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0)
2023(7596)
2022(6434)
2021(5743)
2020(4398)
2019(10005)
2018(9759)
2017(17835)
2016(9654)
2015(10605)
2014(10820)
2013(10851)
2012(10431)
2011(9812)
2010(10225)
2009(9350)
2008(9329)
2007(8539)
2006(7973)
2005(7411)
作者
(30444)
(25244)
(25167)
(23638)
(16115)
(12140)
(11300)
(9684)
(9601)
(9035)
(8713)
(8536)
(8363)
(7919)
(7782)
(7735)
(7546)
(7429)
(7354)
(7178)
(6398)
(6255)
(6047)
(5848)
(5783)
(5764)
(5554)
(5529)
(5197)
(5010)
学科
(50187)
经济(50145)
管理(24330)
(21188)
地方(20949)
中国(19826)
(14525)
(13866)
企业(13866)
环境(12848)
业经(12106)
方法(11500)
(11342)
地方经济(10854)
农业(10522)
(10007)
(8785)
金融(8785)
(8596)
银行(8585)
数学(8468)
(8461)
数学方法(8394)
发展(7903)
(7876)
生态(7323)
(7269)
资源(7266)
(7244)
(7239)
机构
学院(144851)
大学(139925)
研究(57834)
(57107)
经济(55558)
管理(50111)
中国(43482)
理学(40855)
理学院(40163)
管理学(39487)
管理学院(39187)
科学(36803)
(32962)
(29814)
研究所(26741)
(25756)
中心(25595)
(24925)
(24856)
(24633)
师范(24421)
北京(21873)
(21626)
(20589)
师范大学(19725)
业大(19708)
(19509)
财经(19238)
农业(18841)
科学院(18087)
基金
项目(90706)
科学(71487)
研究(67673)
基金(62989)
(55104)
国家(54587)
科学基金(46316)
社会(43360)
社会科(41115)
社会科学(41106)
(37604)
基金项目(34229)
(31258)
教育(28726)
自然(28256)
(27547)
自然科(27423)
自然科学(27418)
自然科学基金(26857)
编号(26839)
资助(24848)
发展(22420)
(22015)
成果(21115)
重点(21009)
课题(20470)
(18328)
(18045)
国家社会(17673)
创新(17167)
期刊
(79384)
经济(79384)
研究(47627)
中国(34740)
(23978)
科学(21188)
学报(20069)
管理(18590)
教育(17872)
(17817)
农业(16654)
(15923)
金融(15923)
大学(15001)
业经(14975)
学学(14015)
技术(12224)
问题(11696)
经济研究(11053)
资源(9960)
(9371)
财经(8830)
(8660)
(8058)
(7771)
城市(7755)
现代(7558)
商业(7453)
科技(7103)
经济问题(6846)
共检索到241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萌  陈蔚  
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作为两者结合而成的新形式,城市生态旅游既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旅游的需要,同时又能够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在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之上,评价、分析了澳门的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并对其城市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华  高媛  
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城市旅游开发模式。澳门被誉为“花园城市”、“博物馆之城”,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城市生态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城市生态旅游的内涵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澳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城市生态环境背景,认为澳门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是澳门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澳门开发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成喆  吴生智  
本文在理解工业遗产旅游起源与概念的基础上,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延伸开来,指出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及进行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和优势,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应开发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龚志强  江小蓉  
红色旅游是我国新兴的热点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前红色旅游开发也出现了滥开发、破坏性开发和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应及时得到解决。针对红色旅游开发中的不良倾向以及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必须采取多极点小区域合作开发、系统化保护性开发、深挖内涵基础上的本色开发和多种资源复合型开发等红色旅游开发思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文棋  
开发福建民俗专项旅游应树立全局观念,规划和建设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旅游区;推出具有现代色彩的民俗旅游项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司凡  
文章将澳门氹仔红树林湿地风景区与广东茂名水东湾红树林湿地风景区进行了游客体验的对比分析。运用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等手段,从样本成分、出游目的与特征、生态价值认同、游客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并向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参考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萌  杨煜  
澳门小城以狭小的地域面积承载着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蓬勃兴旺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澳门社会经济的命脉,并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旅游业以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二者产生压力与负面影响。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09年澳门不可转移之旅游生态足迹为18 300.891gha,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3.29倍,旅游生态赤字为12 737.584gha,结果发现澳门的旅游生态足迹经济效率较高,但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资源环境,使当地的旅游发展不具备生态可持续性,因此相应的改进措施应早日出台,以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继元  
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 ,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该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 ,但是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 ,所以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是西部旅游开发最佳选择。西部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生态旅游环境战略、生态旅游经济战略、生态旅游文化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颜节礼  
佛教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观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它的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净土观以及日常的生态实践方面。佛教生态文化尽管存在不少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留下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为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于旅游开发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李俊清  蒋兆刚  王冬青  王建中  彭光强  彭明本  袁宝贵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 ,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 ,把自然保护区规划成具有保护、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等多功能的“自然 -经济 -社会的实体” ,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维护自然保护区的持久稳定性 .发展生态旅游 ,应该保持当地的清新、自然、古朴、宁静 .为了避免开发旅游资源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根据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容量的分析结果 ,确定该区合理容量为 1 0 0 0人 /d ,合理年容量 6万人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丽丽  朱创业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咏梅  孙根年  
本文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发展。深层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双向责任互动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和体验旅游,与大众化生态旅游相比,它应是学习社会和体验旅游的必然要求,代表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明珠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方面,旅游的扶贫效应日益显现;另一方面,与山区紧密相连的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由此造成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的不协调。本文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