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20)
2023(18060)
2022(15145)
2021(14234)
2020(11813)
2019(27049)
2018(26740)
2017(52135)
2016(28312)
2015(31776)
2014(31881)
2013(31700)
2012(29422)
2011(26650)
2010(27122)
2009(25461)
2008(25297)
2007(22683)
2006(20587)
2005(18833)
作者
(83050)
(68474)
(68172)
(64786)
(43793)
(32519)
(30970)
(26711)
(25990)
(24884)
(23169)
(23137)
(22041)
(21880)
(21248)
(20959)
(20377)
(20121)
(19742)
(19672)
(17142)
(17009)
(16599)
(15683)
(15373)
(15340)
(15322)
(15299)
(13746)
(13586)
学科
(123830)
经济(123689)
(102109)
管理(94752)
(89993)
企业(89993)
方法(50296)
数学(40262)
数学方法(39766)
(37056)
(35919)
业经(35865)
中国(35331)
地方(27427)
(26209)
农业(25387)
(24447)
财务(24364)
财务管理(24330)
企业财务(23043)
(22536)
贸易(22519)
技术(22447)
(21861)
(21620)
(21585)
理论(21402)
(21296)
(20806)
银行(20764)
机构
学院(412590)
大学(409092)
(170783)
经济(167042)
管理(165680)
理学(140939)
理学院(139451)
研究(137824)
管理学(137470)
管理学院(136704)
中国(107619)
(88425)
(82614)
科学(81550)
(69323)
(64997)
财经(64347)
(63496)
中心(62202)
研究所(62010)
(58267)
业大(57454)
北京(56837)
(53322)
师范(52892)
(51375)
农业(50418)
经济学(50119)
(49833)
财经大学(47300)
基金
项目(264127)
科学(208541)
研究(198791)
基金(190209)
(163286)
国家(161752)
科学基金(140051)
社会(124901)
社会科(118369)
社会科学(118341)
(103939)
基金项目(99980)
教育(90659)
自然(89293)
自然科(87182)
自然科学(87162)
(86179)
自然科学基金(85610)
编号(82671)
资助(78857)
成果(67934)
(59393)
重点(58365)
(58233)
课题(56926)
(56319)
创新(51932)
项目编号(51077)
国家社会(50403)
教育部(50179)
期刊
(200883)
经济(200883)
研究(129226)
中国(82389)
管理(66876)
(64491)
(60624)
学报(57112)
科学(54973)
教育(47463)
大学(44282)
(42909)
金融(42909)
农业(41778)
学学(41549)
技术(38087)
业经(35049)
财经(31796)
经济研究(31114)
(27274)
问题(26159)
(22890)
技术经济(22199)
(20522)
现代(20469)
理论(20281)
图书(20226)
商业(19908)
科技(19021)
实践(18204)
共检索到635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文莉  陈夏  
本文对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十年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划分出政策演进的三大阶段,分析挖掘各阶段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优化的具体方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文莉  陈夏  
本文对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十年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划分出政策演进的三大阶段,分析挖掘各阶段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优化的具体方向。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薛薇  王晓冬  
为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年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内容、所取得的突破与面临的新挑战,指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方式、特殊优惠对象、税收管理等方面有待完善,在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创新研发优惠方式,提高政策激励效果;对于科学研究投入给予特殊激励,支持企业优化研发投入结构;进一步完善管理与评估制度,提高企业享受优惠的确定性与准确性等方面完善我国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枫  刘景荣  孔祥军  
研究开发(以下简称"研发")税收优惠对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有效作用已经取得共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需要一个对企业研发能够真正有效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结合中国现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体系及广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一、现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闻一  吴海波  崔果  李栗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利器。文章以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的政策总体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民营企业、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的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敏感度更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更明显。该结论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企业政策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魏志梅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项长期国策。我国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政策从适用的范围、认定的标准到优惠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全面总结了现行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际相关政策和管理经验,提出了优化我国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具体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白云翠  
随着扣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扣除比例的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异质性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促进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果因行业性质、人力资本结构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二者正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会因企业创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会因作用时点的不同而产生异质性。因此,拓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技术性创新激励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完善财政科技支出体系,以及多种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搭配使用,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薇  李艳艳  
研发税收优惠对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有效作用已经取得世界共识。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需要一个对企业研发能够真正有效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结合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情况、国外实践以及我国现行创新激励政策体系,对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汤恒运  陶东杰  孙小军  
本文以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变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将因变量改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与研发人员数量的对数进行回归,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同样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在企业异质性分析中,本文分别就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及不同名义税率与实际税负的企业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作用效果会产生差异。本文建议注重政策适用的靶向性,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同时协调不同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开放政策适用范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梁璐   刘晔   苏才立  
本文以2016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拓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加计扣除政策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有息债务水平,特别是显著降低了企业长期债务水平。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降低企业购建资产和有形资产比率,来降低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税收耗损企业和现金流紧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税收耗损严重企业的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对现金流充裕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更显著。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孙亚华  范久红  林晓岚  蔡秋萍  王文燕  
本文为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对部分主管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对2008年以来被调查样本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情况的归纳、分析,建议我国研发费税收政策应取消研发项目领域限制,实行普惠制,并以税收抵免法代替加计扣除法,以确实增强税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再进  徐治立  刘辉  田德录  
基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视角,将史密斯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工具,从"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等四个影响政策执行的要素入手,对科技界高度关注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剖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深入落实和完善该政策,需要在政策普惠性、便捷性上多下功夫,以扩大企业享受面和受益度为落脚点,并注意解决不同规模企业落实差异和地域失衡这"两个不平衡"问题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羽堃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政策效应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机制证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税负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三条路径来抑制企业金融化。从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来看,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最大,企业税负水平降低次之,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的影响最小。从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成立时间较长或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相关成果丰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宜航  许英杰  郭晓  董鑫鑫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21年出台的两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具有积极影响。两项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地理区位、不同性质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政府应考虑将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优惠从制造业扩大至全行业,并且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放宽至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时可享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海声  陶羽华  
本文以我国扣除范围扩大化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为背景,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化这一变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对沪深A股551家高科技企业2445个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之前相比显著增加;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更多;相比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得更多,而只有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才显著高于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