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7)
- 2023(8671)
- 2022(7250)
- 2021(6656)
- 2020(5481)
- 2019(12571)
- 2018(12237)
- 2017(23257)
- 2016(12111)
- 2015(13230)
- 2014(13037)
- 2013(12667)
- 2012(11552)
- 2011(10382)
- 2010(10612)
- 2009(10020)
- 2008(10185)
- 2007(8982)
- 2006(8096)
- 2005(7599)
- 学科
- 济(48487)
- 经济(48392)
- 管理(44484)
- 业(37249)
- 企(33859)
- 企业(33859)
- 财(17930)
- 方法(17226)
- 制(15658)
- 中国(13486)
- 数学(13304)
- 数学方法(13103)
- 业经(12693)
- 农(11996)
- 体(11235)
- 务(10410)
- 财务(10384)
- 财务管理(10358)
- 学(10005)
- 理论(9948)
- 企业财务(9893)
- 银(9554)
- 体制(9548)
- 银行(9538)
- 融(9224)
- 金融(9222)
- 行(9124)
- 划(8423)
- 贸(8020)
- 贸易(8013)
- 机构
- 大学(174867)
- 学院(171667)
- 济(74489)
- 经济(73024)
- 管理(66134)
- 研究(57462)
- 理学(56588)
- 理学院(55997)
- 管理学(55224)
- 管理学院(54867)
- 中国(44894)
- 财(40868)
- 京(36329)
- 财经(31082)
- 科学(30757)
- 经(28152)
- 所(27343)
- 江(26480)
- 中心(26115)
- 经济学(24310)
- 研究所(24105)
- 财经大学(23246)
- 农(23042)
- 北京(22724)
- 经济学院(21720)
- 范(21684)
- 师范(21497)
- 业大(21338)
- 院(21032)
- 州(20526)
- 基金
- 项目(111318)
- 科学(89932)
- 研究(85209)
- 基金(83528)
- 家(71618)
- 国家(71027)
- 科学基金(62188)
- 社会(57397)
- 社会科(54451)
- 社会科学(54444)
- 基金项目(43303)
- 省(41793)
- 教育(39498)
- 自然(37714)
- 自然科(36881)
- 自然科学(36871)
- 自然科学基金(36237)
- 划(35357)
- 编号(33532)
- 资助(32572)
- 成果(28898)
- 制(28205)
- 部(26107)
- 重点(25388)
- 国家社会(24712)
- 创(24151)
- 课题(23536)
- 教育部(23464)
- 发(23203)
- 性(22774)
共检索到26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长林 邹恒甫
在以往的研究中,行政分权通常作为模型环境的一部分而被看作是外生给定的。本文则认为行政分权改革是政府组织内部行政权力最优配置的结果。通过在Aghion&Tirole(1997)的分权模型里引入中央的事后监督职能及地方政府的剩余道德风险行为,我们得出了行政分权改革在多个维度上的决定因素:项目的相对重要性、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相关性、剩余道德风险水平和危害程度以及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04、2013和2014年版本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该理论对我国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有着一定的解释力。这也为我国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行政分权 微观激励 合约理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惠双民
一、理论表述本文提出一个假说:企业与市场构成一个完整契约──企业内成员之间达成一个隐性契约同时,与企业外市场上竞争者构架一个显性契约。企业内的隐性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合约,而企业与市场上竞争者构架的显性契约是一个完全合约,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合约。由此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甄朝党 张肖虎 杨桂红
薪酬激励是组织中最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薪酬合约的激励效果直接影响组织效率。本文尝试用激励理论系统阐述各类薪酬合约的激励有效性条件,为这方面研究梳理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其静
本文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解为是一个资源从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的过程。借助一个正式模型,本文证明中央—地方分权下的辖区竞争将促使地方政府向工商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之手,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也将向弱势群体伸出掠夺之手,从而危害了社会和谐。因此,中央政府必须设定恰当的政绩考评体系,并赋予地方政府恰当的权力,以便促使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与维护社会和谐之间做出恰当的权衡。
关键词:
分权 激励合约 增长 社会和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朱敏军
中国分权式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基于合约设计的经济激励机制的引入,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同时,合约激励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激励扭曲现象也给经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中国分权式改革面临的这种激励悖论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激励难题。着力破解这些激励难题,需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层面构建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激励兼容机制。
关键词:
分权 激励 难题 合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洪
在实际工作中 ,领导者们在实施激励过程中 ,往往把“人”看作是“群体” ,关心人、重视人被笼统地理解为关心、重视整体“员工”的利益 ,即所谓“对事不对人” ,而不是激励个体。随着激励机制的深入开展 ,要求实施重视个体的人性化激励 ,并把尊重员工作为一个个性化的激励理论的出发点和构建新型激励模式的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勇
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式决定大国的分权绩效。本文在同一个框架下考察增长型地方政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与此伴随的扭曲成本。本文发现,中央政府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到增长而不是租金上,有效的财政激励保证了地方政府能稳定地分享增长果实;同时,对外资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囿于本地既得利益。本文证明了为增长而竞争是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激励来源:降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增加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将提升社会福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严玲
针对政府投资代建制项目中拥有项目控制权的代建人有效激励不足,提出了一个运用项目治理理论构建的代建人有效激励机制。笔者在对代建制项目的项目所有权配置中难题的分析和破解基础上,指出了狭义项目所有权概念,明确了企业型代建人的项目控制权必须与项目剩余索取权对应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前提。研究结果表明:以报酬激励和风险分担为主的内部激励和以声誉机制、市场选择机制为主的外部激励机制能很好地保证代建人的责权利统一,并且上述激励机制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匡绪辉 马维胜
MBO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改革进入新阶段而从国外引进的新事物。通过MBO能够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激励力度,从而实现国退民进,增加社会福利。但是MBO的实施会导致可能的国有资产流失、新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如何衡量MBO的利弊成为理论和实践界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实施MBO的权益替代效应,并提出了我国进行MBO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MBO 激励 内部人控制 股东控制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余海宗 吴艳玲
本文从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视角,以2009—2013年深沪两市A股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股权激励的实施以及合约期内的股权激励强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提高;股权激励强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在限制性股票支付方式下更显著,而在股票期权支付方式下并不存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更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且股权激励强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而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并不存在。研究表明,股权激励是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其设计合理可以缓解委托代理间冲突,反之,有可能会加剧冲突。
关键词: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佐文 陈晓剑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起源于MM理论。但MM理论及其后的权衡理论只注重外部因素(税收、破产或财务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资本结构的研究也由外部因素转向企业内部(信号、激励等),因为企业融资的决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企业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影响。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永钦 丁菊红
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公共部门内部激励机制的理论文献做了一个述评,讨论了它们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意义,并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刻画了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一些特征性事实,如多任务性、委托人的异质性、弱的显性激励等等;进而结合现有文献更具体地分析了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特征,理论的解释以及替代的激励机制。作为理论的一个应用,本文还从公共部门激励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分权式改革的动力机制及其代价。
关键词:
公共部门 激励机制 经济转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贺,马春爱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异质性、适度专用性、队生产形式以及努力熵的存在是高新技术企业产生X-低效率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员工适当增加压力、实行动态组合激励、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和保持适当的监控可以缓解X-低效率。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人力资本 X-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张广婷 沈红波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偏好于大量建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影响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负债的全部激励,而政府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大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借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华芳 党兴华
我国传统的银行管理人激励方法是根据银行最终实现的收益决定对管理人的奖励,一般是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种线性激励契约的剖析,发现由于银行管理人的有限责任以及企业软约束的存在,银行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水平呈倒U字的二次关系,因此线性激励契约只会使管理人过度冒险,而无益于银行的预期收益。因此,本文构建了修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激励契约:对管理人的奖励计划不再是连续的,而是提供一个有限的奖励范围以避免银行管理人的过度冒险;只有当银行管理人选择的风险水平不超过最优风险水平时,他才可以拿到与其努力水平相等的奖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