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9)
- 2023(8252)
- 2022(6761)
- 2021(6352)
- 2020(5094)
- 2019(11728)
- 2018(11221)
- 2017(21179)
- 2016(11088)
- 2015(12838)
- 2014(12747)
- 2013(13088)
- 2012(12598)
- 2011(11327)
- 2010(11387)
- 2009(10803)
- 2008(10750)
- 2007(9285)
- 2006(8522)
- 2005(7942)
- 学科
- 济(74059)
- 经济(74007)
- 管理(35753)
- 业(29963)
- 财(25716)
- 方法(25217)
- 企(23527)
- 企业(23527)
- 数学(23172)
- 数学方法(23098)
- 中国(20044)
- 地方(17920)
- 农(13799)
- 财政(12803)
- 制(12440)
- 地方经济(12429)
- 贸(12109)
- 贸易(12101)
- 易(11796)
- 业经(11722)
- 学(11286)
- 务(11086)
- 财务(11082)
- 财务管理(11042)
- 企业财务(10536)
- 政(10432)
- 体(9993)
- 环境(9487)
- 银(9461)
- 银行(9450)
- 机构
- 大学(170661)
- 学院(168166)
- 济(93545)
- 经济(92330)
- 研究(66387)
- 管理(60588)
- 中国(52963)
- 理学(51470)
- 理学院(50906)
- 管理学(50465)
- 管理学院(50142)
- 财(48281)
- 京(35773)
- 财经(34882)
- 科学(34193)
- 所(33243)
- 经济学(32455)
- 经(31882)
- 研究所(29537)
- 经济学院(29119)
- 中心(27798)
- 财经大学(25696)
- 江(23638)
- 北京(23506)
- 院(23211)
- 农(21675)
- 科学院(20371)
- 范(19439)
- 师范(19317)
- 社会(19117)
- 基金
- 项目(102841)
- 科学(82417)
- 基金(79181)
- 研究(76566)
- 家(68190)
- 国家(67728)
- 科学基金(57985)
- 社会(54806)
- 社会科(52298)
- 社会科学(52288)
- 基金项目(40219)
- 省(35210)
- 教育(33585)
- 资助(33396)
- 自然(33366)
- 自然科(32614)
- 自然科学(32607)
- 自然科学基金(32079)
- 划(29870)
- 编号(27241)
- 部(25273)
- 国家社会(25133)
- 中国(24063)
- 发(23490)
- 重点(23338)
- 成果(23266)
- 教育部(22449)
- 人文(21228)
- 性(20824)
- 济(20819)
共检索到274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中国以分税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是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分税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将分税用于转移支付又会影响受助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分税和转移支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理论分析说明,分税的逻辑是寓平衡于激励,转移支付的逻辑是寓激励于平衡,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均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总和决定了总体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6年面板数据,证实了市县政府财政收入分成率与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考察了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效果,能够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分税 转移支付 激励 平衡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米增渝 刘霞辉 刘穷志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构建了增长、不平等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动态关联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当税收多征于富人且穷人得到更多补贴的时候,收入不平等减少,增长上升;反之则相反。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了新的发现:中国税收多征于穷人,富人得到了更多的补贴,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雇佣劳动遭遇困难,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增长与不平等负向相关。文章提出了优化个人所得税累进制、加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和建设社会公平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财政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偏好有较大促进作用;服务性偏好短期内则对经济有阻碍作用,但在长周期内会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中央政府要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制度化的财政分权激励政策,完善央-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管理,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的平衡性偏好,实现经济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使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赖玥
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增长差异,这既与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长期以来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的结果。基于我国1976个县(县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激励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激励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现阶段县级政府财政自给权较弱,应逐步下放财权,通过财政激励拉动县域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李永宁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已全面启动并付诸实施,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并激励研发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融合资本积累、研发创新、财政创新激励政策等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基础上,按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或参数赋值,做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和研发资助两种财政创新激励政策都有助于提高研发创新量和经济增长率;税收优惠与市场研发互补,研发资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从而税收优惠政策比研发资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大,但研发资助政策的作用时滞更短;为提高增长绩效,应根据两种创新激励政策各自的优缺点审慎选择适用领域。
关键词:
创新激励 增长绩效 研发资助 税收优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婕 许璐 任保平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生机制。中国官员由于任期限制会在有限时间内对政治激励做出强烈的反应,基本手段是通过利用财政倾斜支出偏向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从短期和显性释放信号以获取优势,而对着眼于长期的经济增长质量缺乏兴趣,所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长期呈现不高的状态。同时基于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证实了我们的研究结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以追求经济增长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关键在于转变政府主导的增长机制;完善官员考核体系,特别是加大反映增长质量核心内容的考核指标,使得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的方向。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地方政府行为 官员任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刚 张士杰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伟
政治晋升是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晋升激励的视角出发阐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这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中与政治晋升相关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安排(晋升集权、相对绩效考核、隐性治理机制),对晋升激励增长绩效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地方官员行为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单豪杰 沈坤荣
经典经济增长理论只重视了资源配置的运行层面,没有很好地探究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的增长源泉即制度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一种强大发展共识环境之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政治集中的行政管理体系、经济分权体制以及与之伴随的不健全的法治等核心要素所形成的缓慢演进制度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制度框架,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绩标准,虽有利于各地方政府的竞争,但也严重损害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生产效率和金融效率两维角度定量评估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绩效状况,最后为改进目前相对效率低下的绩效状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并认为加快法治建设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法治 制度 地方政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伟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数据描述,接着以30年以来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与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财政赤字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飞 蔡靖 吴华清
优化财政分配格局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本文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作为地方财政激励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市县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特征。对于改革前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财政激励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城市,财政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证据表明,财政激励通过加强税收竞争和扩大政府投资两种渠道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激励推进了城市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的主要表现。本文不仅拓展了税收分成的经济效应研究,而且从财政激励角度廓清了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成因和内在机制。本文结论为新发展阶段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方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潘珊 龚六堂 李尚骜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关键词:
“双重”结构转型 部门异质性 非平衡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