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9)
2023(2182)
2022(1889)
2021(1825)
2020(1453)
2019(3257)
2018(3179)
2017(5613)
2016(3272)
2015(3595)
2014(3568)
2013(3535)
2012(3282)
2011(3076)
2010(3258)
2009(2938)
2008(2859)
2007(2365)
2006(2281)
2005(2015)
作者
(10513)
(8813)
(8598)
(8266)
(5427)
(4258)
(3882)
(3372)
(3332)
(3015)
(3008)
(2935)
(2893)
(2790)
(2742)
(2720)
(2610)
(2424)
(2369)
(2350)
(2232)
(2040)
(2014)
(1985)
(1947)
(1925)
(1896)
(1853)
(1766)
(1722)
学科
(12012)
经济(12001)
管理(10485)
环境(8144)
地方(5901)
(5674)
生态(5642)
(4985)
资源(4397)
(4236)
(4002)
企业(4002)
(3991)
规划(3165)
方法(3086)
(3071)
农业(3006)
环境规划(2963)
地方经济(2882)
(2799)
中国(2671)
业经(2526)
数学(2525)
(2512)
区域(2510)
数学方法(2418)
(2310)
贸易(2306)
(2291)
(2208)
机构
学院(45976)
大学(44513)
研究(19382)
管理(15666)
(15636)
经济(15114)
中国(13992)
科学(13925)
理学(13066)
理学院(12813)
管理学(12504)
管理学院(12420)
(10748)
(10157)
(9769)
研究所(9359)
业大(8819)
中心(8629)
(8025)
农业(7430)
(7170)
北京(7105)
(6968)
师范(6920)
环境(6627)
(6597)
科学院(6530)
资源(6494)
(6340)
(6066)
基金
项目(33878)
科学(26018)
基金(23917)
研究(22794)
(22253)
国家(22123)
科学基金(18070)
社会(13867)
(13381)
基金项目(13177)
社会科(13122)
社会科学(13117)
自然(12697)
(12208)
自然科(12153)
自然科学(12146)
自然科学基金(11843)
资助(9338)
教育(8883)
编号(8553)
(8169)
重点(8158)
计划(7262)
科技(6790)
(6510)
(6368)
科研(6348)
课题(6286)
成果(6166)
发展(6115)
期刊
(20299)
经济(20299)
研究(12312)
中国(10257)
学报(8805)
科学(8563)
(8399)
资源(6245)
大学(5971)
农业(5910)
学学(5808)
管理(4895)
(4444)
(3920)
生态(3702)
林业(3547)
业经(3472)
城市(3348)
(3149)
科技(3033)
问题(2979)
教育(2978)
现代(2706)
(2670)
技术(2589)
环境(2524)
(2442)
金融(2442)
业大(2279)
自然(2186)
共检索到69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汉周  金晓玲  胡希军  
潘集煤炭储量丰富,随着开采规模的日趋加大,在加快潘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和社会环境问题。在对潘集采煤塌陷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区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区规划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建设方向。以期为潘集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卞正富  刘小丽  鞠远江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研究结论:动态补偿是指导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鹏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分配正义需求的满足。生态修复不仅仅追求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恢复和重建,更体现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下人们权利和义务的修正,这一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述求,而环境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这种正义价值的选择决定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环境利益的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目前,生态修复实践已经在多个煤炭开发城市里广泛开展,但是理论研究尚局限在技术和管理领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飞  陆林  
煤炭开采使部分土地变成了塌陷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应用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主要包括生态演替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等。论文就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的内涵、目标、原则、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恢复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童尧  龙开胜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受到影响最大、利益关系最复杂的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煤矿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农民。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分配中各主体地位不同以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论:应在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调节与补偿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胡虹彦  秦国伟  
为实现生态环境公共品供给的高效率,优化现行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演进历程,发现生态修复制度碎片化、生态修复主体制度错位、资金管理制度缺位、环评配套制度更新迟滞等问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基于此,从以下方面提出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优化路径:建立系统的生态修复制度体系;构建市场参与的生态修复主体制度;健全生态修复资金征收管理制度;开展生态修复环评配套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旭  周妍  翟紫含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的地方,总书记指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内容之一,需要对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并提升其利用价值。结合徐州综合整治经验,以及对山东济宁、山西太原、陕西榆林等典型采煤塌陷区的实地调研,笔者梳理了采煤塌陷区的特征及问题,并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源源  吕昌河  闫弘文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主要分布于:任城区南部采煤塌陷片区、兖州区、曲阜市和邹城市交界处的"金三角"塌陷片区和微山县中部湖东塌陷片区。截至2015年,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总面积为27343.15公顷(不包括南四湖底塌陷面积),占济宁市土地总面积的16.23%。其中,轻度塌陷地5961.15公顷,占采煤塌陷地总面积的21.80%,中度塌陷地5788.78公顷,占21.17%,重度塌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文山  张玉松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采煤塌陷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只有极少数破坏程度不大的塌陷地被农民零散使用。塌陷区内土地荒芜,基本保持着采煤塌陷时的原始地貌,可以说是无人问津,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权属纠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岸  顾康康  
选取煤矿型城市淮南市区为研究区域,以2017年12月淮南市Landsat-TM影像、淮南市采煤塌陷地分布矢量图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撑下,从生态敏感性和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两个方面评价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优先级,利用GIS中的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恢复优先级分为非常低、低、中等、较高和高5个级别。结果表明:淮南市区生态恢复优先级高和较高的塌陷区面积所占比例为27.34%,主要分布于潘集区采煤塌陷区的中南部、八公山区采煤塌陷区的大部分区域、谢家集区采煤塌陷区的西北部以及大通区采煤塌陷区的大部分区域,建议将这些区域予以优先恢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沁萍  李欢  田洪阵  魏娜  杨萌萌  乔荣锋  
煤炭是重要的能源,但是在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沉陷特别是塌陷在平原地区造成了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巨大破坏,对粮食产量、植被覆盖和塌陷区居民的生产、居住、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Landsat MSS、TM、ETM+和OLI影像,通过目视解译获取了1973~2020年6个时段的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的边界信息,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修正提取了5个时段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塌陷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塌陷区被不断地回填,但是塌陷区的数量和总面积在近50 a里不断增加,在2020年共有塌陷区243个,总面积约1.2万hm~2。(2)塌陷的土地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其次,塌陷的耕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3)塌陷区回填的规模不断扩大,回填后主要用作建设用地,其次是耕地。塌陷导致了农民失去土地、搬迁,粮食产量减少,同时也破坏了地表植被。研究成果可以为塌陷区的管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迪  于长立  
本文在综合分析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在土地复垦时进行生态补偿应从经济、社会、工程三个方面优化设计,以取得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对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亚敏  
2011年3月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发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都明确提出加快土地复垦,全面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江苏徐州市与安徽淮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由于地处高潜水位地带,因采煤活动造成土地塌陷后形成大面积积水,给当地土地复垦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将介绍两地的一些经验做法与不足,以及笔者的相关建议与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华富,陆林  
本文在全面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资料,对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崔向新  高永  刘彩云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与对照区相比,2005年和2004年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6.55%和14.73%;从空间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