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2)
2023(6360)
2022(5224)
2021(4694)
2020(3972)
2019(9406)
2018(9060)
2017(17479)
2016(9226)
2015(9890)
2014(9659)
2013(9659)
2012(9122)
2011(8461)
2010(8841)
2009(8152)
2008(8250)
2007(7605)
2006(6936)
2005(6476)
作者
(28197)
(23579)
(23351)
(22402)
(14953)
(11392)
(10567)
(9024)
(8985)
(8488)
(8055)
(7952)
(7702)
(7473)
(7388)
(7387)
(6905)
(6795)
(6775)
(6632)
(6194)
(5830)
(5603)
(5503)
(5328)
(5180)
(5147)
(4885)
(4828)
(4631)
学科
(45168)
经济(45134)
管理(24477)
(23594)
(20084)
企业(20084)
方法(18741)
数学(15080)
数学方法(14878)
(11951)
中国(11661)
(10909)
业经(10088)
(9903)
理论(9854)
(8567)
地方(7817)
(7270)
贸易(7263)
农业(7171)
(6987)
产业(6911)
(6782)
教育(6703)
(6672)
金融(6671)
(6394)
银行(6367)
(6140)
(6111)
机构
大学(147117)
学院(141927)
(60551)
经济(59434)
管理(50940)
研究(50859)
理学(43778)
理学院(43189)
管理学(42345)
管理学院(42046)
中国(36986)
(31395)
科学(30633)
(28879)
(25936)
(24196)
研究所(23582)
财经(22875)
(22134)
(21693)
师范(21492)
中心(21324)
业大(20807)
(20704)
经济学(19893)
北京(19849)
农业(18874)
经济学院(17777)
(17739)
师范大学(17599)
基金
项目(90613)
科学(71994)
基金(67054)
研究(65988)
(59238)
国家(58751)
科学基金(49732)
社会(43658)
社会科(41536)
社会科学(41522)
基金项目(34822)
(34342)
教育(31224)
自然(30814)
自然科(30128)
自然科学(30119)
自然科学基金(29637)
(29443)
资助(27026)
编号(25442)
成果(22191)
重点(21195)
(20706)
(19589)
国家社会(18890)
(18484)
课题(18278)
教育部(18037)
创新(17207)
大学(17206)
期刊
(69015)
经济(69015)
研究(47425)
中国(29100)
学报(26385)
(23108)
科学(22971)
(21291)
大学(20311)
管理(19758)
教育(19658)
学学(18750)
农业(13847)
财经(13535)
(11872)
技术(11564)
(11438)
金融(11438)
经济研究(11408)
问题(9706)
业经(9437)
图书(7937)
(7909)
(7782)
(7585)
技术经济(7417)
统计(6475)
世界(6333)
国际(6197)
现代(6120)
共检索到218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大海  
本文运用哲学、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对人的潜能要素结构给出了一个理论假设,对其特点、生长过程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教育应如何发展人的潜能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阮思余  王金红  
为了区分流行于欧美社会的民主政治,查特杰基于对印度社会的观察,提出了"被治理者的政治"这一概念。文章认为,他尚未对这一理论做系统阐释,以形成完整的理论范式。因此,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范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章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主要关注内容、政治后果、行动后果和治理手段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研究对象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所关心的主题是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从研究视角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是从治理与被治理的视角来研究政治;从社会结构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主要关注的是政治社会,而非公民社会;从政治后果来看,政治社会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与潜在问题;从行动后果来看,政治社会中的人民具有逆向驯服治理者的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彬  朱祖平  
首先分析了企业知识理论产生的渊源,然后在对企业知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企业知识理论对企业本质进行重新阐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随着人类文明生态化地演进,工业文明将必然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的内在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经济关系得以复归;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得以修复;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得以均衡发展形成生态生产力;线性非循环经济发展得以转向了非线性循环经济发展形成生态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之上,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共同生息的完美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健  
绿色消费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是在我国却做得还不够。本文试图以国内外塑料袋的使用为例,阐述推广绿色消费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借鉴各国政府对于使用塑料袋的管制措施,倡导消费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用塑料袋,以保护我们日渐沉重的地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樊振佳  程乐天  
[目的 /意义]面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在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中对整体性、以人为本和关注效用等理论的诉求,探寻符合上述诉求的逻辑起点。[方法 /过程]基于对信息分化领域所采用相关概念的梳理,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田野调查质性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可行信息能力概念框架,结合效用主义、可行能力、信息素养等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可行信息能力是信息主体在信息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实质自由。[结果 /结论]可行信息能力表现为信息主体在实践中的功能性活动,是结构因素、能动性因素和具体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社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洪岳  
对于既有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创新文化文艺的必由之路,甚至如存在论认为的那样,理解和阐释是人的在世方式。但在后现代之后,如何理解和阐释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审美阐释何以可能?元现代理论作为吸收、融合并超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一种新的话语,化约为感性、理性和灵性的三维。这三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可以通过以理性为枢纽的新的"审美三元"来建构新的审美阐释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滕光进,叶焕庭  
对企业理论研究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从经济学角度 ,另一种方法是从管理学角度 ,缺乏将二者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综合研究方法 ,基于知识概念 ,将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和融合 ,建立了3×3企业能力体系矩阵 ,深刻全面地解释了企业核心能力是由治理、管理和技术等三种基础性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企业本质 ,并提出中国加入WTO后 ,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万明  李雪莲  
最近20年来,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去国有化变革。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一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本文主要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的角度,论证银行业产权结构去国有化变革具有效率改进的重要涵义。这是因为在微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内部的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拥有相对效率优势;在中观和宏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软预算约束和外部的外部性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对银行业、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却被其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所消解,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由于丧失了稳固的自然生态基础而不能够持续地发展。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它的整个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生态表征,具体为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的尖锐性、生态经济结构的掠夺性和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性。这些非生态表征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分离对立的客观事实状态,工业文明只有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人类文明才能永续演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楠  佟国光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表现出产业间的不平衡性,大宗粮食作物领域的合作组织发展缓慢。本文尝试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农产品特性与组织模式的匹配,证明不同农业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模式的差异,并从粮食市场的发育程度、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角度分析其他因素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差异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阳东辰  
资源分配的过程、结果和价值指向要体现人的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社会的整合、合作程度,实现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这是正义的要求。资源分配正义是型塑分配正义的社会基础与结构性路径。从公平思维、有效竞争、责任规制以及权利倾斜配置等四个角度阐释资源分配正义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权利表达、分配标准、程序正义和矫正正义实质落实等方面框架性地解释我国社会转型期资源分配正义的社会实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晓霞  
全球生产网络(GPNs)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从而对区域和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GPNs中社会升级的研究主要是在劳动力从经济主体到社会主体延伸条件下对其综合福利的动态考察。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微观经济、国内政治、国际行为者与工人权利之间的运行框架,从制度的角度评估了GPNs、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升级之间的关系。无论社会升级是否内生于经济升级,完善劳动力标准、增强劳动者能力和利用国内外相关利益组织提升劳动者福利均是社会升级完成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个人信息世界是作为信息不平等研究(特别是其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性概念而提出的。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现有信息不平等研究采用的逻辑起点具有局限,其经验数据基础是访谈调研收集的有关40位城乡居民常规信息实践的录音誊写数据,其形成过程是针对这些数据所做的定性(质化)分析。本文主要阐释了从这一分析过程中得出的概念要素(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动力、边界)的含义,给出了个人信息世界的正式定义,并展望了个人信息世界概念对信息不平等研究的可能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