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1)
2023(7283)
2022(6111)
2021(5553)
2020(4574)
2019(10075)
2018(9878)
2017(18673)
2016(10043)
2015(11189)
2014(11355)
2013(11143)
2012(11021)
2011(10192)
2010(10464)
2009(10013)
2008(9857)
2007(9231)
2006(8441)
2005(7708)
作者
(31934)
(26763)
(26742)
(25626)
(17403)
(12952)
(12002)
(10300)
(10165)
(9650)
(9393)
(8939)
(8826)
(8725)
(8571)
(8204)
(7950)
(7834)
(7648)
(7599)
(7065)
(6627)
(6502)
(6156)
(6097)
(5986)
(5982)
(5651)
(5636)
(5284)
学科
(64829)
经济(64774)
管理(27699)
(23642)
方法(20880)
(19632)
企业(19632)
数学(17999)
数学方法(17752)
(16261)
地方(16251)
中国(13360)
地方经济(12168)
业经(10887)
(10289)
(10035)
(9241)
(8388)
金融(8388)
理论(8248)
(7719)
(7680)
银行(7661)
(7558)
环境(7501)
(7394)
经济学(7368)
(7079)
贸易(7073)
农业(6827)
机构
大学(161188)
学院(158327)
(72684)
经济(71239)
研究(60211)
管理(54457)
理学(46082)
理学院(45445)
管理学(44497)
管理学院(44184)
中国(44175)
科学(36988)
(33845)
(32267)
(31650)
研究所(28601)
(26237)
中心(26168)
财经(25729)
(24483)
经济学(24279)
(23253)
(21969)
业大(21908)
师范(21718)
经济学院(21390)
北京(21350)
(20862)
农业(20595)
(19347)
基金
项目(98831)
科学(77478)
基金(72784)
研究(69171)
(64385)
国家(63892)
科学基金(53719)
社会(46477)
社会科(43975)
社会科学(43961)
(37532)
基金项目(37361)
自然(33995)
自然科(33234)
自然科学(33222)
自然科学基金(32637)
教育(31593)
(31550)
资助(30639)
编号(25415)
重点(22761)
成果(22133)
(21933)
(21822)
国家社会(19994)
(19581)
(19168)
教育部(18843)
科研(18639)
课题(18559)
期刊
(89028)
经济(89028)
研究(51951)
中国(31310)
学报(28887)
(25402)
科学(24895)
(24211)
管理(22497)
大学(21406)
学学(20271)
农业(16143)
教育(15525)
经济研究(15470)
(15091)
金融(15091)
财经(14665)
技术(13238)
(12875)
问题(11074)
业经(10930)
技术经济(9390)
统计(9304)
(8705)
世界(8235)
(8169)
(8017)
(7982)
国际(7611)
决策(7241)
共检索到250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虎涛  
在演化经济学阵营中,围绕着维特所提出的连续性假设和霍奇逊等人所提出的普遍达尔文主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论。这种争论最初起因于经济学使用生物学隐喻的合理性,但在论战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争论。在对生物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本体论一致性的认识上,以及生物领域与经济领域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就生物领域与经济领域如何产生因果关联,两者则存在分歧。维特的连续性假设无意中吻合了普遍达尔文主义的"诸事有因",而就意向性问题,普遍达尔文主义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彬  
本文阐述了经济学中一个与主流范式截然相反的研究范式重视整体和演进、寻求在过程中把握经济现象含义的达尔文主义。文章首先对经济学中的达尔文主义传统和牛顿主义传统做了简单的对比;其次,简要描述了达尔文主义及达尔文—凡勃伦范式的产生和理论要点;接着,文章描述了旧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对这一范式的背离、以及来自旧制度营垒的汉密尔顿及来自新制度营垒的诺斯对这一传统的部分复归,从而对百余年来的学术传承进行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勾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西方社会有两种理性主义传统:(1)否定性理性,它逐渐转化为演化理性主义;(2)肯定性理性,它逐渐衍生出了建构理性主义。但是,肯定性理性思维不断膨胀而成为西方文化的基本特质,现代主流经济学就根基于肯定性理性主义思维之中。肯定性理性有两大内涵:(1)对人类理性的肯定;(2)对社会现实的肯定。相应地,现代主流经济学就内含了唯理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产生了理论思维和政策主张之间的逻辑悖论。其实,人类理性本质上是否定性的,体现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以及发现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肯定性理性将思维和实在统一起来,从而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异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亚萍  刘安  
在我国,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被贬斥与批判的社会学说。社会达尔文主义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核心主张?从企业管理视角,如何辩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植物或动物等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进行进化的。英国社会哲学家斯宾塞把"适者生存"的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汪浩瀚  
在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大厦和方法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自始至终体现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这种争论的本质涉及到个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问题 ,因为社会产生于个人的行为 ,而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近年来 ,这种传统的二分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出现某种整合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代弛鹏  
一、主流经济学形成的基础 1.自然科学基础。主流经济学指的是从边际效用学派开始,由马歇尔继承,后取得统一数学基础的阿罗—德布鲁体系。在18、19世纪以线性时间可逆、永恒统一、简单化论的均衡为特征的牛顿力学占据了科学的统治地位,热力学、化学、生物学均处于从属地位,牛顿力学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普遍范式。边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物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凤岐  朱教君  周新华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经营问题的深入系统的探讨,以阐明农田防护林考虑时空动态特征的连续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建立主要决定因素包括林带结构—疏透度变化规律,林带结构对防护效益影响,灾害因子参数确定及成林高等各相关子模型的基础上,构筑了农田防护林经营经济效益总模型,并以观测的杨树林带试验数据为例,确定了模型中主要子模型的参数变量,从而为农田防护林的经营、规划设计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凯南  
演化博弈和演化经济学是当前两种比较流行的经济学理论,但是,两者之间的学理关系却一直比较模糊,甚至常常被曲解,经济学家也很少深入阐释两种理论的关系。本文首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两种理论的基本分析结构及其发展,尝试考察两种理论存在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揭示演化博弈在演化分析中的作用和局限,进一步展望两种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培林  
自亚当·斯密以来 ,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人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 ,经济人假设不但没有被动摇 ,反而在争论中得到了修正与发展。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发端 ,沿着“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脉络展开 ,呈现出多维性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荣虎  黄健  
经济学中的演化计算包括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元胞自动机、50年代的系统动力学、80年代的"演化经济学"、90年代的"复杂自适应系统"以及"复杂网络"研究方法。从这些流派的共性来看,经济学中的狭义演化计算应当是以计算模拟为基础,以微观个体为出发点或微观规律为出发点,以研究复杂经济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或结局为目的的方法。经济学中的演化计算实现了经济学和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科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融合。演化计算方法抛弃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严格的"理性"假设,并且从方法论层面上否定了传统的"还原论"方法。经济学中的演化计算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理论上的重点或热点:新的演化计算理论和工具的出现、复杂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根良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限定了更为具体的经济理论的构造,而且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使演化经济学动态的、有机的、系统的和开放的世界观具体化,借助"正面启示法"进一步推动经济演化理论的发展,并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演化经济学的六大本体论假设,并说明了这种本体论假设对宏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建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脉络主义经济政策均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维  
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利己主义 ,几乎成为西方经济学和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学的具有公理性的基本假定之一。人的利己趋向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 ,然而 ,现实中的人的活动本质上是由一定制度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在一定制度框架内 ,如果没有基于一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自然的共同占有 ,就谈不上个人利益 ,因此 ,现实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人 ,并不总是利己的或个人最大化利益的追求者。本文就此展开论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立雄  
本文认为 ,虽然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 ,但是它始终受到了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并且随着现代科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日益加深 ,整体主义方法论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本文揭示了经济学方法论对立的实质 ,认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两种对立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而在验证的角度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事实上 ,片面强调一种方法论都会造成严重的局限性 ,因此 ,研究经济学应该把二种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基于观察经济现象的行为主体,经济学中存在交互兴衰的两种认知观:一是抽象同质的原子主义个体分析,它强调研究经济现象最适当的方法应当在个人的水平上进行;二是具体异质的集体主义整体分析,它关注个体行为发生作用的社会影响。这两种分析思维各有片面性:一者,纯粹用个体主义术语来解释社会现象也是不可能的;二者,完全抛开个体行为来分析社会现象是非常困难的。一般地,越是把经济学研究对象集中于新古典传统领域(即与物质有关的生产、消费等)的学者,就越固守个人主义的研究路径;越是关注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以及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学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