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6)
- 2023(6228)
- 2022(4950)
- 2021(4774)
- 2020(3570)
- 2019(8663)
- 2018(8496)
- 2017(15977)
- 2016(8276)
- 2015(9115)
- 2014(9166)
- 2013(8672)
- 2012(7833)
- 2011(6956)
- 2010(7153)
- 2009(6957)
- 2008(6970)
- 2007(6027)
- 2006(5457)
- 2005(5234)
- 学科
- 济(35663)
- 经济(35604)
- 管理(24668)
- 业(22677)
- 企(20736)
- 企业(20736)
- 方法(13284)
- 制(11116)
- 中国(10658)
- 数学(10325)
- 数学方法(10217)
- 财(10081)
- 业经(9544)
- 农(8935)
- 体(8371)
- 融(8243)
- 金融(8243)
- 理论(8151)
- 银(7736)
- 银行(7734)
- 行(7526)
- 体制(7223)
- 学(6788)
- 贸(6228)
- 贸易(6223)
- 易(5980)
- 和(5377)
- 地方(5343)
- 农业(5252)
- 务(5134)
- 机构
- 大学(121386)
- 学院(119294)
- 济(54938)
- 经济(53938)
- 管理(47126)
- 研究(41361)
- 理学(40051)
- 理学院(39647)
- 管理学(39229)
- 管理学院(38981)
- 中国(33523)
- 财(29711)
- 京(25435)
- 财经(22539)
- 科学(20671)
- 经(20581)
- 所(19318)
- 中心(18540)
- 经济学(18184)
- 江(17734)
- 财经大学(17075)
- 研究所(16893)
- 北京(16338)
- 经济学院(16176)
- 范(15972)
- 师范(15861)
- 院(14846)
- 州(13987)
- 农(13929)
- 商学(13429)
- 基金
- 项目(73878)
- 科学(60488)
- 研究(58269)
- 基金(55916)
- 家(47574)
- 国家(47172)
- 科学基金(41853)
- 社会(39209)
- 社会科(37202)
- 社会科学(37193)
- 基金项目(28895)
- 教育(27240)
- 省(26765)
- 自然(25165)
- 自然科(24645)
- 自然科学(24639)
- 自然科学基金(24246)
- 编号(23212)
- 划(22902)
- 资助(21605)
- 成果(19831)
- 部(17459)
- 国家社会(16882)
- 重点(16726)
- 制(16422)
- 创(16407)
- 教育部(16060)
- 课题(15956)
- 发(15730)
- 性(15488)
共检索到191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廷惠
文章认为,基于主流经济学的激进改革思路,无法解释制度演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渐进式改革强调路径渐进、演化、零碎的特征,与更适合解释现实世界的演化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以及市场过程理论的逻辑一致。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内生渐进演化特征,迄今为止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
关键词:
渐进 演化 市场过程 非正式制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科勒德科 景光
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在进行经济体制转型时 ,到底是采用激进方式 ,即“休克疗法” ;还是采用渐进方式 ?作者认为转型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包含了几个不可或缺的子过程 :自由化和稳定 ;制度建设 ;微观重建。以上三个子过程都不是能够以激进的方式完成的。东欧、中欧、中国等转型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型 激进主义 渐进主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绍荣 程磊
中国选择了渐进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改革道路,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理论上备受争议。通过理论模型,证明渐进式改革的经济效果总体上优于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并且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只单方面地进行体制内或体制外的改革,效果都一样,都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效率最差的模式,进而说明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市场化改革,并使体制内外竞争程度相当,是最优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陈钊
当前我国的一些劳动就业政策是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安定两个目标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就业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这意味着转轨时期就业体制的“二元”特征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即在非国有企业已经基本上实行了市场化就业体制的同时,在国有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田平
剧变之后的东欧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轨。引人注目的是,在东欧各国所选择的经济转轨战略中,休克疗法占了上风。1990年1月1日,波兰、南斯拉夫实行了休克疗法,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也实行了类似的转轨战略。1990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重建和开发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建议苏联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公布的短命的哈佛计划,其核心也是休克疗法。1992年俄罗斯在经济陷入极度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黎 张羽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运用主流经济理论对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些片段或者具体故事进行分析与解释,并且大多都基于外生视角,从而得出结论往往显得似是而非。本文指出,若试图对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探寻其未来的演进逻辑,必须从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出发,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是全面的,发人深省的。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制度变迁 长期视角 内生视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诸葛隽
本文意在掌握大量有关温州资本金融问题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温州金融表象进行分析,为人们提供来自中国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金融业发展的直观景象。
关键词:
民间金融 金融支持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冯曲
本文在总结 90年代以来有关乡镇企业理论的重要文献的基础上 ,对其中的一些重 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将产权制度置于整个政治、经济制度安排下 ,认为乡镇企业的产权是 一种政府所有制 ,故而产权是清晰的 ,乡镇企业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最后 ,从渐进 转轨的角度 ,对乡镇企业的研究给出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
渐进转轨 产权 政府所有制 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立
渐进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保持并强化国家能力。为了弥补分权化改革中国家财政能力下降的不足,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控制,促使其行使财政职能。这体现为:在动员资源过程中,金融业替代税收收入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替代财政支出功能。由此,导致了金融资源被异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业被异化为"第二财政"。作为"第二财政"的金融业,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多项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其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的错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金融改革,造成了这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威
中国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得到迅速的改善和提高,但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时,市场化的推进并未能遏制住腐败的扩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反而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腐败现象。通过分析中国的经济转轨过程,本文对此作出了解释。与其他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特殊的制度安排既促成了经济的迅速成长,也引发了普遍的腐败问题。它们包括:经济决策的地方分权、双轨制市场化和集体所有的产权形式,这些要素既提高了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也促使许多官员以腐败的形式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而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央政治权威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官员在抽...
关键词:
腐败 经济转轨 渐进 集体所有制 市场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樊胜 文博
本文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演进过程的回顾,分析其路径发展的特点,并对今后利率市场化攻坚阶段的诸如利率上下限的放开、利率是否会大幅度攀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改革历程 未来展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童年成
30年改革开放,30年风云激荡,30年神州巨变,中国改革为何取得巨大成功,其原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我国实现成功改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正确的改革战略,这包括市场取向改革战略、渐进式改革战略等,并且这些战略对我国进一步改革仍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市场化 改革路径 改革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武志
经过十年发展,中国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已成为其主基调。并以此影响着制度安排的全盘设计。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不免付出了巨大代价,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胡永泰
本文认为目前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颇为流行的“循序渐进”概念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因为各种体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 ,否则会出现体制“不协调成本”。文章提出了“平行推进”的概念 ,作为改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 ,它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体制转轨过程中 ,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和“滞后”(瓶颈 ) ,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领域 (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 )都同时积极推进改革 ,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轨过程当中 (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 )的相互协调 ,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讨论金融因素在中国渐进改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与其他转轨经济国家相比,中国在改革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同时,国家也拥有较强的控制经济的能力;前者为经济提供了可观的金融剩余,而后者则使金融剩余中的绝大部分通过国有银行用于支持体制内的产出增长。本文在界定财政补贴与金融补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考虑金融补贴的体制内增长模型,通过此模型,论证了金融补贴与渐进改革之间的逻辑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