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0)
2023(12857)
2022(11044)
2021(10904)
2020(8900)
2019(20899)
2018(21235)
2017(38620)
2016(22285)
2015(25400)
2014(25920)
2013(24746)
2012(22768)
2011(20549)
2010(20837)
2009(18688)
2008(18187)
2007(16025)
2006(14253)
2005(12808)
作者
(62719)
(51592)
(51205)
(49162)
(32900)
(24776)
(23582)
(20370)
(20026)
(18693)
(17860)
(17299)
(16450)
(16371)
(15944)
(15933)
(15618)
(15426)
(14845)
(14684)
(13092)
(12974)
(12379)
(11996)
(11781)
(11605)
(11454)
(11394)
(10359)
(10340)
学科
(76016)
经济(75907)
管理(58361)
(52677)
(44284)
企业(44284)
方法(33323)
数学(28045)
数学方法(27572)
中国(26456)
教育(24426)
(23350)
(21358)
(20414)
理论(18936)
业经(16971)
(16295)
地方(15657)
农业(13777)
(13321)
技术(13104)
(12708)
贸易(12701)
教学(12626)
(12506)
财务(12429)
财务管理(12400)
(12293)
(12288)
银行(12250)
机构
大学(307762)
学院(301719)
管理(113634)
(107196)
研究(104799)
经济(104305)
理学(97497)
理学院(96237)
管理学(94337)
管理学院(93755)
中国(73314)
(68324)
科学(66327)
(53558)
(51401)
(50781)
师范(50374)
研究所(48645)
(47823)
(46646)
中心(46525)
北京(44429)
业大(44336)
教育(41194)
师范大学(41061)
财经(40468)
(37866)
(37571)
技术(37305)
农业(37254)
基金
项目(201502)
科学(157735)
研究(154286)
基金(140807)
(121907)
国家(120707)
科学基金(102144)
社会(91456)
社会科(86011)
社会科学(85986)
(80505)
教育(77593)
基金项目(74398)
(69610)
编号(66476)
自然(65967)
自然科(64355)
自然科学(64340)
自然科学基金(63136)
资助(57976)
成果(57820)
课题(48689)
重点(45976)
(45194)
(43109)
(41586)
项目编号(41070)
(39920)
教育部(38973)
大学(38452)
期刊
(122441)
经济(122441)
研究(99172)
中国(68833)
教育(68508)
学报(49370)
(43647)
科学(43533)
管理(41389)
(39254)
大学(37552)
学学(33495)
农业(30261)
技术(29721)
(23363)
金融(23363)
业经(19805)
图书(19761)
财经(19519)
经济研究(18091)
职业(16833)
(16576)
问题(15679)
理论(14911)
(14894)
科技(14114)
(14112)
论坛(14112)
(13945)
实践(13742)
共检索到461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包国庆  
潘懋元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体论的道德观;认识论的公平论,价值论的创造观。21世纪高教研究的两个热点是高校"去行政化"和高教信息化。教育,符合从根本上来说的人道主义使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丹  
潘懋元先生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大量指引性研究。他从实践问题出发,指出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职业教育乃平民学生"命运之所系",因此,职教政策应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来制定;从国际趋势以及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出发,指出升级职业教育重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主要力量;并率先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类型"而非"层次",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于职业本科,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独立体系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选择。其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对于今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型高校的发展、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厚丰  李莉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它是一部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而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的专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立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原名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它是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组织。潘懋元作为其主要的倡议者、筹建者、领导者和引领者,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筹备、创建、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重大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潘懋元先生所做的高等教育学研究,其开拓性和奠基性是世人公认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对这样一位大成之师来说,他的学术生活既在学问之中又在学问之外,成就的是立于学问又超越学问的大学问,主要表现在:做有责任担当的学问,做"顶天立地"的学问,用宽广的胸怀做学问,以学术为志业做学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王廷  
杨贤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在长期革命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探索,他撰写了《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著作,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他引导学生参加革命,形成了“全人生指导”思想,推动了青年全面发展。潘懋元是我国最早研究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学者之一,其研究经历了杨贤江“革命家”思想和“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两个阶段,为继承与弘扬杨贤江教育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贤江精神”影响下,潘懋元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分析了当时教育活动中的种种矛盾及其症结,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新境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大学教学论体系的构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三杨广云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这段时间,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可以1984年他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的正式出版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如果说在后期,潘懋元先生的学术工作的重点,是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深入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正>2023年12月11日,“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术贡献、人格魅力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题展开研讨。学会会长杜玉波、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出席会议并致辞,副会长林蕙青,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高等教育研究院原院长钟秉林作视频发言。学会副会长管培俊、邬大光,监事长孙维杰,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陆亭,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潘世墨等出席会议。
关键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杨广云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倡导者,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早在50年代,他就倡导建立高等教育学;1978年,他领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教室;1981年,他开始招收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理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二杨广云在《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概述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然而潘懋元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具体、深入地研究了制约当代中国高教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厦门大学的科艺楼,福建电视台为潘懋元教授录制个人专访节目。在录制前,潘懋元早早来到现场,学生、教师、记者轮番上前与他打招呼,致以问候。潘懋元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对每个人既谈笑风生,又态度谦和。虽然已经94岁了,但潘懋元仍然在开讲座、带博士生,活跃在校园和学术界。潘懋元15岁从教,至今已有79载。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全国率先开始讲授"高等学校教育学",到上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潘懋元成为中国高等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近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他主编的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第一次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2)他领导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率先招收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成立,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训练制度化"与"研究制度化"过程,使得高等教育学成为一个新兴的知识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