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7)
- 2023(9788)
- 2022(8068)
- 2021(7768)
- 2020(6251)
- 2019(14677)
- 2018(13996)
- 2017(27663)
- 2016(14367)
- 2015(16433)
- 2014(15848)
- 2013(16345)
- 2012(15244)
- 2011(14047)
- 2010(14041)
- 2009(13225)
- 2008(13214)
- 2007(11750)
- 2006(10510)
- 2005(9556)
- 学科
- 济(74539)
- 经济(74475)
- 业(49578)
- 农(49369)
- 管理(36981)
- 方法(33376)
- 农业(32788)
- 数学(31304)
- 数学方法(31217)
- 企(27781)
- 企业(27781)
- 制(21115)
- 中国(20828)
- 银(20335)
- 银行(20190)
- 业经(19726)
- 行(18921)
- 财(15376)
- 贸(14814)
- 贸易(14802)
- 易(14557)
- 融(13975)
- 金融(13975)
- 地方(12569)
- 农业经济(12401)
- 发(12226)
- 体(12032)
- 度(11932)
- 制度(11929)
- 策(11241)
- 机构
- 学院(210969)
- 大学(209823)
- 济(105730)
- 经济(104236)
- 管理(85486)
- 理学(74353)
- 理学院(73707)
- 管理学(73096)
- 管理学院(72705)
- 研究(72139)
- 中国(66127)
- 农(51163)
- 财(45811)
- 京(42528)
- 农业(38769)
- 科学(37419)
- 财经(36925)
- 中心(35093)
- 所(34456)
- 经(34121)
- 经济学(34119)
- 业大(33230)
- 研究所(31082)
- 经济学院(31074)
- 江(29735)
- 财经大学(27464)
- 北京(26498)
- 经济管理(26486)
- 银(25383)
- 银行(24290)
- 基金
- 项目(138798)
- 科学(112529)
- 基金(107040)
- 研究(105000)
- 家(91419)
- 国家(90620)
- 科学基金(79169)
- 社会(73609)
- 社会科(69756)
- 社会科学(69743)
- 基金项目(56145)
- 省(50807)
- 自然(47129)
- 自然科(46115)
- 自然科学(46107)
- 教育(46041)
- 自然科学基金(45386)
- 资助(43521)
- 划(41830)
- 编号(40594)
- 部(34080)
- 国家社会(32488)
- 成果(32138)
- 发(30624)
- 重点(30294)
- 农(30118)
- 教育部(29906)
- 人文(29255)
- 创(29151)
- 中国(28590)
- 期刊
- 济(115428)
- 经济(115428)
- 研究(65658)
- 农(57098)
- 中国(42187)
- 融(38245)
- 金融(38245)
- 农业(38111)
- 财(32720)
- 科学(29832)
- 学报(28657)
- 管理(26354)
- 大学(24113)
- 业经(23758)
- 学学(23290)
- 财经(19058)
- 业(17519)
- 经济研究(17500)
- 问题(16874)
- 经(16230)
- 农村(15782)
- 村(15782)
- 世界(15136)
- 技术(14843)
- 农业经济(14612)
- 贸(13022)
- 教育(12316)
- 经济问题(11788)
- 国际(11629)
- 技术经济(11276)
共检索到322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转型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7年3月第15卷第1期109~124页刊登了李宏斌(Li Hongbin)、Scott.Rozelle以及周黎安(Zhou Li An)合作的一篇题为"激励契约与银行绩效: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Incentive Contracts and Bank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华芳 党兴华
我国传统的银行管理人激励方法是根据银行最终实现的收益决定对管理人的奖励,一般是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种线性激励契约的剖析,发现由于银行管理人的有限责任以及企业软约束的存在,银行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水平呈倒U字的二次关系,因此线性激励契约只会使管理人过度冒险,而无益于银行的预期收益。因此,本文构建了修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激励契约:对管理人的奖励计划不再是连续的,而是提供一个有限的奖励范围以避免银行管理人的过度冒险;只有当银行管理人选择的风险水平不超过最优风险水平时,他才可以拿到与其努力水平相等的奖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多娇 闫珍丽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高管薪酬契约也广受关注。以2007—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研究了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差异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更低;(2)公益类国有企业因为承担超额雇员、过度投资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冗员和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企业规模越大,公益类国有企业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冗员负担、过度投资和薪酬业绩敏感性差异越显著。因此,考核国有企业高管时可以将政策性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且合理设置财务业绩指标和政策指标的结构和比例,从而使薪酬契约发挥最优的激励效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反之亦然;(2)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刚 梁上坤 王玉涛
会计稳健性在银行借款契约中居于重要地位。借款人采用高水平的稳健性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相应地,银行会提供一定的优惠作为回报。使用手工收集的2000-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单笔银行贷款为研究数据,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强,企业获得的每笔贷款金额越大,贷款期限越长,贷款的利率越低。另外,我们发现在法制环境越好,优惠政策越多,政府干预越少的地区,上述关系更为显著。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银行借款契约 制度环境差异
[期刊] 预测
[作者]
曲世友 崔莹
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除股东利益最大化和控制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之外,对债权人利益以及全社会福利的保护也成为了商业银行高管的任务之一。更多的任务目标条件导致激励契约也更为复杂。在委托代理框架下,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与高管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基于此在Holmstrom-Milgrom模型框架下建立多任务商业银行高管激励契约并求出满足最优解的条件。分析可得当我国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无法提供最优激励时,管理层会愈发追求绩效来保证产出,进而减少在风险控制和承担社会责任上的努力。长期来看,若管理层欲获得最优激励,就必须保证对社会责任的努力是稳定持续的。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周钊 王勇 徐鹏
考虑了银行将观测的n个其他物流企业参与存货质押业务业绩的均值写入激励合同,从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增加其他可测变量3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对物流企业的激励,得出结论:当其他物流企业业绩的均值与外生不确定性因素相关时,随着n的增加,代理成本不断减少,物流企业的努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出与其他物流企业业绩的均值相关程度越高,银行的期望收益越大。
关键词:
存货质押 委托代理 激励契约 物流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朱滔 李东辉
因受到严格监管,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和激励契约设计与一般企业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我国银行治理机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本文从银行治理特征入手,归纳抽象出银行治理中两个最主要特征:多重委托代理和多任务性,并在Holmstrom&Milgrom(1991)模型框架下,揭示商业银行最优激励契约均衡条件,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上市银行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结果表明,目前上市银行普遍建立起了与银行经营业绩相关联的薪酬激励制度,但监管当局尚未建立起与风险控制相联系的正向和负向激励约束机制,这样的薪酬契约安排可能导致高管将过多精力放在经营业绩上,而忽视对银行风险控制的努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监管 委托代理 薪酬激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焱
基于对强排名激励和弱排名激励的讨论,聚焦于排名机制本身,采用无干预的情境实验方法,检验了绩效排名的激励效应,并考察了不同排名强度下被试的激励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利益承诺对于绩效排名激励的影响。研究表明:其一,绩效排名本身具有激励效应;其二,排名的强度对于激励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的排名强度下,排名与激励水平并不总是显著相关;其三,利益承诺对排名的激励水平有明显影响,与排名强度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关键词:
利益承诺 排名强度 激励水平 绩效改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骏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银行监督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发现,债务融资规模越大,企业越可能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而债务期限的延长却未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关系仅存在于上期盈余管理为正向的公司之中。这说明基于债务契约的银行监督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但这一治理效应受到银行自身利益的制约。
关键词:
债务融资规模 债务期限结构 盈余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本文回顾了之前有关农村借贷的文献。基于"北大-花旗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我们对数据结果进行初步描述。根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家庭可以在需要时获得信贷;他们会根据不同用途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借款。家族间的零利率贷款和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是信贷的两个主要来源;超过一半的贷款是亲朋间的免息贷款。调查也显示出,很多家庭对于申请贷款没有信心。另外,"利率太高"和"申请程序繁琐"、"没有足额贷款保证"也成为贷款的障碍。研究还发现,从农村合作信用社获得贷款的决定性因素是"偿付能力"和"个人信誉",而后者其实也可以被解释为"偿
关键词:
农村借贷 数据统计 偿付能力 合作信用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成颂 唐越 倪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将银行业高管激励机制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将高管激励分解为货币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类型,以2007-2016年我国沪深股市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两种类型高管激励、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激励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股权激励则有助于减小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其均以活期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为传导渠道。据此,应在货币激励中引入风险衡量指标,优化股权激励机制和重视活期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
高管激励 货币激励 股权激励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社会资本如何影响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以及终极控制股东和银行贷款契约之间的关系如何受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的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倾向于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倾向于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2)高水平的社会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邓春梅
本文以2010~2017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在政治关系的调节效应下法律诉讼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结果发现:(1)公司法律诉讼对银行贷款契约产生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随诉讼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公司高管的政治关系对银行贷款契约产生正面影响且这种影响随政治关系强度的增大而增大;(3)高管的政治关系会减轻公司法律诉讼对银行贷款契约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减轻作用随着政治关系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结合,一方面说明建立政治关系这一非正式机制可以作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为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博弈达到利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 白智奇 于洪鉴
本文从契约参照点的视角切入,利用我国A股2010—2016年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职务侵占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契约参照点作用下,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对高管职务侵占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高管薪酬激励与职务侵占倾向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且明显受到契约参照点影响,高管薪酬激励相较于契约参照点得益越少,其职务侵占动机越强。进一步,"得益—损失"价值函数下处于损失区域的高管职务侵占倾向对契约参照点效应的反应更为敏感,且契约参照点效应与职务侵占二者的敏感度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存在着显著差异。抑制机制方面,所选取的外部监管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及个体补偿激励皆能有效抑制高管职务侵占倾向。本文解释了激励实践与最优契约产生偏差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及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