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4)
- 2023(15830)
- 2022(13411)
- 2021(12243)
- 2020(10557)
- 2019(23531)
- 2018(23452)
- 2017(45375)
- 2016(24648)
- 2015(27701)
- 2014(27523)
- 2013(27269)
- 2012(24944)
- 2011(22453)
- 2010(22938)
- 2009(21996)
- 2008(22184)
- 2007(20607)
- 2006(18315)
- 2005(16605)
- 学科
- 济(103974)
- 经济(103825)
- 业(103287)
- 管理(87130)
- 企(85281)
- 企业(85281)
- 农(48355)
- 方法(44760)
- 数学(35591)
- 数学方法(35281)
- 财(35005)
- 业经(33551)
- 农业(31914)
- 制(26399)
- 中国(26069)
- 务(24063)
- 财务(24019)
- 财务管理(23974)
- 企业财务(22679)
- 技术(22581)
- 贸(19824)
- 贸易(19815)
- 易(19311)
- 体(19041)
- 策(18288)
- 和(17947)
- 地方(17841)
- 理论(17830)
- 划(17467)
- 学(17186)
- 机构
- 学院(363112)
- 大学(355170)
- 济(152623)
- 经济(149495)
- 管理(143366)
- 理学(122656)
- 理学院(121484)
- 管理学(119716)
- 管理学院(119041)
- 研究(115774)
- 中国(92091)
- 京(73713)
- 财(73366)
- 农(72251)
- 科学(68780)
- 所(58902)
- 江(57950)
- 财经(57207)
- 业大(55972)
- 农业(55771)
- 中心(55116)
- 研究所(52568)
- 经(51640)
- 经济学(45699)
- 北京(45655)
- 州(45068)
- 范(43205)
- 师范(42780)
- 财经大学(41632)
- 经济学院(41393)
- 基金
- 项目(232205)
- 科学(183538)
- 研究(173495)
- 基金(168022)
- 家(144588)
- 国家(143220)
- 科学基金(124025)
- 社会(111279)
- 社会科(105206)
- 社会科学(105176)
- 省(93441)
- 基金项目(88896)
- 教育(79224)
- 自然(78395)
- 自然科(76560)
- 自然科学(76540)
- 划(76073)
- 自然科学基金(75205)
- 编号(72271)
- 资助(67603)
- 成果(57843)
- 部(51950)
- 重点(51751)
- 创(51360)
- 发(50540)
- 课题(48589)
- 制(48024)
- 业(47411)
- 创新(47387)
- 国家社会(45653)
- 期刊
- 济(179866)
- 经济(179866)
- 研究(104425)
- 中国(73345)
- 农(72194)
- 财(61125)
- 管理(55104)
- 学报(52848)
- 科学(50868)
- 农业(48365)
- 大学(41076)
- 学学(39205)
- 融(36424)
- 金融(36424)
- 业经(34871)
- 技术(34757)
- 教育(34414)
- 财经(28729)
- 经济研究(26706)
- 业(26006)
- 经(24700)
- 问题(23981)
- 技术经济(20944)
- 版(18668)
- 世界(18042)
- 贸(17930)
- 商业(17511)
- 财会(17446)
- 现代(17383)
- 科技(16875)
共检索到54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郭翔宇
随着农业技术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农业新技术被创造出来。但是,农业高新技术并不会必然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当传统农业技术能够满足农业生产者需要、农业高新技术效果并不明显和农业高新技术生产环境及设备建设成本很高时,农业生产者就会选择不进行农业高新技术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者选择农业高新技术的预期,使农业高新技术供给行为从违约转向合作,从而增加农业高新技术供给。
关键词:
农业技术选择 技术扩散 农村劳动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了激励机制在农户技术选择中所起的作用。得出结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农户选择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使农户灌溉技术供给行为从违约转向合作,从而增加节水灌溉技术供给。
关键词:
技术选择 激励机制 博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基于四川省的471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期望激励、公平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城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期望激励水平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留城倾向;第二,高公平感知度除了对留城倾向的正向作用的主效应外,还在低激励水平与留城倾向的负向关系中存在减弱型的调节效应。在实证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尊重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意愿、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重视公平正义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的作用等政策启示。
关键词:
留城倾向 期望理论 激励水平 公平感知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斌
中国农业宏观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胡斌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过波动和徘徊。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的宏观激励手段主要有价格调控(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和农资调控)、财政支农、税收减免等等,本文择要分析、比较前两者的经济意义及其影响实...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申红芳 王志刚 王磊
本文在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14个省42个"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考核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其对推广人员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已逐渐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这一考核激励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行为和绩效有显著影响,以农户为调查对象、以客观指标为评价标准的考核能够显著改进其推广行为,提高其推广绩效;不同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激励机制的设计应遵循"适度"和"相容"原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菁 鹿瑶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背景下,技术资本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企业治理机制安排的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技术资本投资,进而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2008-2014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技术资本投资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从整体上对上市公司技术资本投资具有促进作用,非国有企业技术资本投资对股权激励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够缓解非国有企业的代理冲突,促进非国有企业技术资本投资的增加,但股权激励仅对我国东部地区及中等规模企业的技术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毋庆刚 王伟华
农业产业化激励机制主要以物质激励、利益刺激等方式,调动农业产业化主体———农户与农业中介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它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之源。文章认为,农业产业化活动激励机制是一种制度创新,它主要包括农业土地制度的创新,农业经济组织的创新,农业技术、信息、资本支持体系的创新及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持体系的创新等四个方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铖
基于崇州市的实践,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考察了农业共营制及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制度因素,重点剖析了农业共营制中利益相关者的筛选机制和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有效筛选出愿意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通过培训、评级和市场竞争机制可以筛选出不同能力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组建农业中介服务公司可以筛选和监督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主体。就激励机制而言,以"保底租金+二次分红"为主的分成制合约激励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以按股分红的分成制合约激励农业产业化企业、以价格三方谈判机制激励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够有效调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郭翔宇
农民对农业高新技术所采取的态度与政府的激励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高新技术由于其采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于日常的生产条件,加之农业高新技术并非全免费提供,决定了采用农业高新技术的成本较高,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无法创造农民选择使用农业高新技术的环境,自然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激励政策 农业高新技术 技术选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廖耀华
研究认为,对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要与技术创新者的内在动因相结合。本文通过对2013年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技术创新者调查"数据定量研究认为,一个具有长期奖励制度设计、研究成果的合理分配和归属的制度,是技术创新薪酬激励设计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薪酬激励 研发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冯丽霞 王力
在企业集团内部各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间进行中间产品内部转移价格谈判协商的过程中,引入惩罚性质的负激励机制,可使各中心在该机制下进行理性的协商定价博弈。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负激励机制下,若中间产品存在外部市场(包括完全外部市场和不完全外部市场),只要满足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限定条件,协商型内部转移价格就是最佳定价;通过负激励机制的约束,理性的集团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经理人会更自觉地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出价,进而有效规避次优化决策,达到协商价格的最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政治晋升激励的角度考察了中国重复建设的内在机制。本文的分析表明,横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机制和纵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由此得到落后地区是否进行重复建设的条件也就不相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价格扭曲放大了横向和纵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为了降低落后地区进行重复建设的程度,中央政府需要对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官员采用不同的政治晋升激励,也需要努力推动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志成 刘梦 刘杨
近年来,面对我国企业在海外遭受的众多反倾销诉讼,政府采取了大量积极的措施,但政策有效性值得商榷。文章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企业在海外的应诉利益博弈,提出了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策略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模拟,得出以下结论:声誉与损失溢价会影响企业的决策路径;政府单纯的补贴政策是低效率的;补贴与惩罚并行的机制是政府激励企业积极应诉的最优途径,且政府的激励力度需达到企业群体改变决策的临界点。
关键词:
演化博弈 损失溢价 声誉 政府激励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东 杨立刚 鲁明中
信息非对称条件下优质产品的激励机制是买方与企业之间的重复博弈。生态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优质产品,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在激励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博弈中,消费者并不总能有效惩罚造假企业,企业生产假冒产品后,也并不是只有利润为零一种结局,所以,保证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定价依据更复杂。引导消费行为、改善消费者结构、促进信息交流和在某种条件下对企业严格管理也可以激励生态农产品生产。
关键词:
生态农产品 激励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