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8)
- 2023(5431)
- 2022(4503)
- 2021(4031)
- 2020(3311)
- 2019(7156)
- 2018(6785)
- 2017(12558)
- 2016(7000)
- 2015(7206)
- 2014(6753)
- 2013(6519)
- 2012(5902)
- 2011(5219)
- 2010(4933)
- 2009(4497)
- 2008(4274)
- 2007(3601)
- 2006(2928)
- 2005(2353)
- 学科
- 济(24412)
- 经济(24383)
- 管理(19563)
- 业(19022)
- 企(14285)
- 企业(14285)
- 方法(12269)
- 数学(11232)
- 数学方法(11165)
- 农(7888)
- 财(6899)
- 贸(6782)
- 贸易(6781)
- 易(6635)
- 学(6535)
- 环境(5967)
- 中国(5890)
- 业经(5641)
- 农业(5527)
- 技术(4712)
- 务(4410)
- 财务(4409)
- 财务管理(4405)
- 划(4399)
- 企业财务(4212)
- 产业(3937)
- 制(3891)
- 地方(3692)
- 出(3566)
- 银(3556)
- 机构
- 大学(98752)
- 学院(98185)
- 济(38953)
- 经济(38406)
- 管理(36566)
- 研究(36006)
- 理学(33192)
- 理学院(32792)
- 管理学(32142)
- 管理学院(32001)
- 农(30225)
- 科学(26359)
- 农业(24831)
- 中国(24395)
- 业大(23767)
- 所(20176)
- 京(20175)
- 研究所(19176)
- 农业大学(17059)
- 中心(15671)
- 财(15186)
- 江(13444)
- 财经(13155)
- 业(12983)
- 室(12778)
- 省(12736)
- 科学院(12614)
- 院(12582)
- 经(12211)
- 实验(12183)
- 基金
- 项目(78196)
- 科学(60601)
- 基金(58743)
- 家(55911)
- 国家(55494)
- 研究(46702)
- 科学基金(45953)
- 自然(33082)
- 自然科(32374)
- 自然科学(32359)
- 基金项目(32102)
- 自然科学基金(31815)
- 社会(31430)
- 省(31010)
- 社会科(29923)
- 社会科学(29914)
- 划(26672)
- 资助(22687)
- 教育(20550)
- 计划(18141)
- 重点(17992)
- 创(16864)
- 科技(16577)
- 部(16466)
- 发(16376)
- 科研(16187)
- 业(15965)
- 创新(15886)
- 编号(15827)
- 农(14363)
共检索到125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绍升 谢志成 刘国坤 肖顺
接种试验表明,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oryzae)侵染的稻株,由于生长后期根系腐烂和衰败导致植株早衰.水稻品种间对线虫侵染存在抗性和耐病性差异,耐病水稻品种在较高侵染虫量条件下根生长量和稻谷产量损失较小.潜根线虫侵染能诱发稻株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酪氨酸解氨酶(TAL)、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的活性增强,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水稻对潜根线虫侵染的耐病性生理指标.
关键词:
潜根线虫 水稻早衰 防御酶 耐病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理永霞 陈友吾 王璇 刘振凯 朱汤军 张星耀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地广泛存在,目前因为其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给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潜伏侵染的无症状携带者识别难度大,导致疫木清除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最终会吸引媒介昆虫取食和产卵,作为侵染源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因此,建议对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快速识别等加强研究,推动更为有效的防控技术产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李娜 王丽 谢德燕
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观察不同侵染时间黄瓜根部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接种后6 d的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出现膨大、对称的根结,根中心的原形成层细胞分化出巨型细胞;10 d在根毛区及以上部位出现既有对称又有偏于一侧的根结,周围有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根结中巨型细胞阻断了导管;16 d次生维管组织提早出现;20~30 d导管纵向排列无序,形状扭曲,皮层中有新维管组织产生。总之,随侵染时间的延长,根部受害部位逐渐由内皮层扩展至皮层,根结逐渐由巨型细胞、提早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以及皮层中的新维管组织共同形成;导管逐渐受阻,排列扭曲无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友琴 高学彪 苏建文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调查和研究了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aoryzae)的田间分布规律和群体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潜根线虫在稻田根内的水平分布接近均匀状态;在水稻根内的垂直分布以根尖段最多,根中段次之,根基段最少。水稻潜根线虫在广东省双季稻区,1年有2次群体密度高峰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玉惠 叶建仁 魏初奖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婉凤 梁光红 张飞萍
为揭示松材线虫病对马尾松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了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针叶中的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松材线虫侵染导致马尾松针叶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同时富含脯氨酸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的编码基因也下调表达;随着侵染虫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基因在马尾松针叶中的表达增强,而在茎干、枝条中的表达减弱,导致抗氧化酶活力下降,马尾松的抗病防御能力减弱.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松材线虫侵染致使马尾松最终枯萎死亡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变化,为林业生产上制定防控松材线虫病害的相应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 抗氧化酶 抗氧化系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志成 杨卿 陈璟 张绍升
在水稻分蘖期和乳熟期,调查了9份野生稻及4份栽培稻对潜根线虫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根内线虫量栽培稻大于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大于其他类型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受多种潜根线虫侵染,药用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上仅发现水稻潜根线虫(Hirschnanniella oryzae),表明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种间存在选择抗性.
关键词:
野生稻 潜根线虫 抗性 选择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宝君 汪来发 赵文霞 徐福元 张培 李占鹏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 ,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 ,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 ,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淑玲 张绍升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雪娟 李文豪 刘永刚 倪春辉 乔万强 安丽婷 李惠霞
为明确微孔草孢囊线虫(Heterodera microulae)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单因子变量试验测定温度,根际土壤浸液,5倍、10倍和20倍微孔草根汁,及4 mmol·L-1 ZnCl2溶液等孵化液对该线虫卵孵化的影响,同时测定温度对初孵2龄幼虫(J2)活性和2龄幼虫离体存活能力的影响,并以卵接种微孔草幼苗测定其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微孔草孢囊线虫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5℃。土壤浸液、20倍和10倍微孔草根汁对该线虫的孵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孵化率分别为对照的2.96倍、2.11倍和1.61倍,4 mmol·L-1 ZnCl2溶液促进效果不显著,而5倍微孔草根汁对其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10~15℃下,J2的存活率在67.22%~76.25%; 4℃适合J2保存,而15℃有利于线虫保持活性。调查和观测发现,在15℃下接种卵3 d后,在微孔草根系检测到J2,接种24 d后在根系检测到白雌虫,27 d后白雌虫褐化为淡褐色孢囊。综上所述,低温条件(15℃)下,土壤浸液最有利于微孔草孢囊线虫的孵化。该线虫在15℃下完成一代需27 d。本结果明确了微孔草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线虫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家凤 周开达 朱建清
用Neovossia horrida的次生小孢子,在田间和离体接种水稻不育系的试验证明,病菌以菌丝从柱头直接侵入,经花柱到达子房的珠心组织。接种后8小时在子房中发现菌丝,第7天在种皮和糊粉层之间形成初生冬孢子,第9天冬孢子成熟。病菌在4个不育系上的侵染过程相似。病菌在无需授粉的条件下就能侵入、但只在胚乳能正常发育的水稻子房中形成冬孢子。
关键词:
稻粒黑粉菌 侵染过程 冬孢子 子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简恒 杨秀芬 刘峥 杨怀文 苗振旺
Th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infested mainly pine tree over 30 year old. It has been a disaster of pine forest in Shanxi province and part areas of Hebei and Henan provinces since 1998. This research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infectivity of 7 species belonged to Steinernema ...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拟双角斯氏线虫 侵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梅勤 李玉蓉 邹丽芳 陈功友
提取经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诱导后的水稻mRNA,利用SMARTTM技术于载体pGADT7-SfiAB上构建了水稻cDNA文库。检测发现,文库中含有水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 sPR-1 a、O sPR-1 b和PAL。随机提取cDNA文库克隆的质粒,酶切分析发现,该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分布在500~2 000 bp之间,平均大小约为1 kb,重组率达95%。上述结果表明,水稻受条斑病菌侵染的cDNA文库质量较好,这为研究条斑病菌致病性因子与水稻互作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婷 张永安 王玉珠 曲良建 王青华 李占林
从不同培养基、不同测定方法、不同菌株、不同孢子浓度4个方面测定内寄生真菌Esteya vermicola孢子对松材线虫的侵染活力,结果表明:该真菌离体分生孢子对松材线虫有侵染活力;PDA固体培养比PDB液体培养所得孢子能更有效的粘附和杀死松材线虫;在WA平板上,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对线虫的侵染活力比其他处理效果好;在供试的3个菌株(CUN 120806、CBS 10082和CBS 115803)中,CBS 115803菌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侵染活性;4个不同浓度(1×109、1×108、1×107、1×106个·mL-1)孢子对线虫的作用中,随着孢子浓度降低,孢子对线虫侵染能力也随之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奇 杨艳丽 浦卫琼 林丽飞 王扬 喻盛甫
描述了云南水稻根际土壤中发现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 tian,1865,多带螺旋线虫Helicotylechus multicinctus(Cobb,1893)Golden,1956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 chus penetrans(Cobb,1917)Chitwood & Otifa,1952。这3种寄生线虫均为云南省新记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