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1)
- 2023(19010)
- 2022(16579)
- 2021(15395)
- 2020(12966)
- 2019(29762)
- 2018(29525)
- 2017(56886)
- 2016(31205)
- 2015(35167)
- 2014(35156)
- 2013(34805)
- 2012(32239)
- 2011(29216)
- 2010(29346)
- 2009(27429)
- 2008(26720)
- 2007(23947)
- 2006(20813)
- 2005(17938)
- 学科
- 济(128130)
- 经济(127996)
- 管理(86197)
- 业(84559)
- 企(67340)
- 企业(67340)
- 方法(59183)
- 数学(51876)
- 数学方法(51285)
- 农(41876)
- 财(33105)
- 中国(32700)
- 地方(30251)
- 业经(28842)
- 学(28515)
- 农业(27669)
- 制(23328)
- 贸(22406)
- 贸易(22397)
- 易(21633)
- 务(20442)
- 财务(20360)
- 财务管理(20310)
- 理论(20017)
- 环境(19378)
- 和(19347)
- 企业财务(19199)
- 银(18803)
- 银行(18745)
- 融(18450)
- 机构
- 学院(444157)
- 大学(443059)
- 济(173117)
- 管理(172247)
- 经济(169138)
- 理学(149482)
- 研究(148276)
- 理学院(147752)
- 管理学(145015)
- 管理学院(144223)
- 中国(109688)
- 科学(95183)
- 京(93646)
- 农(79978)
- 财(79344)
- 所(75548)
- 业大(69600)
- 研究所(69083)
- 江(68951)
- 中心(68634)
- 财经(63652)
- 农业(62124)
- 范(60562)
- 师范(59970)
- 北京(58176)
- 经(57748)
- 院(53833)
- 州(53672)
- 经济学(52083)
- 师范大学(48178)
- 基金
- 项目(305773)
- 科学(238962)
- 研究(221425)
- 基金(219888)
- 家(192164)
- 国家(190537)
- 科学基金(162601)
- 社会(138217)
- 社会科(130669)
- 社会科学(130633)
- 省(121420)
- 基金项目(117080)
- 自然(106488)
- 自然科(103937)
- 自然科学(103906)
- 教育(102068)
- 自然科学基金(102025)
- 划(101446)
- 编号(91384)
- 资助(90709)
- 成果(73853)
- 重点(68869)
- 部(66962)
- 发(65688)
- 课题(63046)
- 创(62574)
- 科研(58797)
- 创新(58403)
- 教育部(56773)
- 大学(56330)
- 期刊
- 济(189706)
- 经济(189706)
- 研究(125157)
- 中国(83456)
- 农(74943)
- 学报(74211)
- 科学(67015)
- 财(61028)
- 管理(57912)
- 大学(55332)
- 学学(52167)
- 农业(50681)
- 教育(48808)
- 融(38417)
- 金融(38417)
- 技术(37736)
- 业经(33810)
- 财经(30322)
- 经济研究(29339)
- 经(25829)
- 问题(25171)
- 业(24872)
- 图书(23253)
- 版(22833)
- 技术经济(21330)
- 资源(21239)
- 科技(21036)
- 统计(20821)
- 理论(20415)
- 商业(19844)
共检索到64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常昊 杨智勇 都泓源
在从演进韧性视角界定乡村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融合乡村地域系统要素与韧性内涵层次的县域乡村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江永县为数据单元,对江永县乡村韧性进行综合指数与多维度指数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江永县韧性综合指数由0.38趋增为0.57,整体为中等韧性水平,呈不断提升趋势。其中,生态和文化维度韧性基础最好,并相对稳定;产业经济和基础设施维度韧性基础较差,但发展最为显著。同时,其韧性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发展力均呈发展态势,其中抵抗力水平最高,恢复力提升最快。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江永县韧性综合水平提升的主要短板是农药使用过度和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较弱、教育投入不够以及反映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用电量和道路网建设不足。
关键词:
乡村 演进韧性 乡村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常昊 杨智勇 都泓源
在从演进韧性视角界定乡村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融合乡村地域系统要素与韧性内涵层次的县域乡村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江永县为数据单元,对江永县乡村韧性进行综合指数与多维度指数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江永县韧性综合指数由0.38趋增为0.57,整体为中等韧性水平,呈不断提升趋势。其中,生态和文化维度韧性基础最好,并相对稳定;产业经济和基础设施维度韧性基础较差,但发展最为显著。同时,其韧性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发展力均呈发展态势,其中抵抗力水平最高,恢复力提升最快。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江永县韧性综合水平提升的主要短板是农药使用过度和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较弱、教育投入不够以及反映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用电量和道路网建设不足。
关键词:
乡村 演进韧性 乡村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美雯
提高农业经济韧性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2013-2022年13个粮食主产省91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测评县域农业经济韧性现状及特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政策的效果,进而提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业经济韧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窦银娣 刘沛林 陈驰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制,结果如下:(1)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三生"空间的系统耦合特征。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在空间上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产功能协调和生态空间优美,这与"三生"空间系统目标和特征非常契合;(2)从"三生"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兰溪村生活空间由血缘集聚向外围扩散转换,生产空间由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生态空间由外部整体收缩向内部斑块化发展。"三生"空间演变过程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过程,"三生"空间逐渐由传统的人居空间向新型复合空间转变;(3)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是在旅游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引导、空间行为转变和自组织反应力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内力驱动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延续与转化,外力驱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态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更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玉恒 黄惠倩 王晟业
乡村韧性是乡村系统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章基于河北省景县16个乡镇、451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传统农区县的乡村经济韧性。研究结果显示:(1)景县乡村经济韧性平均值为0.06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和西南部偏低、中部相对较高的格局特征,县城所在地及其邻近的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干线过境的乡镇乡村经济韧性较高,偏远地区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较低。(2)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乡村人力资本为乡村经济韧性的主要短板因素。(3)文章对比分析河北省阳原县显示持续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的投入有利于提升乡村经济韧性。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旨在推进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齐昕 张景帅 徐维祥
本文构建了浙江省县域经济韧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评价浙江省县域经济韧性,然后通过甄别经济韧性指数,对浙江省县域经济韧性的异质性以及县域经济韧性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韧性强度由浙江省东北部向西南部呈阶梯式递减,创新因素在经济韧性空间分异上具有显著影响;浙江省"两山"之间的偏差依旧存在,"两山"理论在不同韧性增幅区域的引领程度不同;环境质量、两山偏差、企业创新占比、信息化应用水平与经济韧性变化有显著性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馨 李燕凌
文章基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丰富内涵,运用熵值法、核密度分析法、面板Tobit模型对2015—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在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中国县域经济韧性水平在时间上经历了“小幅度下降—持续上升”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分布。高水平区数量较少,呈零星块状分布。中等水平区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低水平区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2)在动态演进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韧性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的同时区域差距变化不大。(3)在影响因素方面,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和城市建设与县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经济基础和政府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韧性水平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力资源。
关键词:
县域经济韧性 发展特征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国河 朱彤瑶
文章首先建立中国乡村韧性评价初选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冗余度检验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乡村韧性评价最终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不同赋权法构建乡村韧性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基于组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乡村韧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乡村韧性内涵构建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目标具有一致性;由不同赋权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组合赋权法优于其他赋权方法;各省份乡村韧性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乡村韧性 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中建 王志华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于第二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后,第一产业韧性逆势上升,第二产业韧性波动较小,第三产业韧性下降明显;在区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韧性较强,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较强。此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对经济韧性均有显著的边际贡献,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经济稳定为降低韧性波动提供有益支撑。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县域的经济增长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有所下降,经济稳定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显著提升;对县域而言,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显著。为实现县域经济韧性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韧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经济韧性的产业和区域差异,协调产业间及区域间经济发展协作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经济稳定对降低经济波动作用,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平衡统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稳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王桂虎
疫情和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冲击下,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韧性,对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演化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重塑、产业创造、创新激励和人力资本扩散等四个层面,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并从产业资源配置的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等四个维度构建县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县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具有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为抵御冲击、分散风险的冲击抵抗能力提升,且表现为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提升;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深化产业融合的溢出效应,进而强化了产业融合对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能。为此,增强县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是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县域经济发展要盘活存量资源、补给流量资源,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在产业间、城乡间的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仝晓晓 井渌
生态康养小镇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新型实践平台与重要载体,但在其开发建设中对地产模式的过度依赖造成了康养空间普遍缺乏对抗变化的综合应对能力,导致乡村生态资源不同程度地流失。文章以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和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从生态康养小镇的韧性空间构成出发,通过营造模糊空间、可变空间、协作空间、留白空间等弹性空间,结合集约高效的多功能适老化康养建筑及附属服务设施设计,实现多功能农业、多样化康养和地域文化特色体验等多重服务价值,以此提升康养小镇应对乡村未来发展变化的动态平衡能力,保障乡村生态系统和康养全产业链的平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艳洁 秦烨 康耀武
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背景下,提升乡村韧性有助于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本文采用熵值法从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治理韧性4个维度测度2010-2020年我国乡村韧性指数,并使用莫兰指数刻画乡村韧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乡村韧性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区域格局上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梯度递减分布态势;各省(区、市)乡村韧性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指数相近省(区、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处于波动状态。未来,应从经济、治理、文化、生态四方面着力提升乡村韧性,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韧性 乡村振兴 经济韧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秉 齐梦炜 史志勇
[目的/意义]在当今不确定时代,安全威胁的种类及涌现形式呈现庞杂多变性,安全威胁的叠加和级联传导效应愈加突显,这对系统应对安全威胁与适应不确定环境的安全韧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全面、精准、高效和前瞻地获取安全情报是提升系统安全韧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开展基于安全情报视角的系统安全韧性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过程]首先,分析安全情报视域下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其次,分析系统安全韧性作用过程中安全情报的价值;最后,构建与解析基于安全情报的系统安全韧性模型。[结果/结论]从安全情报角度看,系统安全韧性是指安全情报驱动的系统安全感知、响应、适应、恢复与优化能力的综合统一。基于安全情报的系统安全韧性模型包括基于安全态势情报的系统安全态势前瞻感知、基于安全威胁情报的系统安全威胁敏捷响应、基于安全决策情报的系统安全应变模式适应、基于安全执行情报的系统安全状态有序恢复,以及基于安全综合情报的系统安全综合能力提升5个层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福华 李坚飞
本文以湖南江永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认为市场主体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工作缺位,区域市场基础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是当前制约少数民族商贸流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转换政府角色,发挥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的引导、培育作用,加强商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健全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规范商品市场建设与管理,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等可行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区 江永县 商贸流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强县域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安慰剂检验、PSM—DID模型分析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示范县政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经济集聚和人力资本等作用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实施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农旅融合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农旅融合发展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深化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紧跟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县域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旅融合 准自然实验 县域经济 经济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