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9)
2023(8202)
2022(7213)
2021(6486)
2020(5735)
2019(13049)
2018(12686)
2017(24693)
2016(13849)
2015(15760)
2014(16077)
2013(16157)
2012(15303)
2011(14072)
2010(14266)
2009(13170)
2008(13093)
2007(12147)
2006(10440)
2005(9292)
作者
(44321)
(37322)
(37053)
(35380)
(23053)
(18213)
(17092)
(14726)
(13823)
(13130)
(12736)
(12494)
(11796)
(11715)
(11658)
(11643)
(11575)
(10998)
(10746)
(10530)
(9458)
(9176)
(9103)
(8504)
(8346)
(8286)
(8198)
(8198)
(7624)
(7573)
学科
(63896)
经济(63850)
管理(33818)
(32968)
方法(29343)
数学(26299)
数学方法(26082)
(24590)
企业(24590)
(17850)
地方(17433)
中国(14865)
(14653)
(13229)
农业(11957)
业经(11859)
(11702)
贸易(11701)
(11306)
(11282)
地方经济(10273)
环境(9714)
(9406)
(8461)
金融(8459)
(8293)
银行(8245)
理论(8149)
(7863)
(7572)
机构
学院(207361)
大学(207221)
(84941)
经济(82939)
研究(76378)
管理(75365)
理学(64812)
理学院(63893)
管理学(62697)
管理学院(62298)
中国(55505)
科学(50685)
(44544)
(43140)
(41686)
研究所(38422)
(36087)
业大(35355)
中心(34735)
农业(34618)
(31918)
(28820)
财经(28766)
师范(28511)
北京(27877)
(27089)
经济学(26149)
(25949)
(25289)
(25112)
基金
项目(140914)
科学(109571)
基金(100705)
研究(98814)
(89830)
国家(89127)
科学基金(74246)
社会(61099)
社会科(57814)
社会科学(57790)
(56970)
基金项目(54310)
自然(49132)
(48094)
自然科(47901)
自然科学(47882)
自然科学基金(47054)
教育(45102)
资助(40837)
编号(40098)
重点(33028)
成果(32520)
(32132)
(30777)
(28553)
课题(28453)
计划(27906)
科研(27460)
创新(26827)
发展(25249)
期刊
(94276)
经济(94276)
研究(56616)
中国(41814)
学报(38562)
(38082)
科学(33696)
大学(27493)
(27436)
学学(26048)
农业(25916)
管理(23867)
教育(20163)
技术(16965)
(16345)
金融(16345)
业经(14722)
经济研究(14712)
(14404)
财经(13959)
问题(12756)
资源(12155)
(12034)
(11304)
技术经济(10611)
(10373)
统计(10162)
科技(9871)
商业(9789)
图书(9775)
共检索到303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锡填  徐宗学  李占玲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欧春平  王中根  
为深入理解海河流域水资源剧减的影响原因,进行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传统的时间序列变异方法主要是用变异系数法,论文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差异信息测度与GIS技术的时空变异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海河流域的31个测站的1960—2001年降水、蒸发和气温的分析,结果直观地表达海河流域降水、蒸发和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海河流域的水循环变化规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初步分析得出海河流域降水和蒸发时空变异相对较大、气温时空变异相对较小的结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宗学  李占玲  史晓崑  
在对石羊河流域1956年~2003年诸月与年平均气温、降水及径流资料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S法分析了流域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持续性,估算了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气候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1956年~2003年各月及年平均气温绝大多数都以增温为主;武威和永昌两个站点的年平均降水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他站点各月没有显著趋势;古浪河和杂木河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其他支流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干流各月及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各站点Hurst指数结果表明,石羊河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琪阶  宋志松  王红瑞  邓彩云  赵勇  
"干旱"是由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水分亏缺现象,"水资源短缺"则是因人类长期对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引起的水资源亏缺现象。前者无法被水资源管理系统规避,后者则受水资源管理方针政策的影响。然而,通常一个地区由干旱与水资源短缺引起的水分亏缺经常同时发生而且难以区分。因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定量区分自然因素(干旱)和人为因素(水资源短缺)对水文系统影响的框架,并以漳卫南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模拟结果(无人为影响情景下)和观测数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研究区1976—1995年的日径流量序列进行了初步对比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经率定和验证的SWAT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漳卫南运河流域的径流过程;2)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水资源短缺现象均导致了夏季径流洪峰时期的消失;3)人为因素是引起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文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径流损失量是自然因素造成径流损失量的4倍。论文提出的框架可以定量化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文系统的相对影响,有助于水资源管理者制定适应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状况的管理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昌明  郑红星  
根据月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水循环要素分解,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7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对于兰州控制断面而言,地表径流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其它水循环要素变化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对于花园口控制断面而言,天然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壤中流和土壤水分通量也都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用水量的增加、降水减少以及径流系数减小与黄河流域水循环变化的关系。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基本依据,黄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水循环具有垂向运动的特征,蒸发旺盛。因此,对黄河流域来说,应从其水循环的特征,考虑用水结构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利平  曾思栋  夏军  王任超  
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水资源影响的时空格局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重要内容。论文以漳卫河为研究流域,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57—2001年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建立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SWAT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结果,分析了IPCC SRES-A2、A1B、B1情景下21世纪降水、气温、径流、蒸发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漳卫河流域未来2011—2099年降水量变化较基准期呈现出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较基准期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年代径流量较基准期将出现先减少后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璇  朱碧莹  舒鹏  杜鸿  吕晓蓉  
汉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流域水文情势因调水工程和一系列补偿工程发生了重大且长期的调整,分析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有着重要意义。综合应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汉江流域近50 a的气象水文资料。结果显示:年降雨量在汉江上游和下游流域呈增加趋势,中游呈减少趋势。年均气温和年蒸发量在全流域呈上升趋势。1965~2016年期间汉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基本能满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需求,但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不足,且人类活动的用水需求在1977年以后一直呈增加趋势。确定汉江流域水文突变年为1990年和2008年,据此划分汉江流域的水文期为基准期,变异Ⅰ期和变异Ⅱ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得出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和全流域水文变化的贡献率在变异I期分别为26. 1%和73. 9%,33. 8%和66. 2%,在变异Ⅱ期分别为19. 3%和80. 7%,43. 7%和56. 3%。人类活动是汉江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汉江上游的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汉江全流域。在变异Ⅱ期,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影响增加了6. 8%,但对全流域径流的影响减少了9. 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禄新  冯起  张永明  郭瑞  
水文循环的变化趋势分析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武威盆地的水分循环与转化直接影响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特别对下游民勤盆地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根据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径流系列资料和农田灌溉用水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对盆地水循环要素进行分解,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分析了9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量和年总蒸散量没有明显增加;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盆地入流量、盆地出流量、盆地净入流量和土壤水分净通量均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盆地内年土壤水分通量则变化趋势不明显。人类活动强化了盆地内水分循环,并没有使武威盆地水资源消耗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С.萨维娜  盧其堯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者均把干旱划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把土壤水分儲藏量減少到开始不利于植物發育的时刻,作为土壤干旱来临的时間。大气干旱被理解为这样一种天气条件,这种天气条件的特征是具有对植物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俊  张云  刘晓光  徐宁  赵习  胡思帆  邓金钗  马徐发  
2011—2012年对漳卫南运河流域19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5种(变种),隶属于8门131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159种),硅藻门次之(110种),再次为裸藻门(56种)和蓝藻门(49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2 167.2×104cells/l,夏季最高为3350×104cells/l,秋季最低为1221×104cells/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67×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25.96 mg/l,夏季最高为54.43 mg/l,秋季最少为6.33 mg/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09 mg/l。浮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兆媛  张时煌  高庆先  李文杰  赵凌美  冯永恒  徐明洁  施蕾蕾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直接受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空气质量也受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详细阐述了2001-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假设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稳定,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探讨未来各气象要素的可能变化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①气压、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3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气压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气象要素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降水量在20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宗学  赵芳芳  
本文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1958年~2001年日照时数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参数检验法对其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58年~2001年的年、典型月日照时数序列均大致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年序列所选77个站中有53个表现出下降趋势,只有24个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在有意义(拒绝零假设)的34个站点中,28个站点表现出下降趋势,6个显示出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阐明日照时数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研究区的气候特点,将黄河流域分为5个子区域。结果表明子区域Ⅰ,Ⅱ和Ⅲ的日照时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在子区域Ⅳ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宗学  米艳娇  李占玲  陈亚宁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和田河流域两个主要气象站点月、年平均气温序列和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估算各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预测该流域气温、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在过去近50年内,气温变化趋势以增温为主,秋、冬季增温趋势尤为显著;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夏季降雨量增加趋势较明显;未来的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表现为较强的长程依赖性,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上升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运刚  何娇楠  李雪  
本文基于红河流域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气温数据以及干支流2个水文站1956-2013年逐月流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分析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并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2012年期间,流域总体上表现出干旱化的趋势,季节变化上春季有变湿的趋势,而夏、秋、冬三季有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干旱频率季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春旱和冬旱发生频率较高。从干旱范围来看,春旱范围呈缩小的趋势,夏旱、秋旱和冬旱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1956-2013年期间,流域水文干旱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其中1958-1963、1975-1982、1987-1993、2003-2006和2009-2013年为水文干旱多发期,近10年来频率明显增加;(3)流域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1~8个月,气象和水文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流域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主要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