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4)
- 2023(11669)
- 2022(10254)
- 2021(9869)
- 2020(8250)
- 2019(19022)
- 2018(19222)
- 2017(36014)
- 2016(20303)
- 2015(22885)
- 2014(23210)
- 2013(22568)
- 2012(20710)
- 2011(18554)
- 2010(18434)
- 2009(16689)
- 2008(16166)
- 2007(13979)
- 2006(11978)
- 2005(10381)
- 学科
- 济(73039)
- 经济(72947)
- 管理(54938)
- 业(50182)
- 企(42027)
- 企业(42027)
- 方法(34115)
- 数学(29250)
- 数学方法(28810)
- 学(19756)
- 农(19675)
- 中国(18889)
- 财(18606)
- 地方(16283)
- 业经(16066)
- 理论(14241)
- 制(14114)
- 农业(12961)
- 和(12429)
- 贸(12030)
- 贸易(12025)
- 务(11894)
- 财务(11819)
- 财务管理(11797)
- 易(11619)
- 技术(11549)
- 教育(11397)
- 环境(11268)
- 银(11212)
- 银行(11146)
- 机构
- 大学(278969)
- 学院(278384)
- 管理(107474)
- 济(98990)
- 研究(96778)
- 经济(96415)
- 理学(93032)
- 理学院(91860)
- 管理学(89971)
- 管理学院(89482)
- 中国(68500)
- 科学(65474)
- 京(60470)
- 农(53298)
- 所(50978)
- 业大(47248)
- 研究所(46987)
- 财(45449)
- 中心(43075)
- 农业(42445)
- 江(40419)
- 北京(38220)
- 范(37661)
- 师范(37180)
- 财经(36213)
- 院(35426)
- 州(33880)
- 技术(33873)
- 经(32860)
- 省(31258)
- 基金
- 项目(196636)
- 科学(151148)
- 研究(140051)
- 基金(138805)
- 家(123357)
- 国家(122324)
- 科学基金(102753)
- 社会(82787)
- 省(79641)
- 社会科(78159)
- 社会科学(78133)
- 基金项目(74305)
- 自然(69871)
- 自然科(68224)
- 自然科学(68197)
- 自然科学基金(66911)
- 划(66811)
- 教育(64608)
- 编号(57813)
- 资助(57560)
- 成果(47545)
- 重点(44092)
- 部(41671)
- 发(41290)
- 课题(40898)
- 创(40657)
- 科研(38121)
- 计划(38104)
- 创新(37921)
- 大学(35906)
共检索到404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红明 黄应昆 吴才文 范源洪 赵培方 崔杰
采用澳大利亚抗甘蔗黑穗病鉴定评价方法,对14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采用的对照品种在澳大利亚和云南两地试验的平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品种平均发病率和标准分级的回归方程为对数函数,经回归计算的分级值,其抗性反应型分类与统计学分类能实现良好的统一,澳大利亚的鉴定方法可用于云南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关键词:
抗黑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甘蔗 应用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双 曾泽鉴 沈万宽 徐刚红 吴夏明 罗明珠 陈培寿
为探明甘蔗亲本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湛江雷州市)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人工浸渍接种的方法,对34个甘蔗亲本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亲本有Q171、ROC1、内江57-614,占供试亲本的8.8%;抗性水平为抗(R)的亲本有福农95-1702、N∶CO376、CP93-1382、CP65-357、赣蔗95-108、ROC5,占17.6%;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亲本有巴西618、粤糖89-113、台优,占8.8%;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亲本有粤糖86-368、ROC16、Q179、Q191、HO CP95-988、台糖8...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亲本 抗性鉴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杨湛端 刘福业
为探明甘蔗品种(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浸渍接种与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对34个甘蔗品种(品系)进行新植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品种(品系)有00-319、01-121、00-256、01-125、01-79,占供试品种的14.7%;抗性水平为抗(R)的品种(品系)有01-120、粤糖03-233、CP93-1634,占8.8%;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品种(品系)有粤糖96-86、99-57,占5.9%;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品种(品系)有01-246、粤糖95-168、01-160、粤糖91-1...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品种 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杨湛端 刘睿 陈健文 邓海华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维兴 黄玉新 周珊 张保青 高轶静 杨翠芳 刘昔辉 张革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 TPCRG反应体系的Mg2+、d 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 TPCRG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 NTPs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 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覃双眉 李明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采用甘蔗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领先者。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甘蔗产业保护性耕作及可持续性生产历史、现状和具体措施,并分析了其对中国甘蔗产业生产的启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博 吴才文 蔡青 应雄美 刘新龙 苏火生 黄应昆
本研究利用对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2免疫的甘蔗品种NCO376作为寄主材料,在云南开远蔗区搜集黑穗病孢子,依照浸渍、割苗涂抹、抖黑粉孢子、菌液浇灌等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甘蔗黑穗病菌的侵染实验,针对NCO376的抗性和黑穗病生理小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5×106个孢子/mL的浸渍组试验中对照的侵染率为16%,割苗涂抹侵染率为25.8%,侵染率最高,菌液浇灌侵染率最低为2.5%;清水浸渍组试验中菌液浇灌侵染率为0,割苗涂抹侵染率为13%,抖黑穗孢子侵染率为0。材料NCO376在浸渍组中,割茎涂抹处理侵染率>抖黑穗病孢子处理>对照>菌液浇灌处理;清水浸渍组中,割茎侵染率较高,菌液浇灌和抖黑穗...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NCO376 侵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期滨 谢婉婕 钟惠 冯春燕 潘浩然 齐浥颖 张积森 王恒波
【目的】甘蔗褐锈病是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 Sydow&P. Sydow)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之一,能造成蔗糖分降低10%—36%,严重威胁甘蔗产业发展。已有研究揭示抗褐锈病主效基因定位于Bru1区域,克隆其关键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为选育抗褐锈病甘蔗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方法】利用PacBio SequelⅡ测序平台获得甘蔗栽培品种ROC22的contig水平基因组信息,鉴定到抗褐锈病Bru1区域,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克隆,分析其组织特异性和抗、感褐锈病甘蔗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在烟草叶片的亚细胞定位和瞬时表达。【结果】基于Bru1位点区域紧密连锁的标记R12H16和9O20-F4,从该区域中注释到33个基因,结合典型抗病基因结构域,共筛选获得5个候选抗病基因,分别为Brrg99、Brrg103、Brrg108、Brrg115和Brrg116。以甘蔗栽培品种ROC22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Brrg116的全长序列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残基。将该基因序列分别比对甘蔗热带种和割手密种及二倍体近缘种高粱的基因组数据库,发现其与热带种和割手密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达到98%以上,而与高粱的相似性为93.77%。系统进化树揭示该基因起源甘蔗割手密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Brrg116在甘蔗栽培品种的多个组织中组成型表达,尤其是在+1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蔗芽的9.8倍;在褐锈病菌侵染抗、感甘蔗栽培品种的6和72 h时,呈现显著差异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瞬时过表达Brrg116,其后接种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二氨基联苯胺法(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逐渐加深,超敏反应相关基因、水杨酸信号和乙烯信号途径中的相关基因持续上调表达。【结论】Brrg116在甘蔗不同组织中组成型表达,且在受褐锈病菌侵染的抗病甘蔗栽培品种中呈现快速的诱导表达。此外,过表达Brrg116引发水杨酸和乙烯等激素信号通路产生防御响应,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NTPs 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0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刘家勇 卢文洁
本研究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2份优良育种材料、10个已鉴评甘蔗品种共32份优良品种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1份(34.38%),2级高抗材料1份(3.13%),3级中抗材料6份(18.75%),4级感病材料4份(12.5%),5级高感材料10份(31.2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泽平 林善海 梁强 李毅杰 李长宁 段维兴 何铁光
为明确甘蔗叶冠形态与抗梢腐病相关性,在南宁市设置大田试验,以广西蔗区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毒源,对美国佛罗里达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系)和广西主栽品种ROC22进行接种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蔗抗梢腐病性与其+1叶叶面积极显著正相关,与角度指数显著正相关。根据梢腐病病情指数抗性评价和聚类分析,14个参试甘蔗品种(系)被分成4类,即高抗品种CP07-2518、CP06-4647、CP06-3458和CP06-3332;抗病品种CP07-25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罗志明 黄应昆 王晓燕 尹炯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摸清蔗区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关键。对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5%,9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双江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双江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双江 甘蔗宿根矮化病 发生 检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莺 阮妙鸿 姚伟 陈荔 陈如凯 张木清
利用含甘蔗花叶病病毒E株系外壳蛋白基因(CP)的质粒pUbi-SCMV-CP,用基因枪轰击法遗传转化不同甘蔗品种,所获得的转基因无性系经过3代的抗病性鉴定和H2O2代谢的分析.结果表明,Badila(TB1)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花叶病能力,而福农91-4621在转基因无性系T1、T2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但在T3中其抗病性开始退化,发病率高达68%;抗病生理分析表明,转基因无性系的抗病性与H2O2清除和积累有关.经RT-PCR克隆和测序分析,福农91-4621所感染的SrMV-H的CP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转化的SCMV-E的同源性较低,仅为73.2%,福建Badila所感染的是SCMV-D,与S...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 CP基因 转基因 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唐仕云 肖祎 李文教 雷敬超 陈道德 黄赞斌 黄海荣 陶宇 刘昔辉 周会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对甘蔗病害的抗性及病害发生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性状遗传力,为开展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63个甘蔗亲本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丁当试验基地(以下简称丁当点)、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以下简称百色点)和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资中试验基地(以下简称资中点),实施两轮田间自然抗病性评价,并进行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丁当点、百色点和资中点分别发现甘蔗病害18、17和15种。除花叶病和黑穗病外,发病相对较重的还有褐条病、赤腐病、轮斑病、黄点病和叶枯病,其病情指数均大于1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害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不同,且多数病害的互作方差占比高于主效应方差占比。试验点内联合分析时,丁当点内亲本方差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的病害为轮斑病、赤腐病、黄点病、锈病、褐斑病、梢腐病和紫斑病,百色点内亲本方差显著或极显著的病害为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梢腐病和叶焦病,资中点内亲本方差显著的病害为赤条病;所有试验点联合分析时,亲本方差显著或极显著的病害为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斑病。广义遗传力计算结果表明,甘蔗白叶病属中等遗传力性状,白疹病、锈病、轮斑病、褐条病和叶焦病属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叶枯病、赤腐病、梢腐病、紫斑病、赤条病、黄点病、褐斑病和虎斑病属低等遗传力性状,但进行联合方差分析时仅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斑病存在广义遗传力,可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进行抗病选择。不同选育年代甘蔗亲本的抗病性未呈现持续向好的选择结果,仅褐条病和叶枯病存在波动;不同来源甘蔗亲本的赤腐病、轮斑病、眼点病和叶枯病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桂糖和粤糖亲本的抗病性较差,台糖亲本的抗病性较好,Ho亲本对轮斑病的抗性较好,对赤腐病的抗性较差,CP亲本对轮斑病和叶枯病的抗性较好,对赤腐病的抗性较差。在测试亲本中,抗病性好、较好和一般的亲本分别占3.02%、26.57%和49.03%,抗病性较差和差的亲本分别占18.57%和2.81%。在抗病性好和较好的亲本中,育种利用效果好的不足10.00%;许多利用效果好的亲本抗病性中等,加上抗病表现较差或差亲本的大量使用,致使甘蔗抗病育种水平提升受到影响。【结论】抗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斑病甘蔗亲本可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选择,感白条病、白叶病、白疹病、赤条病、褐斑病、褐条病、虎斑病、梢腐病、锈病、眼点病和叶枯病甘蔗亲本材料宜淘汰;合理选用甘蔗抗病亲本和改进病害抗性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甘蔗抗病育种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