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1)
2023(17432)
2022(14789)
2021(13948)
2020(11354)
2019(25748)
2018(25452)
2017(48333)
2016(25728)
2015(29044)
2014(28649)
2013(28246)
2012(25906)
2011(23597)
2010(23319)
2009(21819)
2008(20680)
2007(17957)
2006(15960)
2005(14128)
作者
(73162)
(60834)
(60526)
(57554)
(38804)
(28909)
(27442)
(23855)
(23020)
(21520)
(20786)
(20446)
(19169)
(19153)
(18622)
(18612)
(18103)
(17593)
(17307)
(17274)
(15127)
(14841)
(14563)
(13790)
(13655)
(13501)
(13316)
(13111)
(12162)
(11842)
学科
(120747)
经济(120630)
管理(74770)
(69541)
(57328)
企业(57328)
方法(48360)
数学(41966)
数学方法(41568)
中国(31921)
(29111)
业经(25287)
地方(25263)
(24683)
(23381)
(21635)
贸易(21622)
(21018)
农业(19688)
技术(19579)
(19332)
环境(17678)
理论(17375)
(17226)
(16471)
银行(16434)
(16278)
金融(16275)
(15798)
地方经济(15323)
机构
大学(371698)
学院(370909)
(160557)
经济(157469)
管理(145651)
研究(129015)
理学(126156)
理学院(124793)
管理学(122872)
管理学院(122204)
中国(95662)
(78619)
科学(76588)
(69464)
(63815)
研究所(58201)
中心(56861)
财经(56433)
(54178)
(51741)
业大(51658)
(51480)
北京(50076)
经济学(49791)
(49139)
师范(48752)
(46640)
经济学院(44697)
农业(42193)
(42072)
基金
项目(252197)
科学(199576)
研究(188393)
基金(183980)
(159521)
国家(158228)
科学基金(135996)
社会(121366)
社会科(115088)
社会科学(115059)
基金项目(96828)
(96285)
教育(86238)
自然(85487)
自然科(83497)
自然科学(83480)
自然科学基金(81998)
(81122)
编号(76282)
资助(75148)
成果(61815)
(56612)
重点(56568)
(54935)
(52900)
课题(52572)
国家社会(50677)
创新(49345)
教育部(49240)
人文(47984)
期刊
(178547)
经济(178547)
研究(113845)
中国(67950)
学报(54384)
管理(54194)
科学(52471)
(50788)
(50020)
大学(41708)
教育(41101)
学学(39267)
农业(35228)
技术(33814)
(30339)
金融(30339)
经济研究(30192)
财经(28134)
业经(27442)
(24307)
问题(22890)
技术经济(19978)
(19193)
(18144)
图书(17960)
世界(17791)
科技(17772)
理论(16991)
现代(16691)
国际(16550)
共检索到544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万东   方行明   王璐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特别表现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竞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对新经济、数字经济及高科技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技术演进路径,分析技术演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技术演进路径加以展望,提出对策,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认为,中国应强化、优化现有技术路径: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提升技术创新的空间与高度;继续加强技术引进、外资引进以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弥补技术链、产业链短板,提高技术链、产业链位势;继续强化本国组装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的优势,引领全球化的生产与贸易格局;加强自主创新,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配置优质创新资源展开国际竞争,努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短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欣   褚心雨  
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两个领域随着融合发展,研究界限日益模糊,尤其是在生物能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交叉点日益增多,导致学者难以正确判定这两个领域的独立性和相互关系。为探究两个领域的演化与融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选取绿色技术经济领域文献12 710篇、林业经济领域文献22 990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绿色技术经济领域、林业经济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使用Pajek软件对两个领域的演化及融合进行主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和林业经济领域研究成果总体上呈逐年增加趋势;绿色技术经济、林业经济研究的演化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两者的融合发展体现在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三个方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欣   褚心雨  
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两个领域随着融合发展,研究界限日益模糊,尤其是在生物能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交叉点日益增多,导致学者难以正确判定这两个领域的独立性和相互关系。为探究两个领域的演化与融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选取绿色技术经济领域文献12 710篇、林业经济领域文献22 990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绿色技术经济领域、林业经济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使用Pajek软件对两个领域的演化及融合进行主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和林业经济领域研究成果总体上呈逐年增加趋势;绿色技术经济、林业经济研究的演化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两者的融合发展体现在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三个方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以专利家族为研究视角,阐述技术路径动态演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专利家族自引会对技术主路径造成干扰,通过对主路径进行调整,提出一种修正技术主路径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光刻技术在“投影对准和曝光系统—浸没式投影物镜—浸没式光刻材料—光刻胶”4个阶段经历了“路径消解—路径产生与路径依赖—路径消解与突破”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以荷兰阿斯麦、德国蔡司和日本东京电子为代表的专利家族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阿斯麦为核心的利益联盟垄断核心技术,强化光刻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作用,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路径依赖理论的认知,通过揭示光刻技术路径演化过程及企业演化格局,为后发国家突破技术路径依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增长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背景下,探讨技术关联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探究技术关联影响产品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在国家、区域和企业等不同尺度上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证明了产品演化路径显著依赖技术关联,即遵循路径依赖过程。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发现,有些区域通过向技术不相关产品进行演化从而实现了路径突破,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危机与扶持政策等外生力量和地方环境与制度等内生变量都会导致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华维  罗瑞  许海云  董坤  王超  岳增慧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的研究意义显著,文章通过对科学技术关联视角下的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的述评,分析学科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路径的内涵及相关概念与研究价值,综述了创新演化路径识别方法研究与科学与技术关联研究,并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已有科技创新演化路径的识别研究大都针对科学或技术单一创新要素,影响了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的准确性。文章提出通过分析科学与技术创新主题之间的关联,从微观层面定量揭示科技互动特征,识别科学与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胜男  
论述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的演化路径,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津津  任保平  
李约瑟之谜不仅是对现代科技起源的诘问,更是文明转换背景下的经济转型问题。本文从路径生成、稳定与分化三个相互继起的环节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经济转型路径的演化过程,提出"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结构转变"具有多向度机制的解释性假说。研究认为,制度初始禀赋孕育出的经济转型路径生成力量构成制度动态约束条件分叉的动力源,技术层面路径构建力量能否实现对制度层面路径依赖力量的有效冲击是科技分化现象产生的关键,系统内选择机制与创新机制作用下的分化路径组合引起了经济形态与增长表现的分流。构建包容性制度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重视创新与选择机制的结构转变效应是历史赋予未来转型挑战的规律性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峰  
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科学的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对产业集群演化的异质性、多层次性和路径依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三大演化机制进行了阐述:"动态循环累进"自组织模式,制度演化机制,技术与环境协同进化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凌玲  江新会  邓丽芳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呈现出"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文章在梳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中国本土情境的契合性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据此对学者们研究路径的选择提供建议,以期推动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凌玲  江新会  邓丽芳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呈现出"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文章在梳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中国本土情境的契合性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据此对学者们研究路径的选择提供建议,以期推动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凌玲  江新会  邓丽芳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呈现出"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文章在梳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中国本土情境的契合性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据此对学者们研究路径的选择提供建议,以期推动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  屈佳荣  
地区间主义探讨地区与地区互动,在地区主义理论影响下,兴起了比较地区间主义的研究。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类似,比较地区间主义试图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走出地区研究的“欧洲中心论”,基于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非西方的经验。比较地区间主义研究从功能、制度、影响和类属四个维度入手,探究世界上不同地区行为体对外部世界影响的路径和效果。基于比较地区间主义,“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是中国地区间主义的重要实践,功能在于实现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倡导“软制度”,基于准地区间主义或跨地区主义,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融入世界提供实现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斌  
文章运用网络组织理论和知识存量理论,通过小世界网络特征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网络结构的知识存量势差演化路径模型。认为在网络密度、特征路径长度和聚集度作用下,知识存量宽度势差和深度势差进行组合,形成4种类型。得出知识存量势差是沿着两条非线性路径演化,从而促进了知识存量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阎波  
环湖区域的开发既涉及到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涉及到环湖临近区域的开发与治理,环湖区域的合理治理可以给环湖临近区域带来正面的辐射效应,从而促进环湖新城区的开发与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声誉,并增加旅游收入,并且可以吸引新的投资资金,进一步完善地方区域的基础实施建设,最终惠及到环湖区域的居民,提升环湖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个开发进程其实是一种湖-区-人的演化过程,而环湖区域的品牌效应实质上就是一种环境文化,在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变迁中,遵循的是从低级形态的湖区人结构向高级形态的湖区人结构演变的过程,而政府主导的环湖区域品牌建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从湖-区-人这个视角出发来探讨环湖区域的开发与治理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