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3)
2023(4036)
2022(3488)
2021(3247)
2020(2672)
2019(5694)
2018(5670)
2017(10283)
2016(5621)
2015(6049)
2014(5450)
2013(5068)
2012(4218)
2011(3889)
2010(3781)
2009(3789)
2008(3178)
2007(2687)
2006(2263)
2005(1889)
作者
(15013)
(12599)
(12462)
(11775)
(7912)
(6168)
(5544)
(4897)
(4715)
(4443)
(4128)
(4113)
(3958)
(3847)
(3813)
(3728)
(3722)
(3700)
(3693)
(3457)
(3245)
(3061)
(2956)
(2956)
(2787)
(2763)
(2754)
(2638)
(2622)
(2515)
学科
(16506)
经济(16489)
管理(13725)
(12169)
(10093)
企业(10093)
方法(6877)
数学(5874)
数学方法(5758)
(5718)
中国(4917)
(4516)
(4412)
(4117)
贸易(4115)
业经(4113)
(4000)
农业(3635)
(3552)
理论(3346)
环境(3116)
(3047)
财务(3036)
财务管理(3032)
地方(2920)
企业财务(2794)
(2751)
(2714)
银行(2693)
(2664)
机构
学院(70414)
大学(66702)
研究(24352)
(23866)
管理(23624)
经济(23311)
理学(20505)
理学院(20221)
管理学(19670)
管理学院(19549)
中国(18009)
科学(17178)
(14064)
(13971)
(13146)
研究所(12141)
业大(11911)
农业(11291)
中心(11018)
(10845)
(10167)
(9425)
师范(9314)
技术(9305)
(8901)
财经(8630)
(8439)
北京(8407)
科学院(7996)
(7806)
基金
项目(50246)
科学(38608)
研究(35314)
基金(35120)
(31773)
国家(31517)
科学基金(26346)
社会(20994)
(20822)
社会科(19768)
社会科学(19766)
基金项目(18196)
自然(18008)
(17648)
自然科(17592)
自然科学(17584)
自然科学基金(17224)
教育(16454)
编号(15307)
资助(14403)
重点(12024)
成果(11392)
(11103)
(10704)
课题(10618)
计划(10295)
科研(10035)
创新(10014)
(9976)
(9416)
期刊
(27130)
经济(27130)
研究(18200)
(13511)
学报(13483)
中国(12898)
科学(11856)
农业(9493)
大学(9228)
学学(8894)
(8566)
管理(8405)
教育(8064)
业经(6140)
技术(5371)
经济研究(5216)
(5200)
金融(5200)
(4923)
资源(4036)
(3895)
财经(3732)
科技(3651)
商业(3642)
业大(3635)
(3250)
职业(3243)
农业大学(2991)
图书(2929)
(2902)
共检索到99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平  李长城  李宏  刘帮  张志刚  孙明森  
【目的】本文在常规漫灌方式下研究了盛果期灰枣各生育期耗水量变化,为盛果期灰枣的节水灌溉做准备。【方法】在漫灌条件下,对盛果期灰枣茎流进行监测,了解其茎流变化。【结果】盛果期灰枣在整个生长季中膨大期茎流总量最大为2367 218.86 g,占总生长季茎流量40.46%,落叶期茎流总量最小为197 991.5 g,占总生长季茎流量3.38%;各生育期的茎流量与太阳辐射、温度成正相关,与空气湿度成负相关,并在P<0.01的水平上相关性都显著;综合评价影响各生育期茎流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孙霞  蒋平安  吴海华  
滴灌条件下对红枣进行生育期需肥规律研究,通过对氮、磷、钾三要素在红枣各器官中的分配和浓度变化以及在各生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枣树年生长周期中氮、磷、钾的吸收均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随后氮的吸收开始逐渐降低,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为N>K>P。枣树对氮的吸收和枣叶萌发同时进行,并不断增加;对磷素的吸收变化比较平缓;钾肥的吸收在萌芽开花期需要量相对较少,座果后吸收量增加,并随果实的膨大吸收量明显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石言  王力  韩雪  张林森  
[目的]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农林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半湿润长武塬区苹果经济林的蒸散研究,掌握苹果林生长季的蒸散耗水规律,为区域性苹果经济林的科学管理及充分挖掘苹果林的生产潜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水量平衡法于2012—2014年生长季期间(4月15日—10月15日)对苹果园进行蒸散量估算。其中,降水量由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并结合人工观测数据,保证降水数据的连续性;同时,于每月15日和30日利用中子仪(CNC503B)监测0~6 m特定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其中0~100 Cm阶段土层按每10 Cm记录读数1次,100~600 Cm土层按每20 Cm记录读数1次,并利用土钻法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涛  王瑞辉  沈燕  魏家鸿  刘凯利  董凯丽  吴毅  黄木易  
【目的】建立千年桐优株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千年桐优株。【方法】从320株盛果期的千年桐中初选出32株备选优树,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鲜果总质量、鲜果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总果数、单株产果量、胸径、树高、果壳厚度、干种仁质量、干籽出仁率、鲜果出籽率、脂肪含量、单株产油量和种仁含油率共15个经济性状指标,从32株备选优树中筛选出3个最优单株。【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产量果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0.935%,第2主成分为经济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740%,第3主成分为表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223%,第4主成分为树体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528%,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25%;建立了千年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a_1Z_1+a_2Z_2+a_3Z_3+a_4Z_4;聚类分析将32株千年桐聚分为三类,其中Ⅰ类7株、Ⅱ类12株、Ⅲ类13株,Ⅰ类中排名前三的为国盛9号、国盛8号、国盛19号,该3株优树的综合性状最优,可确定为目标优树。【结论】与千年桐产油量相关的结实量指标和果实内含物指标在不同单株间差异明显,对千年桐进行单株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出了3株目标优树,为千年桐优良无性系繁育打下了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新  左继林  喻苏琴  闫梦  陈乾  周增亮  秦健  程离  胡冬南  
探讨覆盖对盛果期油茶树体氮素养分分配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林地增湿保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成熟林为试材,分别在滴灌和非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的覆盖措施和不覆盖对照,即滴灌+花生秆+稻草、滴灌+生态膜、滴灌+油茶壳、滴灌+黑地膜、滴灌、花生秆+稻草、生态膜、油茶壳、黑地膜、不覆盖不灌水共10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下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氮素的养分含量,并对各器官养分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条件可有效促进老叶、新叶、枝条、花和果中氮素养分的稳定和积累,对根中全氮养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其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老叶中全氮含量呈"U"型弧线波动性变化,新叶和枝条呈"L"型变化趋势;根在滴灌条件下呈下降趋势,非滴灌条件下呈"M"型波动性变化;花和果均表现出上升趋势;由养分分配规律可知,老叶、新叶、枝条和根氮素的相对含量随时间推移呈"V"型变化趋势,花呈上升趋势,果较为稳定;综合分析,滴灌+花生秆+稻草和滴灌+生态膜以及滴灌+黑地膜处理的氮素相对含量均较高,且能有效促进树体氮素养分的积累。总体而言,滴灌+花生秆+稻草处理是最经济、环保的覆盖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江辉  王全九  巨龙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分布特征,为土壤水盐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干旱区葡萄为例,对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土壤水盐分布特性。【结果】葡萄生育期内,在垂直方向上覆膜处理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滴头30 cm处,土壤含水量从30 cm处向两边递减;在水平方向距滴头30~60 cm处土壤含盐量最大,土壤盐分质量浓度与土壤含盐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灌水周期为7.5 d时,红提葡萄生育期内各处土壤均处于干旱状态。【结论】在综合调控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时,必须考虑滴灌技术参数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房贤一  朱西存  王凌  赵庚星  
【目的】建立苹果冠层叶绿素含量及冠层光谱特征参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以促进高光谱技术在苹果树精准施肥以及快速、无损长势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以蒙阴县果园的苹果树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分别测定了苹果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冠层叶绿素(Chl(a+b))含量,分析了冠层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计算了400—1 000 nm任意两波段组合而成的RVI、DVI、NDVI和RDVI,分析了它们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关系,以逐步回归分析做比较,建立了苹果冠层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以单变量估算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光谱指数为NDVI(975,742),相关系数为0.509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金丽  张相文  张姝媛  那光宇  
为了解矮化苹果营养状况及合理施肥,对盛果期矮化金红(GM256中间砧)不同施肥量、不同树势叶片及土壤的矿质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势和不同施肥处理的叶片均表现为氮适量,磷严重不足,钾缺乏,营养失调;叶片中钙、镁、铁、锌、铜、硼适量或富足,钼严重不足。综合土壤和叶片的营养状况,建议生产中氮、磷、钾三要素施肥比例以2∶1.5∶1.5~2为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绍飞  赵西宁  高晓东  霍高鹏  潘燕辉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栽植年限苹果树水分利用策略,为果园水分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10龄、15龄、22龄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天然氘同位素与人工氘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MixSIR模型分析不同水分来源对果树生长的贡献比例,探明其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3个树龄苹果树水分利用来源差异较大,10龄苹果树主要水分来源从开花坐果期的中、深层(88.9%)转变为着色成熟期的浅层(57.9%)。15龄苹果树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水分来源均以中层土壤水为主(74.2%、70.2%);而在着色成熟期则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59.3%)。整个生育期22龄苹果树均主要吸收利用浅、中层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74.34%、86.07%、87.77%),深层土壤水利用比例逐渐降低。苹果树木质部样品中氘同位素的显著增加,表明果树可以通过吸收利用更深层土壤水分以缓解水分胁迫。【结论】3个树龄苹果树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来源差异明显,随着树龄增加,水分来源逐渐变浅,用水策略趋于保守。根据不同树龄苹果树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对其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有效降低果树非生产性耗水及自身奢侈性耗水,实现苹果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真真  李宏  苗乾乾  张志刚  刘帮  武钰  程平  
通过测定井式灌溉(T1)、地表滴灌(T2)和对照漫灌(CK)条件下中龄灰枣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探索不同灌溉方式下枣树的光合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3种灌溉条件下中龄灰枣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上午8:00之后逐渐下降;(3)3种灌溉条件下中龄灰枣光能利用率(LUE)8:00后逐渐下降,18:00后又逐渐升高;(4)T1条件下中龄灰枣的Pn、WUE较T2条件下有显...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启动时的状况,肯定了教育信息化1.0的建设成就,概括提出教育信息化2.0阶段是从"大水漫灌"进入到了"深耕细作"的阶段。文章提出要顺应规律、超越整合,从系统论的视角设计和规划教育信息化2.0的行动计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  孙明森  程平  张志刚  刁凯  刘帮  李长城  苗乾乾  韩莹莹  
关键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金科   谢琴   魏曼琳   彭仟   苏益   萧浪涛   蔺万煌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37℃)作为对照,研究灌浆期高温条件下剑叶净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X7、X11和X24的稻米垩白度比常温对照处理的分别增加了2.53、4.82、6.66个百分点;高温造成X11和X2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8、12、16天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的,而X7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16天反而高于常温对照的;高温条件下水稻在抽穗后第8天灌浆速率加快,并在抽穗后第12天达到最大值,较常温处理的提前了4~8 d;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表明,X11和X24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Os SSIIIa、Os AGPSL2和GBSSI在抽穗后第12、16天的表达显著下调,导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及垩白度增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王春  杨印蹼  龙晓文  王伟  成永旭  
分析了在西藏高原条件下驯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越冬期间生化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前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由越冬前的11.72%降为越冬后的9.96%;(2)越冬后,肝胰腺中水分及干物质组分中的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肌肉干物质中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也显著下降,但水分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糖相对含量在越冬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脂类组分中,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游离脂肪酸(FA)和磷脂(PL)相对含量在越冬后都极显著降低;而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酰(TG)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肌肉中磷脂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4)脂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1  王春1  杨印蹼1  龙晓文1  王伟1  成永旭1  2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