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3)
2023(12057)
2022(10090)
2021(9152)
2020(7255)
2019(16371)
2018(16027)
2017(30145)
2016(15733)
2015(17721)
2014(17628)
2013(17815)
2012(17219)
2011(16021)
2010(16064)
2009(14886)
2008(14512)
2007(12756)
2006(11869)
2005(11404)
作者
(46817)
(38950)
(38932)
(37041)
(25162)
(18681)
(17575)
(15130)
(15022)
(13881)
(13779)
(13002)
(12784)
(12782)
(12451)
(12184)
(11634)
(11232)
(11206)
(10673)
(10141)
(9532)
(9413)
(9173)
(8880)
(8852)
(8568)
(8359)
(7878)
(7714)
学科
(95930)
经济(95857)
管理(38853)
(36345)
方法(29908)
中国(29104)
地方(27217)
数学(26897)
数学方法(26768)
(24994)
企业(24994)
(22201)
业经(18190)
(17235)
贸易(17220)
地方经济(16884)
(16651)
(16160)
农业(15656)
(14671)
金融(14670)
环境(14340)
(14299)
(14157)
银行(14141)
(14083)
(13987)
(13898)
(11003)
产业(10661)
机构
大学(236944)
学院(236635)
(118719)
经济(116789)
研究(96757)
管理(83716)
中国(75380)
理学(70209)
理学院(69282)
管理学(68435)
管理学院(67962)
科学(54212)
(52156)
(50650)
(49448)
研究所(44500)
中心(41425)
财经(39574)
经济学(39418)
(36573)
(36095)
(35563)
经济学院(35267)
(34734)
北京(34381)
(32594)
师范(32320)
科学院(29975)
财经大学(29225)
业大(29203)
基金
项目(150217)
科学(119952)
研究(112440)
基金(110741)
(96631)
国家(95900)
科学基金(81198)
社会(76431)
社会科(72772)
社会科学(72761)
基金项目(56642)
(56042)
教育(49233)
(47775)
自然(47673)
自然科(46547)
自然科学(46536)
自然科学基金(45723)
资助(45691)
编号(42730)
(40005)
成果(35122)
重点(34917)
(34419)
国家社会(33634)
发展(33349)
(32843)
课题(31295)
中国(31209)
(30879)
期刊
(142206)
经济(142206)
研究(83121)
中国(54020)
(35675)
(34912)
管理(33943)
科学(33339)
学报(32755)
(27066)
金融(27066)
大学(25269)
经济研究(24977)
农业(24330)
学学(23749)
教育(23535)
财经(20846)
技术(20751)
业经(20455)
问题(18687)
(18329)
(17128)
国际(16128)
世界(16124)
技术经济(13839)
(13547)
统计(12254)
资源(11892)
经济问题(11644)
商业(10883)
共检索到388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杨万平  
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相连,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从现实情况看,潜在增长率的估算,在短期可以评估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中期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所处的状态,有利于决策者确认可持续实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在长期可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为政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谢畅   马弘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对中国各省1992~2022年的增长来源进行分解,发现中国区域人均GDP差距在缩小,这种收敛主要是人力资本差距缩小和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缩小造成的。劳动力占比变化和资本投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跨国比较,本文发现中国已经从资本缺乏阶段走向资本富余阶段,资本回报率显著降低。和同阶段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比较表明中国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基于国际贸易数据反推得到出口隐含生产力,发现人均GDP还有向出口隐含生产力收敛的潜力。最后,本文基于上述发现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主要在于:提高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向出口复杂度高的产品和服务转型;降低国内贸易壁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玉鸣  张燕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贾文星  
本文基于198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商品贸易、金融发展四个维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并以不同的空间关联网络作为权重,通过动态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经典β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传递性与交互性对于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存在显著作用,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普遍的相关依赖关系,但网络关联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的空间网络权重下均呈现收敛,但收敛速度不尽相同;区域经济增长在1991年前后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收敛特征,1991年前区域经济分化趋势明显,1991年后区域经济β收敛特征显著;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趋势。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范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迅速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将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进行测算,2022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7.32%,人均GDP将达到1.33万美元,顺利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34%左右,人均GDP将达到3.15万美元,约占美国的38.29%,有望进入现代化低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此,应通过注重资本投资方向,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等手段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未来政策重心应从需求管理过渡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华磊  章安琦  张文超  
面对持续下滑的经济,为给企业减负,中国已于2019年5月1日将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降至16%。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中国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呢?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后发现,虽然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至16%无法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但是的确可以提升未来中国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尤其在短期较为有效。考虑到OECD国家经验后进一步模拟发现,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且提升效果更好。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期间,通过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至16%将使2019-2021年、2022-2050年以及2019-2050年间的平均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分别提升0.912%、0.132%以及0.211%;但是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缴费率16.454%。如果在降低企业缴费率的同时,增加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缴费率,即从偏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向偏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减轻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劳动人口未来养老福利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最终实现政策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继凤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庶冰  
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关系是学术界和实践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雅君  田依民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波动的考验,因此探究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四变量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维度和时点维度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反应,得到如下结论:宏观经济风险的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果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差异性,即经济波动率冲击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的影响是正向的,在长期内影响则变为负向。故当整体宏观经济的风险不确定性出现暂时性增加,国家应侧重实施旨在长期降低经济波动率的政策,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短期内的政策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陈习琼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云南省金融活动的区域化运行将导致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且两者之间的外延基本重合。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金融发展程度比较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政府应关注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云南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