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0)
- 2023(14308)
- 2022(12028)
- 2021(11284)
- 2020(9921)
- 2019(22810)
- 2018(22571)
- 2017(43825)
- 2016(23743)
- 2015(26469)
- 2014(26429)
- 2013(26006)
- 2012(23747)
- 2011(21394)
- 2010(21159)
- 2009(19719)
- 2008(19608)
- 2007(17576)
- 2006(14754)
- 2005(13266)
- 学科
- 济(94444)
- 经济(94341)
- 业(69097)
- 管理(68662)
- 企(55724)
- 企业(55724)
- 方法(49627)
- 数学(44493)
- 数学方法(43959)
- 财(28114)
- 中国(24923)
- 农(24213)
- 制(19838)
- 业经(19091)
- 学(18635)
- 务(18629)
- 财务(18581)
- 财务管理(18540)
- 贸(18540)
- 贸易(18531)
- 银(18326)
- 银行(18283)
- 易(18026)
- 企业财务(17692)
- 行(17276)
- 融(17110)
- 金融(17105)
- 农业(15925)
- 地方(15647)
- 理论(14364)
- 机构
- 大学(337108)
- 学院(333434)
- 济(139499)
- 经济(136740)
- 管理(132362)
- 理学(114267)
- 理学院(113083)
- 管理学(111064)
- 管理学院(110430)
- 研究(108485)
- 中国(87618)
- 京(69956)
- 财(67090)
- 科学(65703)
- 农(56365)
- 所(54295)
- 财经(53828)
- 中心(52881)
- 业大(50383)
- 研究所(49334)
- 经(49095)
- 江(48933)
- 农业(44458)
- 经济学(44213)
- 北京(43471)
- 范(40585)
- 财经大学(40546)
- 经济学院(40235)
- 师范(40126)
- 州(38846)
- 基金
- 项目(227077)
- 科学(179622)
- 基金(168781)
- 研究(160652)
- 家(147871)
- 国家(146708)
- 科学基金(126730)
- 社会(103528)
- 社会科(98394)
- 社会科学(98368)
- 基金项目(89124)
- 省(86722)
- 自然(84250)
- 自然科(82419)
- 自然科学(82391)
- 自然科学基金(80966)
- 教育(74807)
- 划(74075)
- 资助(70327)
- 编号(63639)
- 部(51380)
- 成果(51298)
- 重点(50752)
- 创(47021)
- 发(46522)
- 科研(44977)
- 教育部(44415)
- 创新(44059)
- 国家社会(43716)
- 人文(42922)
共检索到48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宋艳伟 王静
本文运用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信用风险转移交易规模的增长在金融危机之前能带来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银行流动性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却不明显甚至存在负向抑制作用。激励扭曲导致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正反馈效应大于负反馈效应,显示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现象,表明加强制定适应的逆周期政策和建立适应的逆周期机制,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十分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俊强 韩琳 李湛
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CRT交易对银行贷款规模、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CRT交易提高了适度参与型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而对市场主导型银行的影响并不显著,即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带来银行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这与已有理论研究结论不同;由于存在双向作用,CRT交易并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对银行风险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最后,对我国CRT市场发展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转移 信用衍生品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孔丹凤 孙宇辰 马驰骋 秦大忠
本文利用美国35家上市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检验信用风险转移工具(CRT)能否有效转移银行个体风险。我们发现CRT保护头寸在正常时期能够降低银行个体风险,但在次贷危机时期,由于CRT增加了系统风险的暴露,使得持有更多CRT保护头寸的银行反而经历了更高程度的个体风险上升。这表明CRT能否有效降低银行信用风险,依赖于宏观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魁早
探寻地方官员干预要素市场的动因是治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前提,而地方官员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可能主要源于财政、晋升和寻租等方面的激励。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理论上分析了地方官员激励影响要素市场扭曲的机理,并利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加以检验。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财政激励、晋升激励和寻租激励对地区要素市场都产生了显著的扭曲效应,而"入世"后的这种扭曲效应下降了。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地方官员激励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着差异。金融和法律环境的改善以及产权明晰程度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地方官员激励对要素市场产生的扭曲效应。本文既拓展了官员激励和要素市场扭曲等研究领域,又启发了中国要素...
关键词:
官员激励 制度环境 要素市场扭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寒迪
销售人员激励是企业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系统思考的方法对销售人员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销售人员激励扭曲的原因在于销售人员激励机制运行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反馈作用,提出了以反馈激励的方法来有效地设计激励措施并控制销售人员激励扭曲问题。
关键词:
销售人员 激励扭曲 反馈激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惠锐 郭华世
论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出顺周期性,即经济繁荣期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同时影响存在滞后性;商业银行不良率存在较强的惯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力逐渐减弱。最后,对商业银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经济周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冼国明 石庆芳
利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考察了2000—2009年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是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投资之间呈倒"U"型关系,要素市场扭曲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地方投资;二是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对推进要素市场化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转变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投资 市场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援成 周珺 胡韬
本文在总结以前学者有关债务期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债务期限结构与利率波动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机制。通过对经筛选的我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变化。而分行业的实证分析则表明,利率波动加剧会使绝大多数行业的短期债务比例降低,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现阶段我国的利率形成受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明显,长短期的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无法通过。最后,本文从利率风险及利率期限结构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债务结构给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基于2011~2013年季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宏观经济周期因素还是其他非周期因素引起的资产减值,都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密切联系在一起。其中,经济周期因素引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呈现顺周期的特征。该特征的强弱程度与资产规模相关联,而且包含门限效应。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资产规模的变化执行动态的、有差别的减值准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减值准备比率应该略高于中等规模的公司。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晖 李世杰
经典的晋升锦标赛理论存在诸多疑问,由此引发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多维探讨,隐性激励是地方官员激励研究的关注点之一。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独特性质,能利用长期雇佣、内部晋升、等级制工资和声誉等对地方官员产生隐性激励,但是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也产生了地方官员隐性激励弱化、失效、扭曲和缺位等变异现象。优化地方官员的激励系统必须重构官员隐性激励系统,通过建立退出机制、重建政绩考核体系、改革工资制度和行政体制等具体措施完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 隐性激励 声誉激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晖 李世杰
经典的晋升锦标赛理论存在诸多疑问,由此引发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多维探讨,隐性激励是地方官员激励研究的关注点之一。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独特性质,能利用长期雇佣、内部晋升、等级制工资和声誉等对地方官员产生隐性激励,但是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也产生了地方官员隐性激励弱化、失效、扭曲和缺位等变异现象。优化地方官员的激励系统必须重构官员隐性激励系统,通过建立退出机制、重建政绩考核体系、改革工资制度和行政体制等具体措施完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 隐性激励 声誉激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晖 李世杰
经典的晋升锦标赛理论存在诸多疑问,由此引发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多维探讨,隐性激励是地方官员激励研究的关注点之一。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独特性质,能利用长期雇佣、内部晋升、等级制工资和声誉等对地方官员产生隐性激励,但是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也产生了地方官员隐性激励弱化、失效、扭曲和缺位等变异现象。优化地方官员的激励系统必须重构官员隐性激励系统,通过建立退出机制、重建政绩考核体系、改革工资制度和行政体制等具体措施完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 隐性激励 声誉激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连友
本文在商业银行亲经济周期现象的基础上,对由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体系所造成的亲周期原因进行了深入 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缓释政策,以减小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维护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关键词:
亲周期性 信用风险计量 缓释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石金灵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创新补助的激励扭曲效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检验
中国区域信贷顺周期效应的异质性成因分解与时空特征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
偏向型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城镇化扭曲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
要素市场扭曲、投资偏向与能源回弹效应——基于1997~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产出波动、需求转移与出口退税的出口激励效果——一个基于中国出口面板数据的研究
公共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与基于地方政府激励的解释——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与结构优化——基于浙江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股权激励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研究
资本账户开放与顺周期财政政策倾向——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
农业周期性波动对农业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