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2)
2023(5538)
2022(4397)
2021(4231)
2020(3224)
2019(7351)
2018(6945)
2017(12475)
2016(7232)
2015(7874)
2014(7612)
2013(7496)
2012(7107)
2011(6496)
2010(6603)
2009(6023)
2008(5952)
2007(5262)
2006(4766)
2005(4219)
作者
(22065)
(18849)
(18779)
(17665)
(12230)
(9230)
(8258)
(7538)
(7182)
(7089)
(6795)
(6713)
(6178)
(6128)
(6088)
(5823)
(5776)
(5641)
(5584)
(5426)
(4933)
(4818)
(4763)
(4552)
(4396)
(4290)
(4268)
(4106)
(3959)
(3862)
学科
(26817)
经济(26791)
(15307)
管理(15301)
(11091)
企业(11091)
(10754)
地方(10043)
(8709)
方法(8424)
中国(7379)
农业(7350)
业经(7029)
数学(6941)
数学方法(6808)
环境(5323)
(5315)
(5295)
贸易(5293)
(5089)
(4950)
地方经济(4833)
(4136)
金融(4133)
(4051)
理论(4037)
(4004)
资源(3703)
(3645)
银行(3623)
机构
学院(102860)
大学(100226)
研究(41207)
(35025)
经济(34264)
管理(32956)
科学(29508)
中国(28805)
理学(28276)
理学院(27748)
管理学(26997)
管理学院(26813)
(23363)
(22847)
(22772)
(22428)
研究所(21480)
农业(18665)
业大(18649)
中心(17788)
(16556)
师范(16350)
(16207)
(15660)
(15374)
(13690)
科学院(13356)
师范大学(13124)
北京(12766)
财经(12729)
基金
项目(74150)
科学(57694)
研究(52269)
基金(52003)
(47706)
国家(47287)
科学基金(38746)
(32108)
社会(31320)
社会科(29458)
社会科学(29442)
基金项目(27872)
自然(26243)
(26208)
自然科(25535)
自然科学(25526)
自然科学基金(25041)
教育(23650)
编号(21292)
资助(20115)
重点(18360)
(17536)
成果(17274)
课题(16316)
(15331)
(15246)
计划(15146)
(14867)
创新(14395)
科研(14218)
期刊
(44243)
经济(44243)
研究(27516)
学报(22324)
(22182)
中国(21199)
科学(19600)
大学(15757)
农业(15405)
学学(15059)
教育(12488)
管理(11451)
(11236)
(8899)
金融(8899)
业经(8333)
资源(8283)
(7941)
技术(7424)
(6851)
业大(6374)
经济研究(6196)
问题(5763)
财经(5654)
林业(5561)
科技(5481)
(5285)
农业大学(5104)
(4841)
(4806)
共检索到154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尤卫红  何大明  索渺清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区域合作行动的蓬勃开展,该流域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考查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水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基本事实,以云南境内澜沧江径流量观测数据和云南的同期降水量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结论为: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而对于较大的时间尺度,它们之间的变化特征是十分相似的;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与云南的年降水量场变化之间存在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斌  李丽娟  李海滨  梁丽乔  李九一  柳玉梅  曾宏伟  
极端降水事件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澜沧江流域纵贯13个纬度,最大相对高差近5000 m,跨6种气候带,是全球少见的南北向大江,它在气候、水文、地理、生态学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自1960年以来,流域经历了显著的气温上升。探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复杂流域的极端降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小于5 mm、5~10 mm、10~50 mm以及大于50 mm 4个不同量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了每种量级降水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及降水频率。结果表明,各量级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流域总体上极端降水频率的增加态势明显。对典型地区站点分析表明,极端降水的增加可能与气候系统随机性变强有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迪  赵勇  裴源生  毕彦杰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水循环模拟模型WACM进行单向耦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和流域上中游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响应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区域气候预估表明,相对于现状(1980—2009年),A1B情景下未来(2010—2039年)流域年平均温度和降水均有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0.65℃和1.87%,但降水增加不明显;流域北部温度增幅比南部明显,而降水区域差异较大,变化较为复杂。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清盛和琅勃拉邦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天然情景相比均有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1.23%和3.69%,但变化不明显;未来径流年际变化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温度变化对径流影响作用要强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书霞  张利平  喻笑勇  佘敦先  甘瑶瑶  
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实测降水数据,从日尺度、月尺度到年尺度分别评价了TRMM 3B42 V7、CMORPH CRT、TRMM 3B42 RT、PERSIANN 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格网尺度上的精度,并用实测降水数据和筛选出的精度较高的遥感降水产品驱动SWAT模型进行了径流模拟,以进一步探究遥感降水产品在澜沧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日尺度上精度都不高,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5。从整体看,TRMM 3B42 V7精度最高,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5、0.90,CMORPH CRT精度稍低于TRMM 3B42 V7,其在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0.77,TRMM 3B42 RT和PERSIANN精度较差,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较低,基本都维持在0.5以下;径流模拟结果发现TRMM 3B42 V7和CMORPH CRT两种遥感降水产品对流域出口断面日、月径流模拟的能力均不如实测降水,但整体上三者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实测径流变化的趋势,三者径流模拟对应的纳西效率系数NS在0.65~0.94范围内;从纳西效率系数NS看,三者对应的数值相差幅度极小,从多年平均径流RE看,三者都表现出低估的情形,但与前两者(低估值在-4%~-10%范围内)相比,CMORPH CRT(低估值在-10%~-20%范围内)低估的幅度较大;TRMM 3B42 V7在整体上的径流模拟效果优于CMORPH CRT,在澜沧江流域具有更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任之  黄河清  余国安  俞荭  
作为连接六国的跨境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澜湄)流域的径流变化与流域内各国以及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澜湄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5年澜湄流域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构建了体现澜湄流域特性的SWAT水文模型,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澜湄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年尺度上,澜湄流域径流在旧州站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允景洪站呈显著下降趋势,在万象和上丁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季节尺度上,各水文站旱、雨季径流变化趋势与年尺度基本一致,旱季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小,雨季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大。(2)1998—2000年为全流域径流发生突变的集中期,因此将各区域径流的变化期划分为2000年之前和之后两部分。(3)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径流的影响程度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则逐渐加大,且人类活动对旱季径流的影响程度大于雨季。本文结果有助于了解澜湄流域水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澜湄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史育龙  
澜沧江-湄公河是联接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该河流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流经云南省出境,在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河长2162公里。8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明典  陈大庆  段辛斌  王珂  刘绍平  
2009年4月、7–8月、9月、10–11月及2010年1月对澜沧江云南段及洱海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设置52个鱼类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4 787尾,经鉴定计有土著鱼类5目、14科、80种,加上文献资料记载整理,共计139种,隶属于6目、18科。澜沧江云南段鱼类由华西区的康藏亚区和华南区的怒澜亚区鱼类组成。另有外来鱼类21种。土著鱼类水平分布差异较明显,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澜沧江鱼类的分布受海拔以及气候的影响较显著,许多类群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形目、鲈形目、鲤形目的部分种类仅局限于低海拔热带地区,而占较高比例的鲤科鱼类和鲇形目鱼类的分布,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涛  齐欢  
20 0 3年是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分重要的一年 ,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展成效显著。充分展示了云南在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桥头堡的作用 ,也为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冰臣  文杰  李建华  张建生  余建新  
文章在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流域内耕地自然质量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范围1~26等,各等别面积差异较大,呈典型的偏态型分布,空间差异明显。耕地的自然质量等与土壤类型变化、纬度的变化、气候带的变化等呈现一定的非线性相关性,随着纬度的递增,气候带热量的减少,土壤质地的降低,耕地自然质量趋于下降。探讨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优化流域内水量调配,为准确的掌握土地数据、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差异化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8年4月11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村长论坛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召开。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师(官)张仲秋和云南省副省长陈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老挝农林部副部长本邝,坎本享和缅甸农业畜牧与灌溉部常务秘书吴钦佐出席论坛。与会代表围绕"合作、创新、共赢,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张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涌平,扬华  
本文结合人口预测方法和人文指数,研究提出了人口素质未来预测的新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测评了云南澜沧江下游区域的人口。这种方法有助于定量说明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辩证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涌平,扬华  
结合传统人口预测方法,本研究提出了结合人口与经济的新人口预测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实证研究了云南省澜沧江区域的人口。这种方法有助于定量说明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辩证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霞  熊合勇  吴俊颉  金方彭  高海涛  赵承远  雷春云  李光华  
通过线粒体D-loop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澜沧江上游表村(BC)、叶枝(YZ)、里底(LD)以及乌弄龙(WNL)4个群体,共计77尾短尾高原鳅的遗传多样性,为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与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相关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921bp的D-loop控制区序列中,共发现变异位点22个,其中单一变异位点8个,简约变异位点14个,定义单倍型21个;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为0.837~0.942,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516~0.00572;其中,里底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高,表村群体最低,且各群体呈现出“高H_(d)低π”遗传多样性模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7.91%),2.09%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之间;各群体之间不存在遗传分化(F_(st)=-0.0213,P=0.805);表村和里底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远(0.00567),叶枝和乌弄龙群体遗传距离最近(0.00511);核酸中性检测结果均不显著(Tajima’s D =0.624,P = 0.737;Fu’s Fs= -0.669,P = 0.377),核酸错配未呈“泊松”单峰分布均表明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近期未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综上所述,澜沧江上游短尾高原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鸿高  赵胜男  
历史上,澜沧江流域的各民族人民形成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独特的传统农业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步,少数民族农业生产工具也得到了改进和提升。面对澜沧江流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从实际出发,既注重对传统农业科技的继承和发扬,又注重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找到一条具有云南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开道  杨文辉  苏斌  李大兴  李孟洋  张继来  宋静宜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水动力环境。本文以澜沧江为研究案例,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澜沧江干流19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粒度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流域水能开发为主的人为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论认为:1在空间尺度上,上游高原区,河谷宽坦,下蚀微弱,水流平缓,沉积物粒度较小,分选较好,呈负偏或近对称小峰度分布;中游高山峡谷河段,水流湍急,沉积物粒径变粗,分选相对上游较差,但整体分选良好,粒度出现较多正偏尖峰分布;下游中低山宽谷区受到梯级大坝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平均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2不同时间的样品粒度变化,反映梯级大坝致使坝下游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中值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下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