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5)
- 2023(10689)
- 2022(8950)
- 2021(8362)
- 2020(6650)
- 2019(15642)
- 2018(15496)
- 2017(29947)
- 2016(16209)
- 2015(18000)
- 2014(18167)
- 2013(17620)
- 2012(16396)
- 2011(15094)
- 2010(15751)
- 2009(14426)
- 2008(14318)
- 2007(12795)
- 2006(11255)
- 2005(10494)
- 学科
- 济(74488)
- 经济(74416)
- 业(42909)
- 管理(42857)
- 企(34847)
- 企业(34847)
- 方法(30564)
- 数学(26318)
- 数学方法(25743)
- 中国(22271)
- 农(18802)
- 地方(18707)
- 业经(17266)
- 学(14769)
- 财(14621)
- 理论(13764)
- 融(13427)
- 金融(13427)
- 银(13333)
- 银行(13315)
- 制(13048)
- 行(12931)
- 农业(12880)
- 贸(12197)
- 贸易(12184)
- 易(11732)
- 发(10716)
- 和(10610)
- 技术(10393)
- 地方经济(10302)
- 机构
- 学院(233633)
- 大学(231227)
- 济(95936)
- 经济(93853)
- 管理(87266)
- 研究(81258)
- 理学(74801)
- 理学院(73903)
- 管理学(72211)
- 管理学院(71769)
- 中国(61824)
- 京(49816)
- 科学(49596)
- 财(44630)
- 所(41369)
- 农(37610)
- 研究所(37459)
- 中心(36319)
- 江(35143)
- 财经(34986)
- 业大(32850)
- 范(32433)
- 师范(32132)
- 北京(31836)
- 经(31653)
- 经济学(29744)
- 农业(29304)
- 院(29185)
- 州(29015)
- 经济学院(26528)
- 基金
- 项目(150842)
- 科学(119673)
- 研究(110903)
- 基金(108387)
- 家(94383)
- 国家(93571)
- 科学基金(80444)
- 社会(69981)
- 社会科(66333)
- 社会科学(66316)
- 省(60499)
- 基金项目(55865)
- 教育(52577)
- 自然(51696)
- 划(50700)
- 自然科(50580)
- 自然科学(50569)
- 自然科学基金(49642)
- 资助(45688)
- 编号(45074)
- 成果(37298)
- 发(36010)
- 重点(34653)
- 部(32919)
- 课题(32771)
- 创(31814)
- 创新(29615)
- 发展(29466)
- 展(29032)
- 性(28969)
- 期刊
- 济(110061)
- 经济(110061)
- 研究(71456)
- 中国(49836)
- 农(35700)
- 管理(34696)
- 学报(34444)
- 财(33013)
- 科学(32875)
- 教育(32275)
- 大学(26622)
- 学学(24867)
- 农业(24635)
- 融(24322)
- 金融(24322)
- 技术(22093)
- 业经(18763)
- 经济研究(18454)
- 财经(17341)
- 经(14956)
- 问题(13861)
- 业(13549)
- 统计(12809)
- 策(11754)
- 技术经济(11677)
- 商业(11447)
- 现代(10545)
- 决策(10494)
- 科技(10492)
- 贸(10402)
共检索到355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自杰 宋志红
当前对激励性契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W=s+bQ中b值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上。该模型假定Q是一个客观、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该模型的假定在很多情形下是与现实背离的。这种偏离直接对该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将线性激励契约模型扩展为W=s+b(Q_1+Q_2),即同时考虑客观和主观的绩效评价指标,作为激励性契约模型的基础,并在此基本框架下讨论该模型的启示。
关键词:
激励性契约 主观绩效评价 客观绩效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启龙 周晶 盛昭瀚
分析了声誉效应在PPP项目中的作用机理,并把声誉效应引入到PPP项目的激励体系之中,构建了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最优动态激励契约模型。研究认为,声誉效应能够通过外部性效应和内部性效应对项目投资方产生影响,相比于纯粹的显性激励机制,引入声誉效应的隐性激励机制能够增加政府部门在PPP项目中的收益分享比例并且能够加强投资方的努力行为。
关键词:
PPP 显性激励 隐性激励 声誉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银娥
随着科斯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以及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契约理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契约理论被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劳动力市场、金融、经济组织等诸多领域,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如激励契约理论即是契约理论被应用于劳动力市场而产生的一个新理论。所谓激励契约是指委托人采用一种激励机制诱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的一种条款。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雇主要使工人尽最大努力为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向秋华 黄健柏 钟美瑞
本文系统概述了自私自利假设下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中产生的困惑和可控博弈实验对标准经济假设之下所做出预言的背离,从而提出改变传统的自私自利假设,把非公平规避、互惠偏好等社会偏好融入到标准经济模型中的思想。以此为基础,来构建行为激励契约或行为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在这种分析框架构建过程中,具体借鉴实验经济学、神经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激励契约行为分析框架可以更好接近现实生活和应用于实际情况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朝芳
作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长效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实践自2005年启始以来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均取得预期的业绩提升等激励效应。我国实施的是业绩型股权激励制度,业绩条款设置对于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华胜天成三期股权激励契约中考核业绩指标变更及相应2009—2017年间盈余变化与管理,从微观视角以业绩指标条款为核心考察契约条款设置变化与激励效应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有效制定股权激励契约提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征 王进富 李勃 杨小红
在制造企业的业务外包过程中,制造企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维护制造企业和承包商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考虑制造企业和承包商收益的贴现因子、承包商的声誉和能力、双方企业间的信任程度等因素,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建立了关系契约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数值仿真。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承包商的声誉系数、能力系数、双方企业间的信任程度系数与双方企业收益的贴现因子正相关,承包商的努力成本系数与双方企业收益的贴现因子负相关;制造企业和承包商之间的对称性关系契约与承包商绩效的波
关键词:
业务外包 制造业创新 激励机制 绩效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如
文章运用激励契约模型分析了企业集团总部和分部在信息不对称和线性契约下的最优努力水平,研究结果对设计报酬契约、提高激励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配置 激励契约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刘丽敏
信息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在激励契约中,负债和现金股利可以相互替代,但是现实中负债与现金股利却共存于激励契约。文章通过模型推演,证明债务支付承诺的“刚性”在控制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优势,但在传递信息方面存在不足。而现金股利支付承诺则具有较大“弹性”,该弹性能提高信息传递能力,以改善控制逆向选择(隐藏信息)和道德风险(隐藏行动)的效率,从而使负债与现金股利具有互补性,为负债与现金股利共存于公司的激励契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锦恒 齐俊峰
把妒忌偏好假定为具体的和一般的形式,然后把妒忌偏好导入到单代理人单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分析其妒忌偏好对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的影响,并利用分析结论解释了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不能解释的现实生活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新立 陈辉
运用博弈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债权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风险投资家提供股权-债权与风险企业家提供股权融资的假设条件构造了一个基本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推广。结果表明,风险企业家的投资不仅有融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改变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信念,使之对项目前景更乐观;扩展模型比基本博弈模型更能改善风险企业家的投资行为,使之投入更多资金和给予风险投资家更高激励;此外,扩展模型更能消除股权-债权投资比例的相互替代性。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股权-债权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新 龙妙君
在现代企业中,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企业能否成功地对员工实施激励,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本文以企业的激励机制为背景,通过对“智猪博弈”模型及其改进的分析,将其与企业激励机制相结合,最后得出改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激励机制 “智猪博弈”模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丽霞
心理契约体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的责任和义务,它是企业激励系统的中介。满意度是心理契约内容的核心。员工满意度越高,心理契约越牢固,对企业越有忠诚感和依赖感,工作就会越投入。构建心理契约的关键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于企业内部公平感的建立。
关键词:
心理契约 激励 中介 文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刘丹
运用数学分析和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并引入对监控机制的分析,从而扩展了激励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结果表明:监控机制与激励机制具有相关性,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都能激励或引导代理人努力工作。因此,在制定报酬契约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作用。监控机制的引入,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监控机制 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浩 孙铮
本文回顾了西方研究中的相关文献,分析了股权激励契约的选择、条款设计、实际执行中的操纵、契约修改等关键环节,并讨论其经济后果。这些文献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及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中国较弱的市场监管环境下,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的不完善将可能导致其激励失效。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契约结构 经济后果 研究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