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7)
2023(3275)
2022(2688)
2021(2171)
2019(3859)
2018(3725)
2017(7262)
2016(3555)
2015(4050)
2014(4147)
2013(4293)
2012(4342)
2011(4274)
2010(4509)
2009(4354)
2008(3952)
2007(3649)
2006(3614)
2005(3428)
2004(3112)
作者
(11596)
(9967)
(9883)
(9535)
(6448)
(4546)
(4438)
(3794)
(3775)
(3665)
(3483)
(3358)
(3242)
(3103)
(3091)
(3039)
(2921)
(2805)
(2799)
(2682)
(2423)
(2380)
(2349)
(2347)
(2338)
(2282)
(2029)
(2028)
(1936)
(1911)
学科
(45586)
经济(45568)
地方(13807)
地方经济(11326)
方法(10484)
管理(10055)
数学(9537)
数学方法(9522)
中国(7212)
(6648)
业经(6509)
(6235)
经济学(5938)
环境(4993)
(4637)
(4600)
企业(4600)
产业(4387)
(4382)
(4247)
金融(4247)
(4058)
(3979)
资源(3923)
总论(3899)
(3801)
信息(3698)
及其(3459)
农业(3456)
信息产业(3422)
机构
学院(65030)
大学(64738)
(42028)
经济(41444)
研究(26972)
管理(22206)
中国(19898)
理学(18519)
理学院(18300)
管理学(18126)
管理学院(17996)
(16115)
经济学(14941)
(13536)
科学(13320)
经济学院(13068)
财经(12843)
(12837)
研究所(12030)
(11527)
中心(10967)
(9824)
财经大学(9284)
(9152)
经济研究(8807)
社会(8790)
科学院(8704)
北京(8428)
(7687)
师范(7657)
基金
项目(36381)
科学(29039)
研究(27396)
基金(27144)
(22798)
国家(22643)
社会(20611)
社会科(19655)
社会科学(19650)
科学基金(19392)
基金项目(13656)
(13519)
资助(11379)
教育(11362)
(11041)
经济(10954)
(10582)
自然(10061)
自然科(9793)
自然科学(9791)
(9724)
自然科学基金(9610)
编号(9573)
国家社会(9290)
发展(8697)
(8594)
重点(8264)
(8174)
成果(7867)
社科(7489)
期刊
(55656)
经济(55656)
研究(25626)
(11807)
中国(11312)
经济研究(10397)
管理(10188)
财经(7804)
科学(7250)
(6963)
问题(6905)
学报(6724)
(6703)
金融(6703)
(6481)
技术(6346)
业经(6194)
技术经济(5649)
大学(5546)
学学(5491)
世界(5067)
统计(4910)
(4835)
经济学(4549)
经济问题(4548)
国际(4381)
农业(4199)
经济管理(4082)
改革(4055)
(4055)
共检索到109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轲  霍志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2010年至201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3%、7.8%、7.7%、7.4%、6.9%、6.7%,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滑的现状。然而,要对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轲  霍志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2010年至2016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3%、7.8%、7.7%、7.4%、6.9%、6.7%,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渐下滑的现状。然而,要对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严菽莳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呈现出经济走稳、就业增加、物价可控、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点,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根据目前国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像许多其他经济理论一样,诸多的汇率理论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增速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当前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经济仍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在经济触底之前,人民币汇率都将持续走弱。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汇率也和股市一样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走强,汇率升值;经济转差,汇率贬值。但从理论和实际上看,经济增速和汇率的这种关系稳定吗?人民币汇率走势严格依赖经济增速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先溥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增长7.5%,第三季度增长7.3%。引人关注的是,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创下了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对此,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保持平常心,适应新常态。只要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没有突破上下限,只要经济稳中有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一、问题提出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分别为0.86%、2.44%、0.25%和-13.23%,低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另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8%和3.2%,即贸易增长仍将低于经济增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振宇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可将经济体系的最终产品区分为终端需求和生产性投资两部分,并测算前者对后者以及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平均来看,近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了50%,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35%,进出口贡献了约15%。由于房地产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大约影响GDP增速3个百分点,这两项变化情况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寻找新平台的关键环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应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抓紧化解各类风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伍戈  王梅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关键时期。由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速通常高于服务业,这种转移将导致社会总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进而导致实际经济增速下降。同时,由于服务业拥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劳动力市场仍保持稳定,甚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换句话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可能已经开始下降。对此,应更加审慎使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等需求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应强化供给面的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出现了向好的趋势性变化。因此,应当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用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经济增速的变化,不但要理性处理经济增长的挑战和压力,而且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推动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海斌  
用以追踪中国经济活动的高频指标并不少,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克强指数"、工业增加值、钢铁和水泥的产量等。虽然这些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制造业部门的经济活动,但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现象是,由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中国经济由以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态势,宏观政策与微观经营都应正视这种转变,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目前所发生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现状和走势的担忧不断升温,各种对策、建议也是南辕北辙。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已经或者将要进入新的增长轨道,宏观政策、微观经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景彤  
不论从工业生产、发电量、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指标,还是从新增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等金融指标,或是从官方和汇丰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先行指标来看,近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大。新常态出现端倪,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纷至沓来。未来几个季度,经济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经济正处在"去产能"和"去杠杆"叠加阶段。在经济下行、通胀较低的背景下,需要宏观政策的适度放松。经济继续探底,但就业尚且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和储蓄率逐步下降,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放缓,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将逐步下调,经济增速难以保持在过去30多年接近10%的平均增速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从实施一揽子计划的强劲反弹逐步放缓到9.5%~9.8%的增长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祁京梅  
2014年以来,我国投资、消费、出口以及工业生产等多项指标呈现下滑走势,最新公布的3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48.1,创八个月来的新低。目前看我国经济减速和下行的压力较大,实现7.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度较大,业界对此充满担忧。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减速?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应该出台哪些政策稳定经济、提振信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近年新低2014年1~2月份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较为疲弱,突出表现为三大需求、工业生产、企业实现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