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1)
2023(13355)
2022(11027)
2021(10053)
2020(8520)
2019(19114)
2018(18818)
2017(35988)
2016(19935)
2015(22056)
2014(22368)
2013(21849)
2012(19983)
2011(17848)
2010(18286)
2009(17263)
2008(17509)
2007(16328)
2006(14399)
2005(13504)
作者
(59063)
(49221)
(49147)
(46636)
(31649)
(23675)
(22191)
(18976)
(18569)
(18112)
(17013)
(16616)
(16135)
(16109)
(15856)
(14953)
(14776)
(14628)
(14492)
(14062)
(12445)
(12259)
(11999)
(11536)
(11292)
(11224)
(10950)
(10866)
(10034)
(9923)
学科
(88606)
(82200)
企业(82200)
(79275)
经济(79136)
管理(78309)
方法(32733)
(31865)
业经(29343)
(26747)
数学(23885)
数学方法(23592)
(23471)
财务(23437)
财务管理(23393)
(23117)
企业财务(22231)
中国(19573)
农业(19158)
技术(18697)
(17083)
理论(16823)
(16044)
(15918)
(15163)
(15035)
体制(14737)
(13697)
银行(13656)
(13142)
机构
学院(289941)
大学(284000)
(115861)
经济(113385)
管理(110387)
研究(94457)
理学(93537)
理学院(92549)
管理学(91086)
管理学院(90559)
中国(75621)
(60915)
(60299)
科学(57959)
(54168)
(49175)
(47730)
财经(46642)
研究所(43732)
业大(43663)
中心(43153)
农业(42671)
(42194)
北京(37754)
(37327)
经济学(34754)
财经大学(34287)
(34264)
(33454)
(33130)
基金
项目(183289)
科学(144394)
基金(133095)
研究(132707)
(116850)
国家(115774)
科学基金(99665)
社会(83744)
社会科(79194)
社会科学(79174)
(73356)
基金项目(69705)
自然(65844)
自然科(64329)
自然科学(64305)
自然科学基金(63268)
教育(61066)
(60611)
资助(54607)
编号(52835)
成果(43087)
重点(41596)
(41205)
(41091)
(40174)
(38640)
(38281)
创新(37718)
课题(37629)
(36098)
期刊
(139068)
经济(139068)
研究(86378)
中国(63338)
(54032)
(51159)
管理(48279)
学报(46728)
科学(43203)
大学(35788)
农业(34436)
学学(34086)
教育(30544)
(29337)
金融(29337)
技术(26880)
业经(24594)
财经(24339)
经济研究(21123)
(20989)
(20631)
问题(17537)
财会(16452)
技术经济(15442)
(14819)
现代(14526)
会计(14075)
(13756)
世界(13310)
科技(13229)
共检索到450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新伟  
随着人口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成为趋势。文章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涉及到就业、企业成本和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保证就业和社会公平目标下延迟退休年龄。文章指出,建立以最低工作年限为法定退休条件的弹性退休制度,需要通过经济激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并以政策限制和避免国有企业滥用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晖  
本文围绕影响退休年龄设定因素,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养老金危机、保障经济稳步增长等方面论证了推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合理性,并提出制定清晰制度实施路径框架,设计公平、合理的制度内容,以及给予当事人退休时间的可选择权是弹性退休制度顺利推行的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增文  
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日益加大,2012年政府欲延迟领取养老金计划而征求意见,从效率的视角来看,这种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呢?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流程视角进行切入,分析如何调整才能使得在公平条件下,制度改革更具效率,也就是个体达到退休年龄时的社会保障缴费率与工资税率的一个均衡问题。笔者采用了生命周期模型,在非分离性偏好和残疾概率条件下,估计个体在退休后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状况,并且采用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变化幅度以及退休年龄的自我决定的家庭行为来确定生命周期模型的关键性结构参数。我们估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变化幅度取决于家庭成员子女的消费,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可以延长弹性退休年龄1年以上,从个体所得税的视角来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仁木  
各国在普遍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也引入了弹性退休年龄的制度设计。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全面分析了国外弹性退休制度的产生和变化,考察了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弹性退休制的具体实施,深入研究了弹性退休制的特点和实施效果,这将为我国退休年龄政策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顾国爱  
构建弹性退休制度,必须坚持基础性与普遍性原则,即充分就业原则与养老保障弹性化原则。第一,在确保不影响年轻劳动力就业、保持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以促进劳动力市场吸纳老年人。要针对不同行业设置弹性退休准入门槛,科学确定退休年龄上限,对弹性退休群体的就业方式实行弹性化。第二,弹性退休制度要与养老保障制度弹性化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行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金给付水准、给付方式,有效分散和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熠  张书博  陶旭辉  
完善我国退休制度一方面需要加强退休制度的弹性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老龄化进程动态合理地设定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一个内生退休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最优退休制度设计关键是把握“两个原则”,处理好“三个效应”。原则一是在效率方面注重“激励效应”和“保险效应”的平衡,既要激励老年劳动者提高劳动参与率,还要避免过度削弱保险功能导致退休前后待遇差距过大。原则二是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在制度设计和延迟退休年龄中关注“再分配效应”。理论模型和实证模拟论证发现:对外生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退休行为仍应当采用完全灵活退休制度以实现保险功能;目前“一刀切”的法定强制退休制度虽然具有激励效应,但由于老年人劳动意愿和能力的异质性,已经造成了福利损失,有必要加强弹性设计;从再分配效应来看,随着退休年龄延迟,应提高提前退休期间的待遇水平以防止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当前最具价值的改革是引入延迟退休待遇,即允许劳动者一边正式工作,一边领取部分养老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伟  
我国企业退休金制度是1956年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包干,企业管理,这种制度由于解放后期我国工业水平低,生产力落后,退休职工的比例也较小,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是起到积极作用的。随着我国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工人占整个国家劳动力人口比例上升,企业退休金制度的弊端就显露出来,即渠道单一,国家负担过重。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建立使企业退休金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国家包干,企业管理为企业全包。这种变革从宏观上看,一方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退休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作者通过测算九大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和边际隐性税率,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普遍的负面激励作用,即会增加提前退休行为出现的概率,并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差异性,低收入行业的职工面临着更严重的负面激励。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对弹性退休制度的精算中性原则进行了反思,并建议我国在进行弹性退休制度设计时,既要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又要注意保护低收入行业职工的权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阳义南  
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3.2%的男职工、16.1%的女职工属于提前退休,而推迟退休的男职工只有5.7%,女职工只有3.6%。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了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之后,男职工选择提前退休的每月养老金水平会提高5.2%,女职工会提高8.1%,表明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对提前退休者的收益激励。这说明推迟退休并不吻合职工的实际行为,而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难以发挥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激励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菁  
本文认为,制度的弹性,是制度分析的关键所在。个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制度的弹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制度与制度参与者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浓缩。只要制度弹性足够大,就会出现不确定性。企业,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在减少一部分不确定性的同时,又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利润,作为企业制度的人造物,它来源于不确定性。对不同的企业参与者而言,制度的不确定性及产生利润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企业可以通过调节制度的弹性,来改变自身获取利润的可能性。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界定利润及其分配的合法性。好的企业制度,不仅应该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正当行为提供合法性的必要保护;而且,对于企业通过调节制度弹性来实现巨额利润的不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秀云  
养老金激励是弹性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奖惩”机制对劳动者参保收益水平及其差异不应产生负向影响。本文基于精算中性构建养老金激励模型,模拟引入“奖惩因子”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代表性职工内部收益率的变化,以考察养老金激励对实际参保收益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养老金的内部收益率随退休年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具有正向收入再分配功能;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的内部收益率反向变化,缩小了基本养老金的实际参保收益水平差距;低收入群体的收益率优势随退休年龄提高而消减;养老金奖惩机制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的同时,对不同收入群体参保收益水平差距的影响微弱。建议尽快建立弹性灵活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适时将奖惩机制引入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优化个人账户制度规则和相关参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付强  吴娓  
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奖励与激励性股票期权的区别,认为它们在受赠股份的数量、收益与风险大小、是否需要员工投资以及税收待遇上存在差别,在此基础上就企业如何进行薪酬制度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目标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限制性股票奖励更多的是作为留住企业人才的方法,激励性股票期权顾名思义是用于激励。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规划更适合引入激励性股票期权,对一般员工则可考虑实行限制性股票奖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孟令国  
中国社会正呈现出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退休政策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笔者通过建立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不同的弹性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人口的缴费率、老龄人口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人口老龄化率会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不断降低,一方面在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保持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替代率不断升高。因此建设应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和行业的不同特点,渐进式地推迟退休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小玄  
论产权结构及其激励机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理论探讨刘小玄(一)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根据现代产权理论的定义,所有权、经营权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的基本财产权利,它们构成了完整的企业产权束。对于产权。阿尔钦还有这样的定义,即:"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晏理慧子  朱雅婷  
文章从延迟退休激励视角比较部分积累制与"公积金制"的差异,引入养老金收益率作为选择标准,通过两期OLG模型和精算模型对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财富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参保职工平均退休年龄比苏州市延迟近两岁,基于这一事实的理论分析表明,职工历史缴费情况会影响退休行为;制度内生激励效应导致两种养老金制度下实际退休年龄出现差异,缴费工资、缴费月数等制度因素对两地职工的退休激励效果不同,同等条件下低人力资本群体更倾向于提前退休。因此,养老金制度优化应考虑职工的劳动贡献并关注个体异质性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相对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建立制度内生激励机制、优化养老金制度结构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