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9)
- 2023(5862)
- 2022(4934)
- 2021(4549)
- 2020(3853)
- 2019(8758)
- 2018(8618)
- 2017(15966)
- 2016(9152)
- 2015(10031)
- 2014(10095)
- 2013(9844)
- 2012(9248)
- 2011(8540)
- 2010(8968)
- 2009(8237)
- 2008(8077)
- 2007(7057)
- 2006(6307)
- 2005(5535)
- 学科
- 济(45913)
- 经济(45886)
- 管理(23235)
- 方法(20691)
- 数学(18877)
- 数学方法(18488)
- 业(18262)
- 地方(15721)
- 企(14058)
- 企业(14058)
- 学(11937)
- 环境(11305)
- 农(10382)
- 地方经济(9441)
- 中国(9254)
- 业经(7583)
- 农业(7279)
- 生态(6991)
- 和(6893)
- 资源(6693)
- 划(6529)
- 理论(6363)
- 财(5707)
- 融(5571)
- 金融(5569)
- 发(5498)
- 贸(5203)
- 贸易(5201)
- 易(4904)
- 技术(4825)
- 机构
- 学院(134820)
- 大学(134268)
- 济(50357)
- 研究(49890)
- 管理(49525)
- 经济(49340)
- 理学(43615)
- 理学院(42933)
- 管理学(41576)
- 管理学院(41348)
- 科学(35649)
- 中国(34722)
- 京(29746)
- 江(26746)
- 所(26645)
- 农(26617)
- 研究所(25042)
- 业大(23606)
- 中心(22141)
- 农业(21059)
- 范(20754)
- 师范(20506)
- 财(20312)
- 院(18259)
- 北京(17273)
- 州(17011)
- 财经(16740)
- 师范大学(16649)
- 省(16376)
- 科学院(15979)
- 基金
- 项目(99699)
- 科学(79472)
- 基金(72561)
- 研究(68078)
- 家(65373)
- 国家(64931)
- 科学基金(55069)
- 社会(43358)
- 省(41722)
- 社会科(41103)
- 社会科学(41090)
- 基金项目(38624)
- 自然(37596)
- 自然科(36568)
- 自然科学(36557)
- 自然科学基金(35841)
- 划(34927)
- 教育(31226)
- 资助(29682)
- 编号(26237)
- 重点(23983)
- 发(22983)
- 部(21025)
- 成果(20434)
- 创(20390)
- 计划(20048)
- 课题(19501)
- 科研(19366)
- 创新(19176)
- 江(18568)
共检索到190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张昌顺 刘春兰 陈操操 王海华
澜沧江流域以其地形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的特点,备受全球关注,是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流域各生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均呈递增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3类5个区域:生态功能脆弱区(106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53.09%;生态功能中等区(138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20%;生态功能丰富区(82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71%,又根据优势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生态功能丰富区。本研究揭示了流域内各功能区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杨艳昭 刘晓娜
道路交通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研究道路交通的干扰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研究基于道路等级、道路所处的环境特征等因素构建道路干扰指数,定量评价了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的干扰强度,系统分析了流域道路干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流域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干扰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中游和下游地区明显大于上游地区。流域道路干扰域为边界复杂的不规则多边形,呈现出以离散的强干扰区域为中心,干扰强度向外围逐渐减弱的空间格局。对比不同等级道路干扰域内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发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代表人类活动的景观集中分布于道...
关键词:
道路网络 道路生态 干扰 澜沧江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居环境 澜沧江流域 时空演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志纯
澜沧江流域开发构想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志纯概况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东部进人云南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出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五国。国外目前习惯上称澜沧江为上湄公河,按照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鹏程 韦方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增让 成升魁 邹秀萍 鲁春霞 高利伟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斌 李丽娟 李海滨 梁丽乔 李九一 柳玉梅 曾宏伟
极端降水事件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澜沧江流域纵贯13个纬度,最大相对高差近5000 m,跨6种气候带,是全球少见的南北向大江,它在气候、水文、地理、生态学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自1960年以来,流域经历了显著的气温上升。探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复杂流域的极端降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小于5 mm、5~10 mm、10~50 mm以及大于50 mm 4个不同量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了每种量级降水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及降水频率。结果表明,各量级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流域总体上极端降水频率的增加态势明显。对典型地区站点分析表明,极端降水的增加可能与气候系统随机性变强有关。
关键词:
降水 强度 趋势 澜沧江流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史育龙
澜沧江-湄公河是联接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该河流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流经云南省出境,在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河长2162公里。8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杨艳昭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数据,对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逐像元进行分析,研究流域植被-气候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气温和降水对澜沧江流域植被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流域植被生长对气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纬度的升高,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滞后时间逐渐缩短;3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均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同一植被类型受气温的影响强于降水,但对降水的变化更为敏感;4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昭河 张震
澜沧江流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地区,其人口资源、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认为该流域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搞好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人类生态系统。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人口 生态环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飞 刘高焕
通过比较MODIS植被指数产品NDVI和EVI的差异,选择利用2000年-2009年的NDVI产品来分析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了澜沧江流域NDV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该流域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澜沧江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整体较好,年均NDVI都大于0.45,年际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有改善的趋势。但流域平均NDVI季节性变化明显,呈典型的单峰分布,NDVI最低值在3月,5月份开始迅速上升,最高值在8月。NDVI在0.35至0.6之间波动。澜沧江流域月均NDVI与气温、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文娟 闵庆文 崔明昆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和原始祖先,是栽培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考察"是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组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的野外考察中,就该流域野生稻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曾分布有我国所有的三种野生稻。近40年来,随着野生稻自然环境的破坏,其自然居群分布迅速减少,有些分布点已经绝迹或濒临灭绝。现存分布点共计31个,分散在横跨4个州、市的11个县(市)。针对野生稻的濒危现状及原因,提出如下保护建议:①加强野生稻栖息地的保护,即采用原地保护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力之,吴志纯
澜沧江下游流域包括云南省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一地区尽管有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经济还处于以农业为主的状态,人民生活比较贫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目前澜沧江下游流域所处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张昌顺 李士美 范娜 张彩霞 裴厦 盖力强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坡度每上升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3.34t/hm2;而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m,土壤侵蚀程度则加重2.3倍。流域内60.86%面积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区域内的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海拔在3000m以上,坡度为15~35°的区域内,是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甘淑 何大明 袁希平
Lancang River Basin is a typical mountain ecology system.With th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mountain ecology system in this area is destroyed easily.Forest cover is a key fact about region environment changes resulted by human action.Monitoring forest cov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sustainab...
关键词:
NDVI 澜沧江 林地覆盖 遥感监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