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3)
2023(2403)
2022(2229)
2021(2048)
2020(1696)
2019(4088)
2018(3987)
2017(7011)
2016(4315)
2015(4780)
2014(4903)
2013(4862)
2012(4647)
2011(4154)
2010(4116)
2009(3785)
2008(3628)
2007(3117)
2006(2816)
2005(2372)
作者
(14841)
(12345)
(12190)
(11559)
(7647)
(6112)
(5536)
(5002)
(4939)
(4540)
(4532)
(4359)
(4021)
(3978)
(3943)
(3895)
(3880)
(3834)
(3596)
(3551)
(3211)
(3188)
(3097)
(2969)
(2887)
(2872)
(2781)
(2749)
(2646)
(2614)
学科
(17750)
经济(17743)
管理(9616)
地方(8301)
(8231)
方法(7116)
数学(6531)
数学方法(6410)
(6136)
(5997)
企业(5997)
环境(5599)
(5438)
地方经济(3988)
农业(3875)
业经(3420)
中国(3378)
生态(3277)
资源(3236)
(3073)
(2985)
(2952)
及其(2692)
(2256)
(2255)
技术(2083)
规划(2075)
(2058)
环境规划(1991)
(1962)
机构
学院(59411)
大学(57662)
研究(24095)
管理(20823)
科学(19620)
(18820)
经济(18338)
理学(17615)
理学院(17330)
管理学(16827)
管理学院(16750)
中国(16710)
(16460)
(16289)
(14036)
(13893)
业大(13698)
研究所(13165)
农业(13079)
(11632)
中心(11081)
(9314)
(9017)
(8627)
农业大学(8502)
师范(8453)
(8343)
科学院(8321)
实验(8265)
资源(7950)
基金
项目(46367)
科学(35596)
基金(31408)
研究(29580)
(29091)
国家(28880)
科学基金(23961)
(22372)
自然(17826)
基金项目(17349)
自然科(17283)
自然科学(17275)
(17230)
社会(16893)
自然科学基金(16887)
社会科(15946)
社会科学(15935)
资助(13047)
教育(12600)
重点(11554)
(11280)
科技(11176)
计划(11154)
编号(11106)
(10943)
课题(9276)
科研(9243)
(8955)
(8867)
创新(8463)
期刊
(22673)
经济(22673)
学报(14849)
(13790)
中国(13766)
研究(13048)
科学(12110)
大学(10125)
学学(9808)
农业(9529)
资源(7355)
管理(6523)
(5841)
(5759)
技术(5758)
教育(4883)
林业(4493)
(4435)
业大(4256)
业经(4144)
科技(4099)
(3783)
统计(3440)
(3434)
金融(3434)
(3355)
(3310)
环境(3270)
自然(3249)
农业大学(3205)
共检索到88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来  傅开道  王波  陈礼强  宋静宜  苏斌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2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3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开道  杨文辉  苏斌  李大兴  李孟洋  张继来  宋静宜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水动力环境。本文以澜沧江为研究案例,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澜沧江干流19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粒度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流域水能开发为主的人为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论认为:1在空间尺度上,上游高原区,河谷宽坦,下蚀微弱,水流平缓,沉积物粒度较小,分选较好,呈负偏或近对称小峰度分布;中游高山峡谷河段,水流湍急,沉积物粒径变粗,分选相对上游较差,但整体分选良好,粒度出现较多正偏尖峰分布;下游中低山宽谷区受到梯级大坝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平均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2不同时间的样品粒度变化,反映梯级大坝致使坝下游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明显增大,且中值粒径增大更明显,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正偏,峰态尖锐化。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下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开道  王超  苏斌  李大兴  杨文辉  李明月  路金霞  李頔  
研究针对澜沧江中下游功果桥和小湾电站库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估了两水电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明显偏高,汛后的11月份富集至较高;大坝拦沙对上下游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3月、6月两库区重金属均未呈现污染;但8月、11月功果桥库区坝上泥沙中的Pb、Mn、As、Zn均呈现污染,Cu、Hg均未呈现污染;功果桥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小湾库区,且其重金属污染多发生在雨季;(3)综合全年来看,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其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川  潘杰  牟新利  傅扬武  陈书鸿  周纬生  
对长江万州段沉积物进行采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沉积物中的Pb、Cu、Cr、Cd、Zn等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万州段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生态风险影响因子顺序为:Cd>Zn>Pb>Cu>Cr。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52.35,长江万州段大部分断面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兰兰  杨艳青  
在摸清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r、As)含量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其污染状况,计算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江阴市河流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企业和城市径流双重影响,Cu、Zn、Pb峰值在汛期,As、Cr峰值在非汛期;污染负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非汛期污染略轻,地累积指数法引入背景波动参数而使其评价结果较乐观。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都为轻微风险级别;致癌风险处于10~(-3)数量级,非致癌风险数量级为10~(-7),致癌风险为人体健康风险主要承担者。潜在生态风险汛期高,人体健康风险非汛期高,这可能是重金属元素对致癌风险以及生态风险的贡献不同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彦国  倪师军  庹先国  张成江  徐争启  
攀枝花市是长江流域经济带上游区第一城,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了该区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水系沉积物中各元素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Ti、Cu、V、Pb、Zn、Cr、As;总体上看,各元素在攀钢采矿场、选矿厂、冶炼厂及尾矿坝等地的污染程度较高,表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攀枝花地区金沙江水质的污染主要与该区钒钛磁铁矿的采、选、冶等矿业活动有关。该区应采取如下措施减轻环境影响:(1)加强矿区环境恢复和环境管理,确保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加强城市环境监测,特别是重金属和其他微量元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翠华  倪师军  何彬彬  张成江  
对矿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和评价,可以为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德兴铜多金属矿山及矿集区为研究区,开展区域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在德兴地区4 800km2的范围内,系统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330个。同时,采用X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了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As、Hg、Cd、Cr、Zn、Cu、Pb)的含量。样品中重金属As、Hg、Cd、Cr、Zn、Cu和Pb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070~1 109、0.015~5.430、0.035~13.5、7~236、22~1 770、5~4 390和15~1 685 mg/k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征楷  毕春娟  陈振楼  王晓慧  王薛平  倪玮怡  
分析滴水湖及其周边沉积物中Hg、As、Cu、Cd、Pb、Zn和Cr等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中As和Pb低于上海市潮滩背景值,Hg、Cd、Zn和Cr均高于潮滩背景值,50%样点的Cu高于潮滩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中Cr的平均污染水平为偏中污染,Hg、Cd和Zn为轻度污染,As、Cu和Pb为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重金属为中等生态风险,Hg和Cd是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中Hg、Cu、Cd、Pb、Z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慧敏  高凌颜  刘敏超  
采集天沙河表层沉积物,检测其中Cr、Ni、Cu、Zn、Cd和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指数法(NI)、地累积指数法、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淡水生态系统沉积物基准法(SQGs)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几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鉴于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所得结果一致,杜阮河段、白沙河段及天沙河上游污染较严重,天沙河中下游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就各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而言,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Cd和Cu污染较严重,其次是Zn、Ni、Pb、Cr;而采用SQG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雄星  韩中豪  张进  夏凡  王文华  
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其中杨浦大桥和南市水厂断面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它断面均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Cu>As>Pb>Cr>Zn,除Cd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工业排放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苏州河对黄浦江下游重金属存在一定的输入贡献。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喜成  刘刚  
【目的】研究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嘉陵江上游矿区河道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分别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u、Cd、Cr、Ni、As含量。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探讨重金属含量与pH、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内重金属Pb、Zn、Cu含量变化明显,Cd、Ni、As、Cr含量变化较小。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河道源头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上游重金属污染达中等级别,中、下游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单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胡谦  陈美娜  曹宏宇  何培民  
以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交通区、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地表沉积物的粒径组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了不同功能区的地表径流水质;同时估算了地表沉积物和地表径流中6种重金属(Cu、Cd、Pb、Cr、Hg和As)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和径流年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样品粒径分布较为相似,65%~85%以上的颗粒质量集中在直径300μm以下的细沙中;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交通区Cu、Pb、Cr浓度较高,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的Hg和As的浓度较高,Cd在各功能区分布较为平均;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瞬时水样重金属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文教区径流水质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文教区沉积物6种重金属单位面积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尚斌  刘德富  王雨春  高博  王亮  段玉杰  
2010年3月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获取了无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在香溪河口的长江干流(长江右岸)获取了表层沉积物样,现场进行了环境因子测量和室内粒度分析、矿物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和石英为主,占到全部矿物的65%左右。柱状沉积物pH值随深度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Eh值也有随深度减少的趋势,反映了环境还原性加强。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粒径变细、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增加而增加,而随石英、白云石含量增加而降低;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与pH值密切相关,当pH值下降时部分重金属容易重新释放出来而进入环境中。库湾下游具有较中上游高得多的重金属含量,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飞  徐敏  
江苏海港建设方兴未艾,赣榆港和大丰港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分别选取赣榆港和大丰港海域的6个和8个沉积物调查站位,通过地统计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来源空间分布和来源组成特征,并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赣榆港表层沉积物中Cd、As、Cu、Pb、Cr、Zn含量范围分别为0.049 3~0.098 7、7.3~17.8、19.9~41.2、13.2~19.2、27.5~54.2、43.8~81.2mg/kg,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近岸海域较离岸海域略高,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受到陆源影响,其中重金属Zn与Cu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而As的来源与其他重金属差异均较大;大丰港表层沉积物中Cd、As、Cu、Pb、...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昆  李亮  龙根元  刘刚  薛玉龙  潘卫红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近岸海域49个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可能的来源并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砾石和黏土含量相对较少。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最高是Zn元素,为38.98 mg/kg,大部分属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除As元素之外,Zn、Cu、Cd、Pb、Cr和Hg 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粉砂和黏土等细颗粒沉积物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