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7)
2023(12185)
2022(10635)
2021(10264)
2020(8422)
2019(19925)
2018(20010)
2017(36752)
2016(21108)
2015(23901)
2014(24039)
2013(23238)
2012(21396)
2011(19411)
2010(19305)
2009(17223)
2008(16548)
2007(14360)
2006(12695)
2005(11083)
作者
(59865)
(49379)
(49207)
(46826)
(31718)
(23950)
(22420)
(19467)
(19376)
(17961)
(17340)
(16669)
(15786)
(15696)
(15493)
(15370)
(15125)
(14928)
(14444)
(14345)
(12526)
(12276)
(11956)
(11598)
(11190)
(11157)
(11088)
(10975)
(9992)
(9804)
学科
(73245)
经济(73157)
管理(53848)
(50178)
(42222)
企业(42222)
方法(34757)
数学(29836)
数学方法(29459)
中国(24014)
教育(23140)
(20926)
(19480)
(17977)
地方(16936)
理论(16315)
业经(16062)
农业(13030)
(12779)
贸易(12773)
技术(12628)
(12504)
(12352)
(12182)
环境(11820)
(11289)
财务(11230)
财务管理(11211)
企业财务(10650)
(10358)
机构
大学(290988)
学院(284564)
管理(108777)
(100541)
研究(100099)
经济(98034)
理学(94714)
理学院(93506)
管理学(91659)
管理学院(91143)
中国(67424)
科学(65346)
(64970)
(51120)
(47826)
(47283)
研究所(47180)
(47164)
师范(46832)
(45053)
业大(44985)
中心(43913)
北京(40924)
教育(38623)
师范大学(38465)
农业(37788)
(36819)
财经(36474)
技术(34524)
(34517)
基金
项目(199752)
科学(156838)
研究(148041)
基金(141364)
(124167)
国家(122996)
科学基金(104080)
社会(88596)
社会科(83456)
社会科学(83429)
(80101)
基金项目(75401)
教育(74049)
自然(69677)
(69189)
自然科(67973)
自然科学(67954)
自然科学基金(66711)
编号(62353)
资助(58345)
成果(52492)
重点(46072)
课题(45705)
(44870)
(42943)
(41349)
科研(38321)
教育部(38295)
项目编号(38285)
创新(38232)
期刊
(109838)
经济(109838)
研究(89598)
中国(61625)
教育(61011)
学报(49478)
科学(44055)
(42072)
管理(39155)
大学(37321)
学学(33736)
(32606)
农业(29732)
技术(27072)
(19889)
金融(19889)
业经(17774)
财经(17283)
图书(16916)
经济研究(16520)
(15371)
(14616)
职业(14529)
科技(13946)
问题(13571)
理论(13381)
(13176)
资源(12749)
业大(12667)
(12483)
共检索到419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王廷  
杨贤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在长期革命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探索,他撰写了《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著作,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他引导学生参加革命,形成了“全人生指导”思想,推动了青年全面发展。潘懋元是我国最早研究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学者之一,其研究经历了杨贤江“革命家”思想和“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两个阶段,为继承与弘扬杨贤江教育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贤江精神”影响下,潘懋元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分析了当时教育活动中的种种矛盾及其症结,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新境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宁宁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丹  
潘懋元先生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大量指引性研究。他从实践问题出发,指出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职业教育乃平民学生"命运之所系",因此,职教政策应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来制定;从国际趋势以及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出发,指出升级职业教育重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主要力量;并率先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类型"而非"层次",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于职业本科,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独立体系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选择。其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对于今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型高校的发展、高职院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馨博  
代际传承情境下,家族企业将创业式传承作为解决"传承难"和"转型难"的独特路径,然而目前对于继承者在跨代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研究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角色理论,聚焦家族企业继承人从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转化过程中,继承者社会角色属性变化的影响,梳理继承人角色转换动态过程中角色转换困境的成因,构建基于角色理论的家族企业继承人的跨代创业理论模型。据此,本文基于代际传承情境下家族企业继承人社会角色属性转化视角,解释其跨代创业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对理解继承人创业行为和行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包国庆  
潘懋元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体论的道德观;认识论的公平论,价值论的创造观。21世纪高教研究的两个热点是高校"去行政化"和高教信息化。教育,符合从根本上来说的人道主义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桂林  
杨贤江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是他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并且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只要是现实的经济关系变了,它是必然地跟着变的。”就教育的起源而言,原始时期教育是由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原始人群为了保存种族,就要把一代代累积的生产劳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在劳动过程中,青年一代才学会了劳动技能。进入阶级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大学教学论体系的构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三杨广云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这段时间,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可以1984年他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的正式出版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如果说在后期,潘懋元先生的学术工作的重点,是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深入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理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二杨广云在《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概述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然而潘懋元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具体、深入地研究了制约当代中国高教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忠诚亲密的战友,是毛泽东思想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思想上,小平同志也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弘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红旻  
从教育理念来看,MOOCs不仅是一种主动性的心智训练,而且实现了广泛的知识交往和虚拟的科研-教学-学习一体化,对大学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不断推动大学在知识观、学习观、交往观和治理观等方面发生深度变革。中国大学应超越MOOCs的外在形式,学习其灵魂和精神,包括以独立思考、自由思想为前提,培养负责任的学习者;突破封闭的课程制度,开发与开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转变标准化的学业评价观念,加大对学习研究的投入;完善课程认证体系,推动社会认可制度的建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程方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教育界对教育研究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推进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客观性、民主性、实用性,有必要从教育研究者学术责任的角度探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入手,拓展了对教育研究者学术责任的认识,为教育研究界的学术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登尼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科研的更高要求,教育科研今后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此,2008年8月,《教育研究》杂志社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科研发展座谈会"。会上,一些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新阶段教育科研的新使命、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教育科研的创新、教育研究者的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大家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组笔谈刊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正>2023年12月11日,“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术贡献、人格魅力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题展开研讨。学会会长杜玉波、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出席会议并致辞,副会长林蕙青,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高等教育研究院原院长钟秉林作视频发言。学会副会长管培俊、邬大光,监事长孙维杰,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陆亭,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潘世墨等出席会议。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