(7971)
方法(5365)
数学(4884)
数学方法(4863)
(4849)
体制(4675)
(4622)
中国(3688)
人事(3129)
人事管理(3129)
(3062)
财务(3061)
财务管理(3046)
企业财务(2930)
业经(2578)
机构
大学(43436)
学院(42309)
中国(20633)
(19070)
经济(18577)
(17386)
管理(17190)
银行(16585)
(15273)
理学(13561)
研究(13556)
理学院(13442)
管理学(13348)
管理学院(13262)
(12745)
(9589)
财经(9476)
(9188)
金融(9051)
(8712)
中心(8189)
人民(7822)
(7709)
财经大学(7406)
(7250)
国人(6916)
中国人(6902)
中国人民(6822)
(6714)
(6495)
基金
项目(24407)
科学(19301)
基金(18885)
研究(17495)
(15981)
国家(15871)
科学基金(14077)
社会(11393)
社会科(10923)
社会科学(10922)
基金项目(9831)
自然(9313)
自然科(9119)
自然科学(9118)
自然科学基金(8976)
(8449)
资助(8261)
教育(7962)
(7287)
编号(6503)
(6029)
成果(5525)
教育部(5381)
重点(5380)
(5228)
(5050)
(5049)
人文(4993)
国家社会(4941)
科研(4852)
期刊
(23605)
金融(23605)
(19559)
经济(19559)
研究(17343)
中国(11020)
(10940)
管理(7117)
(6006)
学报(5594)
财经(5433)
科学(5201)
大学(4517)
(4480)
学学(4440)
理论(3745)
实践(3466)
(3466)
会计(3459)
农村(3224)
(3224)
经济研究(3075)
财会(2888)
中国金融(2853)
国际(2845)
农村金融(2801)
技术(2773)
上海(2443)
农业(2265)
(2169)
共检索到81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红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行政命令式的银行业监管方式仍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的执行问题等等。笔者认为这些严重的监管激励缺失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实施以激励相容为核心的监管再造工程来逐步加以解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卫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被理解成一种平行替代的关系,监管力量的强化意味着市场机制力量的弱化,从而形成银行监管对金融市场压制性特征。随着全球市场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将“激励相容”引入银行监管的理念中,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国家认识到,在非对称信息的环境下,银行监管不再是替代市场,而是强化银行机构微观基础的手段,银行监管并不要在某些范围内取代市场机制,而只是从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运行,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在此背景下,《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坤  
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商业性金融风险和制度性金融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银行监管激励相容度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在银行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银行成长模式:一种是资金约束型的数量成长模式;一种是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资本约束机制与激励相容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是银行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晖  
银行业监管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银行监管职责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然而,信息的不完全以及政府的内在缺陷往往导致"监管失灵",致使银行监管体制与监管目标激励不相容。本文在具体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银行业引入激励相容监管理念的必要性,并从银行内部管理激励机制、外部作用市场约束、体系相容三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激励相容监管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红坤  
我国银行业监管目前处于低激励相容状态,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定资本金制度在目前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情况下,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具有低激励相容性;二是政府注资方案具有低激励相容性;三是隐性存款担保在中国目前国情下还有其存在的必要,具有低激励相容性。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低激励相容状态应逐步得到改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红坤  
我国银行业监管目前处于低激励相容状态,它表现在法定资本金制度、政府注资方案和隐性存款担保三个方面。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监管低激励相容状态须及时加以改革,以逐步提高其激励相容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姜雨含  彭磊  
全球金融监管倡导激励相容,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目标与监管者目标协调一致。在分析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新规激励相容特征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三性"目标与监管机构目标的激励相容程度进行测算,运用GMM方法对资本监管目标与商业银行目标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资本监管目标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并不冲突,而且银行自身持有资本的意愿能够降低风险行为,但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当前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整体上具有激励相容特性,但在流动性和风险性方面激励程度有待加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卜亚  
银行的资本监管一直是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银行只有保持充足的资本才能提高在各种金融或经济压力状态下吸收损失的能力,从而降低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但非常明显的是,过多的资本要求又会加大银行的经营成本压力,从而不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的变迁历程,然后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激励相容特性,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激励相容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勇睿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具有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影子信用的功能,理应被作为影子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对理财产品销售实施管理的活动中,由于监管部门、银行与其员工之间存在多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势必导致金融监管整体目标的失效。因此,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有必要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配置银行的内控责任,并严格银行员工的违规责任,加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教育。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鲁志勇  于良春  
激励相容监管是激励理论在规制经济学中的应用,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非合作博弈的规则设计问题——机制设计(mech-anismdesign)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的设计及其在银行业规制中的应用,本文的讨论是建立在库皮和布赖恩(KupiecandBrien)提出的预先承诺制(pre-commitmentapproach,PCA)理论基础之上的。一、机制设计的博弈原理标准的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的参与人包括一个委托人和一个或多个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爱民  王金桃  徐丽群  
各国现行的银行安全网存在种种弊端,在处理银行危机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负面效果,设计不适当的银行安全网甚至加大了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本文分析了现行的银行安全网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市场激励相客的银行安全网的设计思想,以期为我国银行安全网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红坤  
通过对银行盈利性与资本充足率关系、资本结构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业资本数量虽然严重偏低,但在隐性存款担保机制尚发挥主要作用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激励相容性;可是以核心资本为主的资本结构是高成本资本结构,具有激励不相容性,这种资本现状需要逐步进行改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帆  
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既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保持战略定力和监管高压态势,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也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真正激发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理性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其切实履行风险防控第一责任主体职责。构建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的理论基础传统的金融监管一般对同类金融机构设定统一、"刚性"的监管标准。这种"一刀切"式的监管方式虽然灵活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文峰  
文章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中国127家商业银行2008-2011年间的资本充足率与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风险激励效应存在且显著,对资本不足的银行而言,风险激励效应则更明显。监管当局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标是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如果风险激励效应存在,则与资本监管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是监管当局不得不引起关注之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