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2)
- 2023(12251)
- 2022(10205)
- 2021(9230)
- 2020(7657)
- 2019(16518)
- 2018(16300)
- 2017(29765)
- 2016(15341)
- 2015(16677)
- 2014(16070)
- 2013(15581)
- 2012(14225)
- 2011(13100)
- 2010(13263)
- 2009(12624)
- 2008(11634)
- 2007(10333)
- 2006(9244)
- 2005(8142)
- 学科
- 济(76685)
- 经济(76631)
- 管理(48199)
- 业(45414)
- 企(39293)
- 企业(39293)
- 方法(23621)
- 技术(20376)
- 数学(19701)
- 数学方法(19526)
- 地方(18801)
- 中国(18641)
- 业经(16566)
- 学(16400)
- 农(15768)
- 财(13548)
- 技术管理(13398)
- 地方经济(13138)
- 制(11429)
- 理论(11365)
- 贸(11176)
- 贸易(11165)
- 农业(11113)
- 易(10787)
- 融(10453)
- 金融(10452)
- 环境(10238)
- 银(9947)
- 银行(9917)
- 和(9778)
- 机构
- 学院(219934)
- 大学(219411)
- 济(98394)
- 经济(96599)
- 管理(83080)
- 研究(78853)
- 理学(71056)
- 理学院(70284)
- 管理学(69256)
- 管理学院(68794)
- 中国(56313)
- 科学(45610)
- 京(44776)
- 财(41610)
- 所(39083)
- 研究所(35362)
- 中心(34813)
- 江(33363)
- 财经(33134)
- 农(32148)
- 经济学(31326)
- 范(30194)
- 经(30100)
- 师范(29916)
- 业大(29431)
- 院(28188)
- 北京(27995)
- 经济学院(27856)
- 州(26468)
- 农业(25109)
- 基金
- 项目(146460)
- 科学(116634)
- 研究(110302)
- 基金(105124)
- 家(91819)
- 国家(91067)
- 科学基金(78232)
- 社会(72642)
- 社会科(69032)
- 社会科学(69015)
- 省(59145)
- 基金项目(54930)
- 教育(50861)
- 划(48905)
- 自然(47660)
- 自然科(46652)
- 自然科学(46641)
- 自然科学基金(45835)
- 编号(43505)
- 资助(40513)
- 创(36888)
- 成果(35342)
- 发(33698)
- 重点(33584)
- 创新(33507)
- 部(31719)
- 课题(31005)
- 国家社会(30624)
- 教育部(27808)
- 制(27783)
- 期刊
- 济(115974)
- 经济(115974)
- 研究(70021)
- 中国(45471)
- 管理(35305)
- 学报(31696)
- 财(31506)
- 科学(30202)
- 农(30180)
- 教育(28798)
- 大学(24030)
- 学学(22261)
- 技术(22211)
- 农业(20988)
- 经济研究(20066)
- 融(18747)
- 金融(18747)
- 业经(17715)
- 财经(16939)
- 经(14932)
- 问题(13677)
- 技术经济(13566)
- 科技(13315)
- 业(12159)
- 贸(11758)
- 坛(11502)
- 论坛(11502)
- 世界(11320)
- 图书(10756)
- 国际(10749)
共检索到33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勇华 马键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但两国技术创新特点大不相同,美国更倾向突破创新,而日本更倾向渐进创新。突破创新与渐进创新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特征与规律。美国的技术创新系统更崇尚"市场"和更容许"试错",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性考虑包涵于系统设计之初,有利于突破创新的出现;日本的技术创新系统则更相信"政府"和更强调"针对",确定性和方向性是系统运转成功的前提,有助于渐进创新的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造性综合两种模式之长,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技术创新系统。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突破创新 渐进创新 演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国买 俞立平
技术环境悖论指出,技术是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式。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深入探究技术对环境的作用,将自然环境从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技术中解放出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将废气、废水、一般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指标综合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标,以此作为因变量,并将科技研发投入作为自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和门槛效应估计,综合分析技术投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中国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弹性系数为正,说明中国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具有负效应;随环境污染程度加深,创新投入对环境负效应加深;但随时间推移,科技创新对环境的负效应减少。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环境面板 回归门槛 效应回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冰
当前,应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已成为一个前沿领域。本文在简要介绍演化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演化过程、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模式 能力 演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长青 张术丹
演化经济学是近几年兴起的经济学流派。其基本特征就是运用演化分析方法研究动态经济过程。它借鉴生物进化的思想和自然科学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技术变迁和创新看作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以动态的、演化的理念来分析和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目前,演化经济学已日益得到经济学界广泛的重视,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演化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的理论,并分析了演化经济学的产生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技术传新 演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贞发 陈工
文章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思考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将企业能力理论、创新动力机制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有机地应用于分析产业集群的创新演化中。从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逻辑:从微观维度的企业能力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演化的能力,从中观维度研究集群内企业间互动的创新动力机制,从宏观维度研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公共政策和社会资本。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演化 演化经济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平 肖玲
从哲学层面对技术创新进行追问与反思,可以发现当前关于技术创新研究有着明显的技术决定论倾向,不仅表现在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传统技术创新理论上,还表现在为克服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生态的、人文的解决途径上。为此,有必要从哲学、社会学层面重新理解技术创新。实践理性技术创新观为消解技术决定论缺陷指明了出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肃 黄蕊
二战后,在"创新立国"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日本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性模仿能力",积极开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知识密集型创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赶超奇迹。近年来,尽管日本已稳固了其科技强国的地位,但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下降、技术红利锐减,亦是不争的事实。技术创新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这对于创新红利已接近充分释放的日本而言,停滞效应是必然的。与此同时,日本始终奉行的官商一体技术发展路线与产品研发战略,不仅忽视了有关基础研发能力的培育,更在制度层面制约了自身向创新型经济体的顺利转型,这也是造成日本经济赶超效应停滞的直接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莱诺·托恩·豪斯莫 赵海琦 鲁炜
我们所关注的伦理二难选择,是经理们在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他们的决策与行为皆具冲突性。即:一方面公司对其雇员、顾客供应商、分销股东,以及该地区的一般公众,它负有一定形式的道德义务;另一方面,公司在取得利润时,又会以某些形式去伤害他们的利益。这里的问题是,怎样进行决策,如何在伦理二难中,选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智德 宣国良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用DCF方式进行创新投资分析的不足后认为,当前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等于是购买了对未来价值收益的期权,对期权收益的预期构成了创新激励。最后作者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 逻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颖一
《经济研究》创刊60周年来,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并由此带来的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伴随改革开放,《经济研究》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在《经济研究》创刊60周年之际,思考新常态下的经济学创新,对于下一个60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一、学术研究新常态与经济学创新近30多年来,《经济研究》伴随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迅速成长。《经济研究》作为中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伟
笔者以上海、新疆、山东三地区205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倾向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起着中介作用;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性,制造业企业中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强,而在服务业企业中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兆雄
本文认为 ,目前人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泛创新”教育 ,它不能真正解决我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按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知识为内核的跨学科的知识学习 ,又是以创造为主的经济行为能力的培养 ,即技术创新知识的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包括 ,创新教育主体、创新教育机制、国家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过程、组织学习思想等。
关键词:
“泛创新”教育 创新 创新教育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垠 王雪梅
要实现我国造纸产业的低碳化转变,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通过研发适用于低碳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化学助剂,从节约原材料、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出发,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环保。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强造纸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其次,要培养和造就系统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造纸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再次,要积极引导、扶持造纸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备,创建一批富有活力的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并尽快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造纸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建伟 张永凯 张战仁
目前相关研究过分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且鲜有文献从空间视角探讨二者关系。运用相关ESDA及空间计量的方法对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1)1997年及2009年各省市的技术创新都具有较高的耦合性,相对而言,1997年的耦合性最高,2009年较低,高高耦合的省市较少,大都是低低耦合,高高耦合的省市多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2)在省市层面,我国经济转型存在明显的空间交互作用;(3)人力资本和国际贸易的作用较大,超过了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信息化的作用次之,经济发展、政府及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技术创新 空间计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