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3(3)
2022(3)
2021(4)
2020(1)
2019(4)
2018(5)
2017(6)
2016(4)
2015(3)
2014(2)
2013(5)
2012(2)
2011(3)
2010(2)
2009(5)
2008(2)
2007(3)
2006(4)
2005(2)
作者
(14)
(12)
(11)
(7)
(6)
(6)
(5)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优生(2)
(2)
(2)
(2)
(2)
(2)
(2)
(2)
学科
(33)
农业(29)
(26)
经济(26)
地方(18)
业经(17)
农业经济(17)
(13)
人口(9)
农业人口(8)
农业劳动(8)
动力(8)
(8)
劳动(8)
劳动力(8)
中国(7)
(5)
工作(5)
(4)
农民(4)
农民工(4)
(4)
地方经济(4)
民工(4)
经济史(4)
中国农业(3)
城市(3)
城市经济(3)
管理(3)
类型(3)
机构
学院(48)
大学(34)
(15)
研究(14)
中国(12)
(12)
管理(12)
经济(12)
理学(11)
理学院(11)
管理学(11)
管理学院(11)
(10)
中心(9)
城市(9)
农业(8)
(8)
(8)
河南(8)
(7)
建筑(7)
(7)
(7)
(7)
研究中心(7)
科学(7)
(7)
郑州(7)
(6)
(6)
基金
项目(31)
(24)
研究(24)
科学(19)
(16)
(15)
河南(15)
河南省(14)
社会(14)
教育(13)
国家(12)
(12)
(12)
(11)
基金(11)
社会科(11)
社会科学(11)
(10)
科学研究(10)
编号(10)
课题(10)
(9)
(9)
成果(9)
(8)
科学基金(8)
重点(8)
(7)
创新(7)
(7)
期刊
(32)
经济(32)
(24)
中国(19)
农业(16)
研究(14)
业经(13)
农业经济(13)
科学(9)
学学(7)
(7)
金融(7)
农村(6)
大学(6)
学报(6)
(6)
人口(5)
(5)
中国农村(4)
城市(4)
改革(4)
(4)
(4)
现代(4)
社会(4)
社会科(4)
社会科学(4)
财政(4)
(4)
中国经济(3)
共检索到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政策引领激发唤醒沉睡山村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位于太行山大峡谷,山峻沟深、土贫石硬、水贵如油。这里的百姓曾饱受贫困之苦。2016年,河南省被财政部确定为13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引领激发下,鹤壁市淇县瞄准村级集体经济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素涛  刘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明的精髓,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潮汕美食粿承载着潮汕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生存发展智慧,粿文化是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潮汕人民团结、开拓进取的精神,精细、融合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动力,是潮汕人民文化自信的源泉。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近年来,中原银行大力践行"传统业务做特色、创新业务找突破、未来银行求领先"三大战略,积极开展"上网下乡",着力打造全行业数据银行标杆形象,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成果,连续六年获得《金融时报》"年度十佳城市银行"称号。在本期中,本刊荣幸地邀请到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先生,请他就中原银行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享介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智库课题组  
返乡入乡“创业潮”是当前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新现象。“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更多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对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促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共同繁荣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湖北省枝江市、武汉市黄陂区和黄冈市3个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发展机会不断增加,而城镇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能人开始返乡创业,形成新一轮返乡入乡“创业潮”。返乡入乡创业者职业背景和来源多元化,文化素质较高,积累的创业资源多;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和利用互联网从事的创业活跃;带动城市资本下乡和企业兴乡的效应显著。最后,文章为进一步因势利导推动中国返乡入乡“创业潮”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王书祺  
淇水观鱼跃,太行听鹤鸣。在河南省鹤壁市有这样一个美丽村落:南依太行,北临淇河,村子里古木参天,街道建筑古色古香,再加上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构成了一幅灵秀美丽的画面。在旅游旺季,村里游客如织,村民们摆卖农产品、开农家乐,日进斗金,忙得不亦乐乎。而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多前,这个名叫桑园村的村子还是河南有名的贫困村。由于穷,村民们都想着外出谋生,这里的常住人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尧优生   李敏   周砖   朱敏   谢缘   黄智豪  
近年来,社会设计理论在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但缺乏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和总结提炼。以社会设计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内涵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乡村社会设计经典案例的梳理与归纳,依据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与意义为主线总结出社会设计驱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路径,并以潮州市江东镇实践项目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归纳出未来基于社会设计视角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由此得出,社会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工具,在方法研究与应用研究上,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合理解决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等问题,助力地方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尧优生   李敏   周砖   朱敏   谢缘   黄智豪  
近年来,社会设计理论在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但缺乏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和总结提炼。以社会设计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内涵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乡村社会设计经典案例的梳理与归纳,依据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与意义为主线总结出社会设计驱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路径,并以潮州市江东镇实践项目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归纳出未来基于社会设计视角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由此得出,社会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工具,在方法研究与应用研究上,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合理解决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等问题,助力地方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上瑜  
“荣誉不仅是授予我个人,更是授予每一个默默奉献在各自岗位上的财政人,我们要继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港城人民的幸福指数。”江苏省连云港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杨涌在2022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时动情地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卫才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态,聚焦于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推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规范重构,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研  王成  唐赛男  张昶  韩丹  
【目的】分析广州南沙河涌区典型乡村聚落带植物多样性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卫星影像解译及相关统计方法探索随着河段区位及居住建设活动变化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结果】①研究区共记录植物44科70属77种,其中乔木42种,灌木19种,草本13种,藤本3种,以蔷薇科Rosaceae和棕榈科Palmae植物种类最多,桑科Moraceae和芸香科Rutaceae次之。②不同河段优势植物种类无显著差异,乔木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主,灌木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和米仔兰Aglaia odorata为主,草本以香蕉Musa nana和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为主。③研究区域西闸至东闸不同河段内,乔木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和草本无明显趋势,整体均匀度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居住段乔灌草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河段,而农业段各项指数都低于其他河段;河道宽度与草本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建筑盖度与灌木均匀度显著相关。④研究区植被呈垂直分布,以4 m和8 m为界限分为上中下3层,下层以香蕉、青皮竹和龙眼为主,中层以龙眼、黄皮、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和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为主,上层以龙眼、小叶榕和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为主;不同高度层优势树种不同。【结论】人为活动对大型乔木影响较小,但对盆栽类灌木和草本类等小型可灵活栽植的植物影响较为显著。图4表2参29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奇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建设历史背景的透视,提出掀起中国乡村建设第三次高潮意义重大、正当其时的命题。本文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讲,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关键是建立新机制、建设新村镇、建构新流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卜国群  
中国在三十年代曾兴起一场农村改革潮流,这个潮流由官方的合作运动和无党派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运动汇合而成。它源于两个出发点:理想的追求和实用的考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王芸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业经济却出现了萧条和衰败。为了拯救中国农业和农村,切实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思想界产生了一股研究乡村经济建设的思潮。以章元善、寿勉成为代表的合作改革派,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乡村改良学派和以陈翰笙、千家驹等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等纷纷对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讨论。这些探索对当今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停废使现代教育制度在乡村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导致乡村教育矛盾的不断激化,教育冲突日益激烈。毁学是一种群体性破坏新式教育的暴力行为。清末十年间,毁学事件在各地乡村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对刚刚起步的乡村教育现代化产生很大影响。几十年中,新、旧教育的冲突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直困扰着中国乡村教育,是导致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步履蹒跚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淑萍  
中原地区村落旅游以本区域内的乡村建筑群落为基础开发而成,并以此衍生出各类人文旅游形式,实现了村落资源的商业化运作,也开辟了乡村观光旅游的经营新路径。在乡村观光旅游同质化日益明显的背景之下,中原地区村落旅游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应调整整体发展理念,更新产业运作手段,逐步实现中原地区乡村村落旅游模式的提档升级,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提档升级、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