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6)
2023(5612)
2022(4571)
2021(4222)
2020(3307)
2019(7320)
2018(7065)
2017(12609)
2016(7182)
2015(7903)
2014(7901)
2013(7207)
2012(6640)
2011(6016)
2010(5940)
2009(5462)
2008(5359)
2007(4860)
2006(4381)
2005(3915)
作者
(20967)
(17561)
(17177)
(16437)
(10677)
(8179)
(7897)
(6721)
(6657)
(6072)
(5925)
(5818)
(5699)
(5569)
(5509)
(5285)
(5044)
(4998)
(4962)
(4843)
(4370)
(4322)
(4245)
(4051)
(3886)
(3884)
(3767)
(3764)
(3643)
(3521)
学科
(20722)
经济(20680)
管理(20617)
(17456)
(13021)
企业(13021)
(10918)
(7982)
(7381)
中国(7348)
(7111)
农业(6662)
方法(6545)
(6307)
业经(5848)
数学(5275)
数学方法(5111)
理论(4977)
体制(4839)
地方(4770)
(4677)
银行(4661)
(4537)
金融(4530)
(4521)
教育(4284)
(4008)
财务(3970)
财务管理(3960)
(3950)
机构
学院(96972)
大学(94306)
研究(35852)
(33929)
管理(33764)
经济(32995)
理学(28578)
理学院(28267)
管理学(27586)
管理学院(27430)
中国(27261)
科学(22870)
(22641)
(20439)
(18331)
农业(17855)
(17182)
业大(16871)
研究所(16720)
中心(16624)
(15596)
(13312)
(13274)
师范(13053)
财经(13045)
技术(12870)
北京(12555)
(12324)
(11843)
(11789)
基金
项目(66636)
科学(51139)
研究(49754)
基金(46037)
(41611)
国家(41195)
科学基金(33807)
社会(30173)
社会科(28355)
社会科学(28346)
(27262)
基金项目(23500)
教育(23082)
(22773)
编号(21347)
自然(21039)
自然科(20489)
自然科学(20481)
自然科学基金(20098)
资助(18297)
成果(18150)
课题(15626)
重点(15465)
(14336)
(14051)
(13406)
(12977)
(12866)
(12857)
(12828)
期刊
(42135)
经济(42135)
研究(26927)
中国(23628)
(22454)
学报(18957)
科学(15741)
农业(15465)
教育(14530)
大学(14434)
学学(13763)
(13639)
管理(12845)
技术(9141)
(8561)
金融(8561)
业经(8390)
(7591)
(6668)
经济研究(6372)
财经(6210)
业大(5869)
(5359)
问题(5273)
农业大学(5207)
职业(5135)
科技(4732)
社会(4481)
(4435)
论坛(4435)
共检索到149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佳利  
在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治理机制失灵、赤字不断累积及治理权力下沉的背景下,区域合作逐渐补位,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开辟了重要路径。本文聚焦澜湄合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澜湄粮食安全治理的基础和条件,详细分析了澜湄国家参与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力图多维度展现澜湄粮食安全治理对域内国家乃至全球粮食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澜湄国家推进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在于成员国对粮食安全重视度的提升、强化在全球粮食体系中话语权的需求及优化澜湄国家自身国际形象的必要性。然而,澜湄粮食安全治理也面临着成员国利益诉求差异化、域外大国深度介入、治理风险性因素陡增等复合性困境。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健全区域粮食安全治理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区域政治环境,加强在气候变化、灾害防范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粮食安全合作,推动构建澜湄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成玉  
耕地数量和质量是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两大根基,而我国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土地实际占用和使用者缺乏对耕地保护的压力、动力和能力。改革方向是建立国有基础上的土地使用权永佃制,在弱化政府征地动机的基础上,构建征地主体与保护主体适当分离、监督与惩罚有力、有效的耕保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钰   巴雪真   陈萌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和回应了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阐释新时代粮食安全总目标、总要求、总任务、总方针、总路径的基础上,揭示其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沿着“产品-商品-特殊商品”的理论逻辑,明晰粮食的属性和战略价值;回顾“地方分化-资源匹配-治理转变”的历史逻辑,厘清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建立轨迹;围绕“工业化技术化之路、要素集聚之路、县域之路、产业之路、保障之路”的实践逻辑,明确维护粮食安全的发展路径。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之路,应坚持主体论、“两藏”论和自主论,从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方面发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广深  谭莹  
粮食安全主体的动力机制包括宏观主体的动力机制、中观主体的动力机制和微观主体的动力机制。通过不同粮食安全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提高种粮收益是确保中央政府在粮食安全博弈中的主动地位的策略选择。确保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一是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粮食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三是提高种粮补贴;四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俞滨  
粮食安全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和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保障。但是,统筹城乡背景下,粮食安全面临五方面新的情况,而且这些因素间的作用机理更复杂,如果这些关系协调不好,将威胁到粮食安全。为此,本文以统筹城乡为视角,从粮食获取能力和需求两方面对粮食安全的现状、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坚持把"三化"同步推进作为破解粮食安全的有效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冬生  
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在制约粮食安全的传统因素依然严峻的同时,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既产生了确保粮食安全的积极因素,也涌现了影响粮食安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规模经营、支农补贴政策之间两难困境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博  郭红阳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目前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等均居全国第一,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但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种粮收益下降和粮食物流体系不健全等仍是威胁可持续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黑龙江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发挥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破除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崑   李光泗   祁华清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强国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当前摆在农业强国建设面前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饲用粮食供给问题。对全球农业要素禀赋、产出和贸易结构、国家生产能力、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国民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等多维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和粮食生产、贸易的技术性软约束,我国饲用粮食安全问题既是粮食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是饲用粮食供给与食物需求结构不匹配问题,利用国际市场和外部农业资源来保障国内饲用粮食供给势在必行。未来,我国饲用粮食国际供应链要面对贸易渠道多元化难度大、现有渠道的不确定性难以回避、域内周边国家农业资源利用门槛高、粮食贸易容易沦为他国外交政策工具等四大困境。彻底解决饲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稳固现有贸易渠道、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优化国内膳食营养结构、管控饲用粮食需求、提高饲用粮种植比较优势、开拓域内国家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一揽子政策组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在当今全球变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发凸显的背景下,中国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的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逻辑视角来看,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方面都存在隐性的交互影响及潜在的协同效应。从战略层面来看,推动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执行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当前中国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发展的战略视点,构建一套以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与农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能更好地推动以低碳促安全的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问题成为粮食安全的直接威胁,当前的核心困境在于如何弥合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其涉及碳排放核算、精细化政策执行、法规及监管等问题。为实现中国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须以务实高效的行动策略为核心,从安全理念、绿色自觉、系统治理、科技保障、专项治理、人才支撑、法规条例、监测体系等方面切实推进,着力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农业生产效率,全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系统构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流通的特点和粮食商品自身的特性,要求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业结构,以保障粮食流通各环节的顺利对接,实现粮食安全。粮食行业结构优化与否与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消费保障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粮食行业结构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粮食行业结构的现状,指出了现行不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对粮食商品流通和粮食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粮食行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黄闯  
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过囿于人地关系紧张、土地流转规模比例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总体上发育不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必须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人口数量过大的矛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与农业经营风险增大的矛盾,以及地方政府行政性行为错位和合理归位的矛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石  张继承  李林凤  
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我国粮食产业在系统均衡性、适应性、稳定性、流畅性四个方面的安全水平,识别出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安全度进行评价和预测,指出我国粮食安全度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同时提出强化国家资源安全观念、推动系统间动力机制协同、健全粮食发展综合决策体系的可行之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荣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虽然以往党的会议和文件也提到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六次提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但基本上只是点题,没有阐述,这次专门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展开了阐述。改革开放至今,专门提出此主题,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振伟  
面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多重压力,中国应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态安全,而粮食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实现数量的安全,才能保证质量的安全。可以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被重新定义,它不仅包含数量的安全,还应该包括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粮食主权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