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
2023(1260)
2022(1058)
2021(998)
2020(937)
2019(1951)
2018(2034)
2017(3265)
2016(2289)
2015(2626)
2014(2775)
2013(2611)
2012(2524)
2011(2315)
2010(2409)
2009(2191)
2008(2074)
2007(2068)
2006(1804)
2005(1635)
作者
(8530)
(7003)
(6983)
(6619)
(4537)
(3403)
(3295)
(2816)
(2715)
(2610)
(2456)
(2428)
(2412)
(2400)
(2325)
(2242)
(2130)
(2078)
(2045)
(2009)
(1945)
(1883)
(1810)
(1707)
(1654)
(1628)
(1585)
(1514)
(1512)
(1511)
学科
管理(5278)
(4765)
经济(4751)
(4138)
(3668)
(3353)
企业(3353)
中国(2446)
(2084)
(2049)
银行(2026)
(1950)
(1898)
(1727)
(1725)
金融(1725)
理论(1707)
方法(1488)
水产(1347)
教育(1324)
(1319)
(1312)
及其(1291)
业经(1259)
教学(1243)
动物(1219)
(1212)
(1172)
制度(1170)
环境(1128)
机构
学院(30527)
大学(30082)
研究(13680)
科学(10700)
(10679)
中国(10082)
农业(8662)
(8551)
管理(8037)
(7980)
研究所(7896)
经济(7633)
业大(7421)
(7386)
技术(6372)
理学(6225)
理学院(6098)
中心(6065)
(5977)
管理学(5906)
管理学院(5869)
(5797)
(5775)
农业大学(5364)
(5279)
实验(5213)
实验室(5007)
(4942)
(4842)
重点(4656)
基金
项目(20926)
科学(14724)
研究(13316)
(12868)
基金(12866)
国家(12734)
(9725)
科学基金(9426)
(8243)
自然(6985)
自然科(6806)
自然科学(6795)
自然科学基金(6674)
基金项目(6514)
教育(6453)
社会(6073)
科技(5751)
资助(5670)
社会科(5636)
社会科学(5636)
计划(5622)
编号(5583)
重点(5194)
课题(5146)
成果(5097)
(4724)
(4647)
(4389)
专项(4373)
(4350)
期刊
学报(10115)
(10053)
经济(10053)
(9895)
中国(9542)
研究(8425)
科学(7117)
农业(6672)
大学(6579)
学学(6277)
教育(5477)
(4298)
(3754)
业大(3273)
技术(3231)
管理(3223)
(3081)
金融(3081)
农业大学(2784)
(2410)
职业(2234)
林业(2064)
科技(2063)
中国农业(1875)
自然(1762)
图书(1737)
业经(1702)
自然科(1643)
自然科学(1643)
水产(1618)
共检索到51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国诚  陈松林  沙珍霞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是中国近年新开发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本研究以漠斑牙鲆囊胚期胚胎为材料,探索了鱼类胚胎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条件,建立了漠斑牙鲆胚胎细胞培养技术。建立的漠斑牙鲆胚胎细胞系(SFEC)至今已经培养了240多天,传至80多代。SFEC的完全培养基采用添加抗生素、胎牛血清(FBS)、花鲈血清(SPS)、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DMEM。SFEC形态小而呈圆形、多边形,在培养基中生长迅速。本实验检测了温度、胎牛血清浓度、成纤维生长因子对SFEC生长的影响。在24~30℃之间SFEC生长良好,但当温度低于18℃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在含15%F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晓武  申亚伟  赵金良  吴明林  
为更好地开展鳜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筛选工作,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本研究以鳜囊胚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含有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建立了生长稳定的鳜胚胎细胞系MFE。在此基础上,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物,在HEK293T细胞中体外包装逆转录病毒,再感染MFE细胞系。MTT法分析表明传代后细胞培养96 h内,细胞生长率变化也经历增殖、降低到达稳定期。而且MFE细胞能稳定表达GFP基因,感染效率为20%±5%,而脂质体转染效率为3%±2%。可见包装病毒感染细胞不仅能获得稳转细胞系,效率也远高于脂质体瞬时转染。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FE细胞系能表达Irf1、Irf3和Irf7基因,Irf1基因表达量最高。MFE细胞系受到poly I:C刺激后,Irf1、Irf3和Irf7的表达量分别升高3.5,2.3和2.1倍。因此,MFE细胞通过病毒感染可以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该细胞可作为鳜免疫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工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宏  童裳亮  HetrickF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旭波  张全启  齐洁  王志刚  王兴莲  
对传代296次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鳃细胞系(FG)进行染色体制备和组型分析,并与牙鲆活体鳃细胞组型进行比较。牙鲆活体鳃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且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48,48t,NF=48。而鳃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出现较大变化,有两个分布区间,一个区间是53~79;另一个是119~139。其模式染色体数为68,在模式细胞分裂相中,有30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4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条数在119以上的分裂相中,除了有很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以外,小染色体也以很高的频率出现。通过上述研究分析表明,牙鲆鳃细胞系经多次传代后,其染色体与活体鳃细胞染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永胜  陈松林  严安生  季相山  
在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中,为了准确选择胚胎的冷冻时期,掌握胚胎发育进程,同时为牙鲆苗种培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对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牙鲆受精卵培养在14~16℃、盐度29.9的海水中,利用Olympus显微镜对牙鲆胚胎发育过程连续观察,对各个胚胎时期的发育时间进行了记录,并对每一时期的特征用Olympus照像机进行了拍摄。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5d的29个具体发育时期的特征和发育时间,拍摄了30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鱼苗图片,将牙鲆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心跳期、胚体转动期、出膜前期、出膜期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此培养条件下牙鲆胚胎历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珺竹  张全启  齐洁  王兴莲  王志刚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宣刚  孔祥福  王欣桐  李恒顺  刘金相  王志刚  于海洋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先天性免疫在其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类免疫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巨噬细胞一般无法传代培养,因此,建立高效的巨噬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牙鲆头肾中分离得到了巨噬细胞,通过差速贴壁法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后续经过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过程,采用L-15培养基(Gibco)、5%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1%非必需氨基酸、30% L929细胞培养基在24℃、无CO_(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及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具备巨噬细胞形态特征,使用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标记mpeg1基因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分离得到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该基因。本研究建立了牙鲆巨噬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为体外研究巨噬细胞功能、深入了解硬骨鱼先天性免疫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云  姜国良  张士璀  姜明  连建华  
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 )头肾印迹片、光镜片和电镜片的观察发现 ,其头肾主要集中于肾脏前部 2个分叉部分。组织学研究证明 ,头肾是由基质组织网络着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构成 ,具无肾小球等分泌结构。进一步超微观察表明 ,基质是由网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 ,各种免疫细胞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颗粒细胞 (Ⅰ型和Ⅱ型 )以及巨噬细胞等组成。头肾中免疫细胞丰富 ,其中淋巴细胞占 36 .6 % ,单核细胞占 31.0 % ,颗粒细胞占 19.7%。说明牙鲆的头肾免疫细胞种类比较丰富 ,是免疫细胞的主要生发中心 ,在鱼体免疫防御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特殊颗粒细胞的...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春花  陈松林  田永胜  刘本伟  邓寒  
以牙鲆胚胎为材料,对胚胎程序化冷冻保存的主要环节进行了探讨,以优化牙鲆胚胎的程序化超低温冷冻保存法。单一抗冻剂的毒性试验表明甲醇(Methanol)、1,2-丙二醇(PG)的毒性低于其他抗冻剂的毒性。混合抗冻剂的毒性试验表明,20%~25%PM抗冻剂的毒性很低,经其平衡处理的胚胎,冷冻至-30℃,成活率可达80%以上。植冰前采用2℃/min的降温速率,从植冰后到入液氮前温度采用8℃/min的降温速率效果较好。入液氮前温度的筛选实验表明,入液氮前的温度以-45℃较好。利用20%PM和22%PMP,采取优化的降温程序冷冻保存尾芽期的牙鲆胚胎,分别获得5枚和7枚复活胚胎,并全部孵化出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曲克明  陈民山  马绍赛  辛福言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实验表明,这4种类型废水对牙鲆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5%、0.25%和0.25%;对牙鲆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95%可信限,体积分数)分别为3.38%(2.29%~3.87%)、0.81%(0.71%~0.92%)、1.57%(1.37%~1.82%)和1.4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浩  田永胜  武鹏飞  刘洋  陈松林  
在鱼类胚胎的冷冻保存中,需要抗冻剂有效地渗入胚胎,才能对胚胎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抗冻剂直接注射到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内,以实现牙鲆胚胎的玻璃化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中,首先对抗冻剂种类进行了选择,将抗冻剂的毒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乙二醇(EG)、甘油(Gly)、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PM21(PG∶MeOH=2∶1);对胚胎发育时期和注射剂量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注射600pL(1pL=10-6mL)抗冻剂PM21后,牙鲆的心跳期胚胎成活率显著高于尾芽期胚胎(P<0.05),成活率为(64.04±2...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徐永江  梁友  李娟  陈军  张洧民  
经过66d的控温、控光和加强营养等生殖调控措施,漠斑牙鲆雌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69%,雄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85%,总计产卵8090ml,其中未受精卵6175ml,受精卵1915ml,受精率为24%。孵化水温18℃,盐度27~29,pH8.0~8.2,受精卵50h后孵化出仔鱼;共孵化出初孵仔鱼112.0×104尾,孵化率为58.5%。仔稚鱼培育水温为19~20℃,幼鱼培育水温为20~22℃,经过90d的培育,苗种全长达30mm。18个培育池120m3水体,共培育出全长大于30mm的鱼苗30余万尾,总成活率为26.8%;单位出苗量为1562.5尾/m2;幼鱼白化率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用"控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祥日  
采用群体实验方法,探讨了摄食水平和温度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幼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漠斑牙鲆幼鱼特定生长率(SGRW)与摄食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1%摄食水平下,温度与SGRW呈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鹏飞  刘萍  柳学周  
以体长6cm左右的漠斑牙鲆幼鱼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浸泡的方法,取鳃和鳍经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最后经Giemsa染液染色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漠斑牙鲆的染色体核型为2n=48,48t,染色体臂数为NF=48,未发现有多倍体的现象,也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永德  潘传燕  余艳玲  冯鹏霏  罗洪林  
为获得具有单一克隆特性的能稳定传代培养的罗非鱼巨噬细胞系,本研究从尼罗罗非鱼腹腔中分离纯化巨噬细胞,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筛选单克隆细胞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系,并对其进行了EBV感染鉴定、电镜观察、端粒酶活性检测、致癌性评估、核型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表明,EBV已整合到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中且稳定表达,经30代稳定传代,该细胞系仍维持较好的增殖状态;该细胞系表面不平滑,有明显的钝圆形突起和细长的伪足,表现为典型的巨噬细胞形态;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