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8)
- 2023(18887)
- 2022(16087)
- 2021(14678)
- 2020(12472)
- 2019(28129)
- 2018(27702)
- 2017(53193)
- 2016(29389)
- 2015(32644)
- 2014(32338)
- 2013(32107)
- 2012(29409)
- 2011(26542)
- 2010(26487)
- 2009(24853)
- 2008(24897)
- 2007(22104)
- 2006(19724)
- 2005(17672)
- 学科
- 济(120722)
- 经济(120548)
- 业(102864)
- 管理(97223)
- 企(90447)
- 企业(90447)
- 方法(53119)
- 数学(42967)
- 数学方法(42488)
- 财(36743)
- 农(36708)
- 业经(34641)
- 中国(29235)
- 制(26257)
- 学(25525)
- 农业(25482)
- 务(25240)
- 财务(25170)
- 财务管理(25135)
- 地方(23987)
- 企业财务(23861)
- 技术(21935)
- 理论(21504)
- 和(21121)
- 贸(20831)
- 贸易(20822)
- 易(20196)
- 划(19441)
- 体(19081)
- 环境(18878)
- 机构
- 学院(428117)
- 大学(427464)
- 济(169067)
- 管理(167462)
- 经济(165539)
- 理学(144847)
- 研究(144071)
- 理学院(143186)
- 管理学(140732)
- 管理学院(139963)
- 中国(107921)
- 科学(92439)
- 京(91334)
- 农(81139)
- 财(79785)
- 所(74338)
- 业大(69212)
- 研究所(67839)
- 江(64636)
- 中心(64223)
- 农业(64205)
- 财经(63551)
- 经(57730)
- 北京(56941)
- 范(54398)
- 师范(53750)
- 院(51885)
- 州(51223)
- 经济学(50479)
- 财经大学(47020)
- 基金
- 项目(291697)
- 科学(228956)
- 基金(211893)
- 研究(208023)
- 家(187526)
- 国家(185932)
- 科学基金(158507)
- 社会(131460)
- 社会科(124497)
- 社会科学(124466)
- 省(114852)
- 基金项目(112513)
- 自然(104969)
- 自然科(102503)
- 自然科学(102470)
- 自然科学基金(100668)
- 划(96903)
- 教育(94568)
- 资助(86551)
- 编号(83071)
- 成果(66916)
- 重点(66007)
- 部(63571)
- 发(62248)
- 创(62197)
- 创新(57681)
- 课题(57554)
- 科研(56001)
- 业(54394)
- 国家社会(54173)
- 期刊
- 济(189181)
- 经济(189181)
- 研究(123115)
- 中国(80182)
- 农(74690)
- 学报(74688)
- 科学(67013)
- 管理(64053)
- 财(63214)
- 大学(55647)
- 学学(52960)
- 农业(51158)
- 教育(42627)
- 技术(35844)
- 融(35803)
- 金融(35803)
- 业经(32527)
- 财经(31569)
- 经济研究(29055)
- 业(28409)
- 经(27015)
- 问题(24854)
- 版(22052)
- 技术经济(21837)
- 科技(21577)
- 现代(19908)
- 业大(19693)
- 理论(19329)
- 商业(18964)
- 资源(18764)
共检索到626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文淑惠 文艺 梁经伟
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测算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并对影响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程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产结构复杂度明显增加,国际和国内外包呈互补关系;经济规模、研发强度及劳动力水平对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资本化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FDI流入及私营部门的国内信贷量占GDP的比重,对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具有负面影响。因此,澜湄流域国家应积极改变参与全球分工的方式,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吸引外资的同时注重外资质量,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水平,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文淑惠 何卓欣 梁经伟
受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以越南为代表的澜湄流域国家成为全球替代中国出口和吸收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在全球投入产出框架下,根据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四个澜湄流域国家2000年和2007—2017年14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分别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其生产结构复杂度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全球价值链的双向参与均有利于提高澜湄流域国家制造业生产结构复杂度,但存在国家和产业差异。从影响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均能通过中级人力资本促进澜湄流域国家制造业生产结构复杂度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高凤 郑玉
以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FP增加1%,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增加0.523%。而生产分割的长度增加并没有增加其TFP,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高技术制造行业的TFP与生产分割的长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高技术行业生产阶段数的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高凤 郑玉
以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FP增加1%,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增加0.523%。而生产分割的长度增加并没有增加其TFP,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高技术制造行业的TFP与生产分割的长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高技术行业生产阶段数的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3)低技术制造行业的TFP对生产分割长度有正向影响,但生产分割长度对其TFP的影响为负,低技术制造行业主要涉及加工、制造等低生产率阶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红福 龚六堂 夏杰长
本文拓展了Fally(2012)基于单国(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生产分割的生产阶段数概念。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把全球生产阶段数分解为国内生产阶段数和国际生产阶段数,并利用1995~2011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产业部门的生产分割长度都出现了大幅上升,尤其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结构复杂度日益增加,国际和国内外包呈互补关系;(2)中国生产分割长度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加入WTO后,生产分割长度迅速增加,尤其是国际生产分割程度迅速提高,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生产分割长度出现了短暂性的下降;(3)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国内生产阶段数的下降幅度略大于国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正 杨素 刘瑾瑜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有利于加快制造业升级,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新标准(2015),运用灰色GM(1,N)模型,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测算,并对其决定因素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创新能力与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交易成本与税收竞争对二者的协同融合具有抑制效应。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制造业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而产业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个层面的集聚影响二者的协同融合。产业创新能力与环境规制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影响周期比较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效果在减弱,税收竞争与交易成本影响效应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最后对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融合 产业集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俊智 武友德 陈俊营
首次尝试构建一个具有嵌套性、循环性及连续性的多主体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演化分析框架,设计出从国家层级刻画网络初始形态、行业层级识别网络变化规则及企业层级模拟网络演化路径的仿真流程,并将其运用于分析澜湄五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嵌入过程。结果发现,当前澜湄五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初始形态呈现显著的等级性,生产关联变动呈现物流、人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差异,演化进程中网络呈现层次模块属性。结合仿真结果,提出提升澜湄五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嵌入程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瑞媛 曾良恩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EBM模型与Tobit模型,测算分析2012年-2017年间各省份文化制造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发现研究期间文化制造业效率整体偏低,区域差异较为显著,东高西低,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研究期间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文化制造业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obit计量回归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文化制造业效率存在积极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对文化制造业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泽 方琪 鞠云 任阳军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推动力。流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基于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市、区)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从效率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分析角度进行多层次比较,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大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流域间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水平明显高于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外商投资等因素对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因素尚未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得出提升三大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山松 谭清美
要素使用结构是效率变动的起始点,以工业为对象的研究不可忽略不同行业间要素配置结构的区别。本文选取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方法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并随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不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最高,技术密集型行业次之,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低。三大类型制造业能效提高仍有50%以上的空间,"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应由目前的以行政区域为对象分解节能降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本文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各行业在1994年-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识别和验证了我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贸易利益的拓展与提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的区间上,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那些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产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这主要因为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我国更多地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承接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重要因素,而要素禀赋结构变迁及技术进步等变量因素对...
关键词:
生产分割 贸易利益 贸易附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信息技术进步 技术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健旋
本文从智能技术、智能应用和智能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各省级单位2001—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熵权法作为衡量方法,评价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和省际制造业智能化差异;从内源和外源等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升态势,智能应用水平超越智能技术和智能效益水平,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特色,也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的动力;(2)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无论制造业智能化指数还是其分指标指数,东部地区均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3)从总体来看,技术研发、成本压力和人力资本是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 智能化 评价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信息技术进步 技术差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钰 孙长江
一、引言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中成本管理受到外界的干扰小,因而它也是易于改善的管理领域。传统成本性态理论指出,成本的边际变化量与业务量变动方向不相关且成本与业务量有着严格的线性关系,这是传统成本性态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但现有研究表明,有些成本在业务量升高时的边际增长量大于在业务量降低时的边际减少量,学术界通常将这种不对称性称为粘性,这种现象通常在一类不能直接归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