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5)
2023(3687)
2022(3366)
2021(3179)
2020(2721)
2019(6531)
2018(6421)
2017(11639)
2016(6895)
2015(7591)
2014(7847)
2013(7597)
2012(7427)
2011(6784)
2010(6967)
2009(6467)
2008(6547)
2007(5746)
2006(5368)
2005(4568)
作者
(22695)
(19055)
(19013)
(17819)
(12384)
(9468)
(8543)
(7558)
(7435)
(7216)
(7119)
(6712)
(6520)
(6153)
(6100)
(5978)
(5956)
(5890)
(5876)
(5523)
(5014)
(4900)
(4716)
(4712)
(4432)
(4420)
(4387)
(4359)
(4029)
(4015)
学科
(28562)
经济(28541)
管理(15349)
(13076)
方法(12905)
数学(10280)
数学方法(10062)
(10019)
企业(10019)
地方(9414)
(9249)
(7844)
环境(6889)
业经(5947)
农业(5821)
中国(5590)
理论(5212)
(4713)
(4564)
地方经济(4324)
资源(4282)
(4225)
生态(3900)
(3814)
(3762)
及其(3401)
(3198)
贸易(3196)
(2998)
金融(2997)
机构
学院(102496)
大学(101994)
研究(39827)
管理(36453)
(32760)
经济(31901)
理学(31216)
理学院(30673)
科学(30097)
管理学(29719)
管理学院(29544)
中国(27603)
(24023)
(23074)
(22470)
(22008)
研究所(20744)
业大(18527)
(17948)
农业(17773)
师范(17725)
中心(17611)
(14807)
(14717)
师范大学(14557)
(14495)
北京(13970)
(13811)
科学院(12722)
(12375)
基金
项目(73295)
科学(57125)
基金(51921)
研究(48534)
(47446)
国家(47093)
科学基金(39118)
(31700)
社会(29316)
基金项目(28455)
自然(27834)
社会科(27726)
社会科学(27711)
自然科(27061)
自然科学(27050)
自然科学基金(26510)
(25948)
资助(22441)
教育(21699)
编号(18371)
重点(17517)
(16827)
计划(15768)
(14934)
(14913)
科技(14613)
科研(14465)
成果(14427)
课题(14321)
(13948)
期刊
(39710)
经济(39710)
研究(24077)
学报(21320)
科学(19862)
(19254)
中国(19167)
大学(14675)
学学(13897)
农业(13612)
管理(10963)
(9858)
资源(9404)
教育(9293)
技术(8214)
(7538)
(7093)
业经(6975)
(6335)
旅游(6335)
(6335)
(6218)
(6062)
金融(6062)
业大(5777)
统计(5690)
林业(5664)
科技(5442)
图书(5423)
(5368)
共检索到149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开道  王超  苏斌  李大兴  杨文辉  李明月  路金霞  李頔  
研究针对澜沧江中下游功果桥和小湾电站库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估了两水电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明显偏高,汛后的11月份富集至较高;大坝拦沙对上下游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3月、6月两库区重金属均未呈现污染;但8月、11月功果桥库区坝上泥沙中的Pb、Mn、As、Zn均呈现污染,Cu、Hg均未呈现污染;功果桥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小湾库区,且其重金属污染多发生在雨季;(3)综合全年来看,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其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来  傅开道  王波  陈礼强  宋静宜  苏斌  
河床沉积物是河流水体与泥沙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积存载体,能反映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选取澜沧江为对象,通过对澜沧江干流西藏和云南境内22个河段的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得到了8种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r、Mn、Ni、Zn、As、Pb、Cu和Co)的含量,并采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与地质积累指数法分别对所测得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澜沧江干流大部分河段污染情况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的旧州和功果桥河段,因该区域的地质金属背景值和支流沘江流域铅锌矿开采,地表的重金属元素被雨水冲刷到该河段,导致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明显,出现了轻度到较强度污染;2澜沧江流域受人为干扰的区域集中于中游与下游,部分河段(功果桥附近)Cu、Pb和Zn等元素呈轻度或偏中度污染;3大坝对河流的阻隔效应使得干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呈现片段化分布,河流沿岸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对附近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袁正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具有承继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但近50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古茶树资源面积不断减小,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现有研究资料分析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的现状,认为其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包括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榆霞  刘嘉麒  王立前  
随着澜沧江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其水质变化及其跨境影响,越来越受到下湄公河流域国家及许多国际组织的关注。以漫湾电站为例,利用澜沧江下游1988~2002年6个断面、21个项目的水质监测资料,采取对比分析法,评价分析了漫湾电站建设和运行15年来,整个下游干流的水质状况和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漫湾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目前对澜沧江下游干流水质总体还没有明显影响,但漫湾水库受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污染,水库水质趋于下降。主要污染物MnO4-指数、NH4--N、Hg、Pb和Cd的污染呈下降趋势;TP的污染有所加重。重金属Pb、Cd的污染主要集中于嘎旧(漫湾)断面和景临桥断面;MnO4-指数、TP和NH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弓晓峰  孙明哲  陈春丽  王佳佳  刘春英  杨菊云  向洪锐  方亮  
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是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和隶属度加权相结合的一种不确定性评价方法。鉴于污染评价系统多种不确定信息共存的特点,将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应用于长江中下游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中。根据计算出的可能值区间及可信度看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评价等级的可信度水平,辨识污染程度和等级,减小局部污染对区域整体污染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象湖、鄱阳湖、洞庭湖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都不均匀,象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Pb>Cu>Zn,其中Pb为中度污染,Cu为轻度污染,Zn为清洁;鄱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Cu﹥Pb﹥Zn,其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偏中度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力之,吴志纯  
澜沧江下游流域包括云南省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一地区尽管有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经济还处于以农业为主的状态,人民生活比较贫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目前澜沧江下游流域所处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明典  陈大庆  段辛斌  王珂  刘绍平  
2009年4月、7–8月、9月、10–11月及2010年1月对澜沧江云南段及洱海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设置52个鱼类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4 787尾,经鉴定计有土著鱼类5目、14科、80种,加上文献资料记载整理,共计139种,隶属于6目、18科。澜沧江云南段鱼类由华西区的康藏亚区和华南区的怒澜亚区鱼类组成。另有外来鱼类21种。土著鱼类水平分布差异较明显,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澜沧江鱼类的分布受海拔以及气候的影响较显著,许多类群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形目、鲈形目、鲤形目的部分种类仅局限于低海拔热带地区,而占较高比例的鲤科鱼类和鲇形目鱼类的分布,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鹏程  韦方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海滨,任爱珠,朱东海  
在区域经济开发与协调过程中 ,地方主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本文介绍了作者为澜沧江下游区域经济开发与协调中考虑旱灾这一灾害因素时所研制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以ArcView为平台 ,以Avenue及VC + +为开发语言 ,运用集成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区域旱灾决策支持系统 ,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采用的相关技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川  李斌  谢嗣光  金丽  张耀光  
2009年4月-2011年8月,对澜沧江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存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4次调查,涉及澜沧江云南段和西藏段的34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119种(属),隶属于4门7纲66科,平均密度为243.2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 016.8 mg/m2,水生昆虫为该流域优势类群。澜沧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纵向分布呈现高-低-高的分布规律,下游的多样性高于中、上游,科级聚类显示生境相似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类似。与地理环境类似的怒江相比,澜沧江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组成差异不大,但种类数显著高于怒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涛  彭梦  李罗新  何秋杰  吴泽成  习佑军  谭凤霞  高雷  柴毅  
为探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夏季对其干流和支流黑惠江16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澜沧江小湾库区夏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54种,包括轮虫30种、原生动物10种、枝角类9种和桡足类5种,其干流丰度与生物量均低于支流,轮虫为主要优势种群,其中无节幼体(Naupli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长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longiset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是三年共有优势种。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来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247、0.049~0.282和0.075~0.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1.603~2.646、1.022~4.340和0.596~2.6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分别为0.036~0.107、0.013~0.081和0.022~0.079。综合营养指数(TLI)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采样点达到富营养化程度。综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H、D、J及TLI等多种评价方法分析表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干流澜沧江富营养化程度较支流黑惠江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嘉伟  彭梦  李罗新  谭凤霞  何秋杰  吴泽成  柴毅  
为了解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8月使用叶绿素a法、黑白瓶法和生物量法对小湾库区进行初级生产力测定、估算。结果显示:2017-2019年小湾水库初级生产力(以C计)为0.17~5.26 mgC/(m~3·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2.67±1.10)、(2.68±1.14)、(2.38±1.11) mgC/(m~3·d);黑白瓶法测得初级生产力(以溶氧计)为0.87~2.31 mgO_2/(L·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23±0.19)、(1.51±0.40)、(1.45±0.33) mgO_2/(L·d);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16~5.49 mg/L,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51±0.56)、(2.42±1.19)、(2.95±1.12) mg/L。三种测量方法中叶绿素a法估算各年份结果最稳定,可作为周年代表值;黑白瓶法测量结果空间变化范围最小,可作为库区均值,生物量易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宜估算全年生产力终值。从时空分布看,连续三年黑惠江生产力最高,澜沧江上游最低,三种测量结果呈现出支流>下游>中游>上游的变化趋势,不同年份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分布基本一致,小湾水库营养盐与透明度是各江段初级生产力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柏慕琛  班璇  DIPLAS Panayiotis  肖飞  
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定量研究了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评估出汉江干流变化度最大的江段和水文特征指标类别,分析了其对应的生态影响,并针对汉江流域的四大家鱼和水华问题进行了敏感水文指标的变化度分析。结果显示:丹江口大坝蓄水后,汉江下游河道流量是中变化度占主导,比例范围为47~63%;水位是高变化度占主导,襄阳站和皇庄站高变化度的水文指标所占比例远大于其它站点,依次为53%和75%,各站水位较蓄水前下降了1~2 m。黄家港站高/低流量脉冲出现的频率减少(变化度为-0.49和-0.62),且持续的时间变短(变化度为-0.87和-0.74)。皇庄站和襄阳站流量和水位的月均值和极值较蓄水前减少,逆转次数在高RVA范围内较蓄水前增加(变化度为1.82)。四大家鱼产卵的敏感水文指标出现频率较蓄水前减少,且为中高变化度。下游河道枯水期流量和水位减小,增加了水华发生几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桂玉  赵明  李庆雷  明庆忠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如火如荼般地开展,旅游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对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撑下,以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总体设想,重点打造以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线为主轴,中部陆路跨国旅游环线为中心,东西水陆跨国旅游环线为两翼的旅游圈层结构,形成环环相扣、辐射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